李桓英個人簡介(李桓英:戰麻鬥士,創造醫學奇蹟)

2022-11-25李桓英

李桓英

戰麻鬥士 創造醫學奇蹟

簡介

李桓英(1921年出生),世界知名痲瘋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設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1978年開始全力進行痲瘋病防治、研究。 1983年試行痲瘋病“短程聯合化療”,使全國痲瘋病人下降到不足萬人。 1996年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消除痲瘋病的特別行動計畫」,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星火

隻身回國全力「戰麻」

「1957年,我辭去了世界衛生組織聘任的專家職務,告別已遷居美國的父母,毅然回國。我對報效祖國感到無比光榮……」回國那一年,李桓英37歲。

1970年代,在江蘇省一個「麻風村」裡第一次見到痲瘋病患者,疾病帶來的荒涼深深觸動了李桓英的心靈。從此,她將全部精力貢獻給了痲瘋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1983年,李桓英帶著從世衛組織申請來的新藥,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3個偏遠的「麻風村」試辦「短程聯合化療」。此方法的推廣,使全國的痲瘋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且年復發率僅0.03%。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消除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實現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治癒病人帶給醫者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追憶往事,李桓英說。

李桓英從醫生涯中,多項研究解決了國內外麻風病防治領域重大策略與技術的關鍵問題。她被任命為世界衛生組織麻風病專家委員會成員,並多次擔任國際麻風會議主席和副主席。她也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醫德楷模」等榮譽。

北京軌跡

始終關注麻風病防治進展

1978年,年近花甲的她被調到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仍致力於痲瘋病的防治與研究。

在李桓英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張雲貴川交通圖,上面插了20多面三角旗,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她的足跡。

「中國雖然已基本消滅了痲瘋病,但還沒有徹底消滅,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李桓英始終關注著麻風病防治方法的進展。她說,麻風病的疫苗至今仍是空白,自然疫源也不清楚,從基因層級揭露麻風病的發病機制還沒有人涉及。 「科學研究工作者不能停下創新的腳步,這是我們面對黨和人民必須肩負的責任。」李桓英多次殷殷囑咐前來探望的學生和後輩。

志願

9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病患服務了快60年,我覺得我自己現在可能合格了。」2016年,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獲得了首屆「中國痲瘋病防治終身成就獎」。這之後,她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2016年底,在北京友誼醫院門診大樓的一間會議室裡,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入黨宣誓儀式。 「戰麻鬥士」李桓英,在95歲的高齡成了一位「年輕黨員」。

李桓英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在多年的社會生活和醫療工作中,我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正是在黨的培養、支持和幫助下,我為廣大麻風病患者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黨又給了我很多榮譽和鼓勵。

說起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李桓英說,那還要數面對黨旗莊嚴宣誓的那一幕。 “能夠作為黨員為醫學事業奮鬥餘生,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