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帆簡介(疫苗之父,為科研不惜用自己做實驗,自殺離世讓國人惋惜)

2022-11-23湯飛帆

曾經有一位中國科學家,在向諾貝爾獎評審團推薦他的時候,他已經去世多年,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卻影響了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關係到我們的每一個人的健康。對於每一個打過疫苗的人,就一定要知道湯飛凡的故事。

湯飛帆

正在做實驗的湯飛凡

1897年湯飛凡出生於湖南醴陵西鄉湯家坪,幼名瑞昭。當時正處於清朝末期,中國的積貧積弱,原本湯家在當地算一個名門望族,但在動亂的舊中國,湯飛凡家道中落,到他這一代也只能屬於普通人家了。

從小就見過貧病施虐的湯飛凡,很小就立志要學醫去救死扶傷,1914年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聯合創建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是中國第一所中外合辦的醫學院。

湯飛帆

顏福慶當時任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校長,湯飛凡當時在工業學院就讀,當時他聽說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招生的消息,湯飛凡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湯飛凡的一生的命運,從此中國多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其中他的恩師顏福慶,也是他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在他人生的重要階段,給了他人生上的引領。

但當時的湯飛凡考上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也頗受了一番波折,因為湘雅醫學院是中美合辦學校,入學考試包含英語一科。從未學過英文的湯飛凡英語成績不及格。他找到了當時的主考要求暫免考試英語,後面再補考,他執著的精神,感到了主考官,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後來他成了成為湘雅醫學院首屆學生。

面對醫學院極高的淘汰率,7年的培養,僅10名學生順利畢業,湯飛凡就是其中之一。

湯飛帆

湘雅醫學院第一屆畢業照,第二排中間為湯飛凡

從湘雅醫學院畢業之後,他獲得了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進修的機會,湯飛凡師從美國著名的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秦瑟教授,他在哈佛大學3年學習,他的導師邀請他留在哈佛大學,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他畢業之際,他收到了國內的一封來信,他的恩師顏福慶寫信邀請他回國,拯救國內醫學界的落後。

當時身為中央大學醫學院院長的顏福慶,告訴了他國內的醫療狀況非常落後,希望他能回國報效祖國,給中國的醫療事業做出貢獻,當然國內沒有辦法給他像美國那樣的待遇,他告訴自己的導師,自己要回到中國。

湯飛帆

美國留學時期的湯飛凡

湯飛凡踏上了回國之路。很多人並不理解湯飛凡這個唾手可得的優越條件,他為什麼要放棄,回到這個千瘡百孔的中國,但他卻自己非常堅定,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1929年春,湯飛凡攜夫人何璉一同回上海,擔任中央大學醫學院細菌系副教授。回國之後,他沒有想到中央大學細菌系條件那麼差,當時細菌系學員只有29人,教師也就是他一人,他著手帶著自己的學生建立實驗室,沒有設備,他自己捐出自己的實驗設備。他開創了中國醫療事業很多的先河。

他回國第一件事情就是驗證日本野口英世的實驗,當時野口英世對外宣稱發現了沙眼的病原體,但湯飛凡發現日本人的研究方法,並不能得到真正的沙眼病原體。

湯飛帆

野口英世

當時全球幾乎將近六分之一的人患沙眼,中國沙眼的發病率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五的發病率,偏遠農村更加嚴重,甚至達到了十人九沙的地步,成為中國致盲率最高的疾病,為了解決沙眼之災,為了驗證這日本的研究成果,真正的解決中國人的眼病問題,他嚴格按論文分離細菌,他用猴子驗證了整整7個月,卻並沒有產生任何沙眼的症狀。

這一下子嫉妒了引以為傲的日本學者,他瞬間置身風口浪尖,為證實結論,他繼續潛心研究整整3年,甚至用自己試樣本,最終證明論文研究無效。

然而他要的卻並非如此,他只想解決沙眼的問題,為此他又去英國進修2年,歸來後正準備繼續研究時,卻遇見了七七事變得爆發。湯飛凡本可以安心躲在租界中,為抗日吶喊助威,可他卻和妻子一起走上前線,救護站周圍炮火呼嘯,一片狼藉,身高一米六的他,卻鎮定的說:「幹這個我最合適,因為我目標小,砲火打不中我」。

湯飛帆

八·一三淞滬抗日戰爭:救護隊在前線

然而一腔孤勇,難擋災禍的降臨,戰火帶來的瘟疫,在九州肆虐橫行,急需重建中央防疫處,他的恩師顏福慶向上級報告,能勝此任者,天下僅他一人。

1941年中國的抗日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是戰爭給人民和戰士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和打擊,很多戰士因為傷口發炎無法治療而死去,當時國外都是用青黴素來治療發炎問題,但是中國當時的醫療水平,無法提出國產的青黴素,西方人更不可能給中國提取青黴素的方法,湯飛凡決心要為中國解決青黴素的提出問題。

緊鑼密鼓的籌辦,全力以赴的鑽研,他帶領團隊在這個連自來水都沒有的車間裡,依靠著每天都需要維修的鍋爐進行實驗,透析時就用一隻破船,放在湖里進行透析,胃酵素用完了,便用自己養的豬的胃裡提取,苦心人天不負,終於讓他研究出世界震驚的青黴素,1942年國內首次分離出青黴素。

湯飛帆

上圖為1934年中央防疫處群體技術人員合影留念(前排右三為湯飛凡博士)

《科學》雜誌更是專門撰文,用驚奇的口吻,介紹了這個世界上最讓人吃驚的青黴素生產車間,1944年生產中國第一批臨床級的青黴素,1945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抗生素車間,1946年,建立中國第一個實驗動物飼養場。

1942年湯飛凡還研製出來牛痘的疫苗,湯飛凡研製出的牛痘疫苗就開始供應給在滇緬作戰的將士使用,而且還免費供應給在緬泰作戰的英美盟軍使用。大大支援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

湯飛帆

湯飛凡、陳正仁等生物製品老專家在實驗室

1957年,研發中國第一個蕁麻疹病毒和麻疹疫苗,中央防疫處從一窮二白,到研究出國產青黴素,從牛痘疫苗到狂犬疫苗,斑疹傷寒疫苗,湯飛凡成了快速研究疫苗的代名詞,而他研究出來的殺菌法,更讓中國的天花病提早小時了16年。

新中國成立後,他主持成立中國生物製品研究所,他擔任所長。

1954年,一切的風起雲湧漸漸平息,湯飛凡再次拾起他未完成的夢,拯救國人之眼,分離沙眼病原體,他跑到北京同仁醫院,親自採集樣品,眼科醫生張曉樓答應的十分痛快,條件只有一個,計畫必須兩人合作,但經過1年的分離,所有案例無1例成功,而在過去的70多年,全世界科學家同樣一無所獲,直到1955年,他決定另闢新徑,採用雞卵黃囊分離實驗,才最終取得了成功。

在第八次試驗中成功分離出了一株“病毒”,湯飛凡為其起名為“TE8”。

湯飛帆

興沖沖趕來的張曉樓建議馬上發表,不能被別人搶走前頭,但有了日本野口的前車之鑑,湯飛凡決定待進一步確認之後再發表。

1958年,他命助手把病毒滴入自己眼中,從而感染了沙眼,在其後的40天之內,堅持不做治療,利用自己親身體驗,收集了可靠的臨床資料。僅僅上海一地沙眼的發生率從84%降低到5.4%,國際上更是尊稱為「衣原體之父」。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裡,一場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僅僅花了三天的時間,就摧毀了一個中國天才的科學家,湯飛凡是一位有傲骨的倔強科學家,他寧願莊嚴的死去,也不願無端的受辱。

1958年9月30日,不堪受辱的湯飛凡選擇上吊自殺,告別這個灰色的世界,年僅61歲。湯飛凡死後,沒有葬禮祭奠,沒有親友緬懷,只有何璉一個人將遺體火化,將骨灰帶回家。

湯飛帆

1980年6月國內眼科協會收到一封短函,因湯飛凡貢獻傑出,國際眼科防治組織IOAT決定,向他辦法沙眼金質獎章,希望能得到他的通信地址,然而IOAT卻不知道,他們預備申報諾貝爾獎的學者,早已不在人世,1992年國家發現現代科學家郵票,紀念湯飛凡,科研者必一身嘗苦,而後造福後人,

英雄倒下,但他的貢獻永遠留在人家,造福整個人類,願人們永遠記得這位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湯飛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