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鉉簡介(百姓為何稱他為「城神」?)

2022-10-12鐵鉉

鐵鉉,字鼎石,他是元代色目人的後裔,明朝初期的大臣。靖難之變中,鐵鉉因誓死反對朱棣,被朱棣施以磔刑而死,年僅37歲。在山東地區,鐵鉉很受當地百姓的愛戴與尊崇,被稱為「鐵公」、「城神」。

鐵鉉的為人性格就和他的姓氏一般無二,就像是一塊堅硬的鋼鐵,意志堅強,不屈不撓,富有鬥爭精神。在太學讀書的時候,鐵鉉就因為成績出眾而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在任職過程中,鐵鉉處理案件快速準確,也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誇獎,朱元璋賜他「鼎石」為字。建文帝朱允炆繼任以後,鐵鉉升任山東參政。

對於明王朝,鐵鉉的忠心日月可鑑,1399年,建文帝的親叔叔燕王朱棣起兵叛亂,建文帝派大將軍李景隆討伐叛臣賊子,結果李景隆敗給了朱棣。李景隆的戰敗所造成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就是許多明朝守將紛紛望風而降。當時的鐵鉉負責運送糧餉,聽聞李景隆戰敗的消息以後,他迅速趕至已經被朱棣大軍團團圍困的濟南城,與濟南都指揮盛庸堅強抵抗朱棣的攻擊,朱棣久攻不下。

為了盡快拿下濟南,朱棣命人射了一封勸降書進城,濟南已經被包圍,遲早會被他攻破,若是城中守將肯歸順於他,那就最好不過了。鐵鉉見此信後,也效仿朱棣回了一封信,寫的是《周公輔成王論》的文章,意思是規勸朱棣像周公輔佐親侄子一樣輔佐建文帝。朱棣看了當然很生氣,他都起兵造反了,開弓哪有回頭箭,遂下令繼續進攻濟南,但就是怎麼也攻不下來。

鐵鉉

雙方就這樣膠了三個月,三個月後,朱棣決定用一個陰損的辦法,那就是掘開黃河大堤淹城。鐵鉉透析了朱棣的陰謀,大為不齒,若是濟南城被淹,全城之人怕是沒幾個活得下來的,為了百姓的安危,鐵鉉打算詐降誘殺朱棣。

朱棣為何這麼看重濟南城呢,因為只要濟南城破就可割斷南北,佔有整個中原地區。鐵鉉暗中佈置了一道千斤閘在城門上,又特意讓士兵們在城池上大哭,裝作很怕死的樣子。之後,鐵鉉將城池上的守將換成了年老的百姓,並撤去了戰事防禦工具,表現出了足足的「投降」陣勢,最後他派了濟南城中的百姓長者去向朱棣請降。鐵鉉教那百姓長者說,希望朱棣能退兵十里,單騎入城,屆時全城百姓都會在城中迎接燕王大駕的。

朱棣一聽濟南唾手可得,喜形於色,立即就答應了這個條件,只帶了幾個護衛就往濟南城門口奔去,到了城門口,他聽到了百姓們大呼“千歲到”的聲音,接著就感到頭頂有東西急速而下。出於本能,朱棣驅馬往後退了一步,結果鐵閘落下來只斬斷了朱棣騎的馬的馬頭。朱棣知道中計,趕緊換馬返回,這才死裡逃生。

這次經歷令朱棣丟盡了臉,還差點死了,因此他一回去就召集大軍進攻濟南城。鐵鉉站在城頭大罵朱棣是國之反賊,朱棣怒不可遏,命士兵用大砲炸城。眼看城門就要破了,鐵鉉情急之下又出一計,竟然把朱元璋的畫像拿出來高高懸掛在城頭,還就地寫了朱元璋的神主靈牌,分別放在幾個垛口。朱棣再怎麼謀反,也不敢對著自己的父親開砲吧,就算他強行攻下了濟南,他的名聲也臭了!

朱元璋畫像一出,朱棣趕緊下令停止砲轟,隨後鐵鉉招募了一批壯丁,數次偷襲燕兵,大破燕軍。朱棣的謀士之一,即後來的黑衣宰相姚廣孝不得已提議先不急著攻打濟南,回到北平再想辦法。朱棣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總不能一直耗在這裡吧。朱棣退兵,鐵鉉乘勝追擊,聲威大震。免受戰火的百姓們將鐵鉉視為“城神”,也為他建造了“鐵公”祠廟紀念他。

朱棣登基以後,鐵鉉被捉住。看到昔日這個差點殺了自己的人,朱棣恨極了,遂下令以磔刑處死了鐵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