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個人認識他,憑什麼每年春晚都有他!」
最離譜的是,這樣被觀眾稱作「沒有知名度」的人卻享受著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待遇。
不僅能夠每年在春晚舞台上亮相,還跟許多女星合作,甚至連秦嵐都曾主動親吻過他。
1968年,孫濤出生。
孫濤的父親是山東地區廣受歡迎的快書藝人,像許多業內人士一樣,他希望自己的才華可以從父到子傳承下去。
因此,他早早便讓小孫濤開始學習打板。
儘管孫濤在基本技藝上表現出色,但他內向的個性使他在人前嫻熟表演時感到害羞和緊張。
有次父親邀請了一些業界的同事來家裡,他們都鼓勵孫濤為大家表演一段。
但孫濤即使掙扎了一個小時,還是沒能鼓足勇氣站到台上展現自己的才華。
當孫濤6歲的時候,他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活動——表演快書《老王剃頭》。
結果,他在台下面對眾多大眼瞪小眼的觀眾時卻忘詞,緊張得胡言亂語。
其實這篇快書總共只有10分鐘,孫濤重複了2遍,但始終無法完整說出全文。
最終,孫濤只得哭著從舞台跑下來。
即使被寄予厚望的未來發展看起來模糊不清,孫濤仍堅持每天訓練兩小時。
這個單調乏味的操練過程,默默磨練了他的毅力和專注力,同時,快書的深層訓練也為他建立了紮實的語言基礎,這將成為他日後小品創作成功的契機。
16歲那年,孫濤決定投從戎,棄家赴新疆服役。
最初的興奮消退後,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寂寥感。
更令他失落的是,原想在軍隊中一展歌喉的他,最終淪為看門的士兵。
他看著隊友們輪流登台,唯獨留他和一隻狗獨守駐紮點,於是退伍回家的想法在他的心中泛起。
然而命運捉弄人。
就在退伍前的那段時間,他竟伴著大家的歡笑聲,捧起了全軍業餘藝術節優秀表演者獎杯,他的才華得到了認可,也讓他重新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希望和期待。
孫濤參加的那場業餘藝術節發生在他退伍前幾週。
到此時,他已經對這份磨滅個性的生活感到厭倦。
然而,在表演了自編自導的相聲《公益專家》後,他的激昂表演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尖叫聲,並直接捧得了本次活動的優秀表演者獎杯。
不僅如此,他還被選拔進軍隊的文藝骨幹,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文藝工作者。
榮譽和成功讓孫濤改變了退休的想法,並重新找回對錶演事業的熱愛。
他開啟了嶄新的人生篇章,將道路皆已延伸至視線所及,走向遠方。
兩個月之後,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招生團來到了他們部隊。
孫濤心中負燃一股大志,他要把握這次機會,他下定決心全力以赴,傾全身心地表演,他期望自己能脫穎而出。
如他所願,他成功地被選進了軍藝,與洪劍濤、李彬、牛莉等人成為同班同學。
進入了軍藝,明顯的是他已經把一隻手放在了鐵飯碗上;如果沒有任何意外,他的未來將穩步前行在演員的道路上。
然而,儘管如此,卻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軍藝裡的演員往往需要頻繁登台演出,累積表演經驗,而孫濤在其同學洪劍濤、高亞麟、李彬、牛莉都取得穩健進步的同時,他的表演卻引發同學們的輕笑。
有一回,孫濤和洪劍濤聯合表演,他扮演一個堅貞的士兵角色。
事實證明,他用力過度,把表演平台給踩碎了,也隨之摔倒。
儘管對於那場表演已無再挽救之力,他依舊馬上爬起來,繼續說著戲劇台詞:「爸,我要當兵」。
看到這一幕,同台的洪劍濤險些被笑話憋住氣。
洪劍濤等同學們在以後回想這段經歷時,總會稱讚孫濤,他首登春晚的成功,完全源自於他對搞笑藝術的全身心投入。
在畢業在即之際,為了提供一個真實生活體驗的作品,他故意讓妻子做一些不被允許的事情,然後觀察學校的處理方式。
這些觀察記錄成了小品《糾察》。
到了1995年,小品得以在春晚舞台上公演,這也是孫濤首次登上春晚,雖然他的表演小夥伴變成了郭月,而非他的妻子李莉。
後來在妻子的鼓勵下,他考進了總政歌舞團。
從那時起,他把李莉當成智者般的導師看待,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與她討論和探索。
1999年,孫濤第三次準備登上春晚舞台,但他提交的三個小品都被否決。
他頹然地對妻子說:"寶貝,今年我恐怕沒法上春晚了。"
「別擔心,你一定能上」。
“現在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相信自己,你這麼優秀的演員,一定有機會的。”
結果,就在同天晚上,春晚工作小組打來電話,告訴他新的表演節目《真情三十秒》已經確認,讓他趕快返回工作小組。
孫濤無疑是小品界的華麗新星,他合作過的女演員包括黃曉娟、秦海璐、閔學晶和秦嵐,但他從未陷入過任何緋聞中。
然而,儘管李莉可以激發起孫濤的自信,她卻無法啟發他的創新靈感。
孫濤多次出現在春晚,參與了許多電視劇的拍攝,但他卻沒有一部可以稱為代表性作品的創作。
他痛苦地思考卻始終無法得出滿意的答案,找出創新點讓他感到十分困擾。
因此,他一度想要放棄自己在小品創作上的追求。
然而,孫濤發現,即使無比糾結,他也禁不住自己對小品藝術的熱愛。
因此,他決定暫停創作,而投身於觀察日常生活中去:他關注保安們每天都在做些什麼,社區的警察們又如何開展他們的工作,醫院的患者們又是如何面對疾病…
經過長時間精細觀察各色人物,他領悟到一個真理:每一個平凡的個體也有其自身的榮耀。
接下來,他把自己的所思所得寫入自己的作品中,希望透過小品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現實,傳達群眾的聲音,表達廣大民眾的生活熱情。
2009年,在他所出演的春晚小品《吉祥三保》中,「我感到驕傲」這句話讓全國觀眾記住了這位憨厚的保安角色;2013年他與秦海璐化身搭檔,經典台詞「你攤上事了,你攤上大事了”深入人心;2015年透過一句簡單問話“誰叫我啊”,觀眾記住了這位熱心腸的社區民警“於三快”...
至今,他已經在14屆春晚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成為了春晚的常客。
孫濤說:“我希望用小品秀出老百姓的生活,傳遞小人物的驕傲。”
他的作品源自於一般百姓的生活,講述一個又一個「小人物」的正能量和樂觀態度,代表了基層人民的聲音。他的角色總是充滿正義、積極、樂觀,為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正能量。
然而,這種深具感染力的初心在實際展現過程中似乎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儘管孫濤作為春晚的不敗元老,創造了很多經典語錄,但是這些點睛之筆宛如馮鞏每年必說的“我想死你們了”,觀眾已經聽得疲勞。
而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金句,他的作品很難有深入人心的劇情和人物角色。
在2023年的春晚中,孫濤與秦嵐共同演繹的小品《上熱搜了》,以經久不衰的“強妻怯夫”主題為線索。
正如金庸小說裡所提到的:“武術至境,無招”,作為演員也應追求自然呈現,而不是滿目可見的表演樣式。
很遺憾,孫濤在這方面還略顯欠缺。
他的表情過於僵硬,語氣過於刻意,表演痕跡明顯,特別是作品深陷刻板的「男性低位」的模式。
所以,節目播出後,的確攀上了熱搜,卻是因為被觀眾吐槽批評。
議論紛紛之下,許多網友感到困惑:孫濤在春晚的多次露面都演了什麼內容?
從《青春之約》、《祝壽》、《軍嫂上島》、《吉祥三保》、《社區民警於三快》到《真情永駐》,這些作品除了名字以外,觀眾往往記不清楚具體的內容和橋段。
相較之下,已故的趙麗蓉每年的春晚作品都能成就一次又一次的新意,《如此包裝》、《打工奇遇》、《追星族》等小品至今仍笑點密集,教育寓語也不失其位。
趙本山,他在與宋丹丹合作之前的小品《相親》、《牛大叔提幹》就已經很出色了。
形成「白雲黑土」組合後,趙本山的春晚地位更是穩固無人能撼,小品如《昨天今天明天》、《鐘點工》、《說事兒》、《火矩手》,無論演技、表情均處突出。
同理,沈騰也總是能交出精彩作品,例如《今天的幸福》、《扶不扶》、《投其所好》,嘲諷與笑話齊飛。
身為母校的前輩,面對晚輩沈騰的優秀表現,孫濤或許需要更深層的思考。
除了在春晚上逐年露面,孫濤在其他熱門綜藝節目中出場的機會並不多。
即便是看起來在形象和背景上都沒有他優勢的楊迪,也頻繁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而孫濤,除了在春晚中偶爾亮相外,似乎沒有收到過從其他平台發出的邀請。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跟孫濤建立聲譽的同時期的其他行業同仁們。
例如馮鞏有電視劇《別拿自己不當幹部》作為硬實力的證明,潘長江則透過電影《舉起手來》成為永遠不會被忘記的經典。
即使是曾與趙本山決裂,獨立闖蕩大半生的範偉也有他的代表作,例如《一秒鐘》、《不成問題的問題》讓他摘得金馬獎和金雞獎影帝的榮譽。
更難得的是,他甚至在《天下無賊》這樣的片子裡的客串角色中,成就了觀眾捧腹大笑的精彩時刻。
相較於這些人,孫濤能拿出的唯一優秀之處,似乎只剩下顏值。
許多網友看到他的時候,都會好奇他的保養秘訣,卻無人提及他的具體作品。
所以,當他屢次在春晚中亮相,但在平日低調隱壑,人們自然想要問出心中的那個疑問:孫濤憑什麼連續18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他顏值高,另一個可能源自於他在總政演藝圈的背景。
由於有過18次春晚的閱歷,足夠他在年老時向孫子吹噓自己過去的“榮譽”,但當孫子問他,“爺爺,你最經典的作品是什麼呢?”
那時,不知孫濤滿臉的皺紋能否掩飾住內心的窘迫。
不過,對演員來說,成功除了需要天賦和勤奮外,很大程度取決於許多外在因素。
我們肯定孫濤過去在事業上投入的努力,但能否在公眾心目中建立起不可磨滅的形象,或許他還需要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