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有一把著名的腰刀,叫“遏必隆腰刀”。這把刀之所以名垂青史,不單單是因為它鋒利,而是因為它的意義:從康熙帝開始就將此刀視為安邦定國之物。
其實從這把刀的名字我們便可以知道這把刀原本是屬於遏必隆,康熙朝時期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只是在康熙八年,鰲拜倒台後,遏必隆作為曾經依附鰲拜的人,被牽連。這把一直珍藏在遏必隆家裡的腰刀,便被康熙給收了回去。
據說這把刀是太祖皇帝努爾哈赤親自賞賜遏必隆的,所以稱為「遏止隆腰刀」。
遏止隆正是靠著這把腰刀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一步一步走向權力的高峰。
很顯然在康熙的眼裡遏必隆雖然罪不可恕,但是這把腰刀是清朝勇士果敢堅毅的代表,更是為了表示自己對曾祖努爾哈赤的崇拜,康熙自然很珍視這把腰刀。
乾隆向來以皇祖的一言一行為榜樣,自然也重視這把腰刀。
乾隆十三年,富察傅恆前去平叛金川,臨走之前,乾隆將這把腰刀賞賜給了他;
咸豐年間,在大學士賽尚阿前去征討太平軍時,咸豐帝將這把腰刀賞賜給了賽尚阿。
可見這把腰刀在整個大清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然這跟它一開始的主人有分不開的關係。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認識一下這把腰刀的一開始的主人遏必隆,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還2}01
康熙初年四位輔政大臣:
赫舍里索尼
葉赫那拉蘇克薩哈
鈕祜祿遏必隆
瓜爾佳鰲拜
索尼是歷經五朝(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的老臣,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在蒙古問題上處理得非常好,是太宗皇太極與順治帝非常倚重信任的老臣。
蘇克薩哈驍勇善戰,是額馱蘇納的兒子,而且告發多爾袞有功;
鰲拜更加是戰功赫赫的老臣,曾在戰場上救過太宗皇帝的命,忠心輔佐年幼的順治帝。
這三位可以說都是當之無愧的輔政大臣,而遏必隆呢?
若不論出身的話,好像並無甚麼特別的地方,但卻在四位輔政大臣中排第三位,排在戰功赫赫的鰲拜前邊。鰲拜本就是從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武夫,自然沒有那麼的心思細膩,對遏必隆不服氣很正常。
不過即便是鰲拜對遏必隆再不服氣,也無法撼動其位置,因為遏必隆出身太高貴了:
遏止隆的外祖父是康熙曾祖父清太祖努爾哈赤
母親是努爾哈赤第四女穆庫許公主
父親是「清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的鈕祜祿額亦都
穆庫什公主自然不必多說,是正兒八經出身於愛新覺羅家族的公主,雖不是嫡女,但出身仍舊非常尊貴。二婚嫁給額亦都以後,為額亦都生下第十六子額亦都。
值得一提的是額亦都一共有16個兒子,其後代出4位皇后,其中發展最好的一支就是額亦都這一支,不為別的,就為遏必隆的生母是公主,遏止隆是正兒八經太祖的外孫。
遏必隆的身上流著愛新覺羅家族的血,自然比額亦都其他的兒子高貴的多。
再說一下額亦都的鈕祜祿氏家族,鈕祜祿氏家族從後金(滿清)建立開始,便是不可忽視的勳貴家族之一,鈕祜祿氏家族不僅出身多位皇后與妃嬪,而且皇室的公主還多次嫁入鈕祜祿氏家族,可以鈕祜祿氏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之間聯姻次數非常多。比如:
額亦都第三子車爾格的生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三妹
皇太極的元妃就是額亦都的女兒鈕扣祿氏
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是遏止隆的女兒鈕扣祿氏
康熙的溫僖貴妃、皇十子胤䄉的生母也是遏必隆的女兒
嘉慶帝第二位皇后孝淑睿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帝第一任皇后孝穆成皇后
咸豐帝第二位皇后孝貞顯皇后慈安
.....
這只是鈕祜祿氏家族出身的女子與歷朝皇帝的聯姻,諸位愛新覺羅家族出身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與鈕祜祿氏家族的聯姻次數更多。
正因為鈕祜祿氏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自始至終都在聯姻,所以與大清有始有終。
而遏必隆就是出生與一個這樣顯赫的家族,當然家族之所以能一直顯赫下去跟遏必隆也有至關重要的關係。 1634年,遏必隆承襲父爵昂幫章京之職(昂幫章京是鎮守一方最高的官員),並世襲罔替。
成為滿清后宮中頭等侍衛,並兼任勳舊滿洲鑲黃旗佐領。
可以說遏必隆一開始的起點就非常高,畢竟有父親額亦都的功勞在,在滿清蔭庇祖上功勞的條件下,遏必隆得此地位也很正常。
遏必隆出身於將門之家,雖沒有父親額亦都的英勇善戰;但也算是是一位能上的戰場的將領。 1641年,遏必隆跟隨自己的舅舅太宗皇太極一起攻打明軍,因為立下戰功而被褒獎。
1642年,遏必隆跟隨大將軍阿巴泰進入長城,得以攻克薊州;緊接著便進入山東等地,憑其功勞被授予頭等牛錄章京。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自從額亦都病逝後,太祖努爾哈赤與太宗皇太極都對遏必隆這個外甥格外的照顧,給遏必隆建功立業的機會,好讓其加官進爵。
{還2}02
整個太宗一朝,遏必隆因為還比較年輕,屬於建功立業的一個過程,大多時間都是在戰場上;但是到了順治帝一朝便不同了,尤其是順治帝親政以後。
順治二年,遏必隆跟隨承郡王勒克德渾征討農民軍,在武昌之戰中將李自成的侄子李錦斬殺,憑此功勞被晉封為二等甲喇章京{ /b}。
從順治二年到到順治八年順治帝親政之前,屬於遏止隆仕途的低谷期。因為這段時間是多爾袞掌握大清實權,順治帝只是傀儡皇帝的階段。
多爾袞想要取代順治帝自己登基稱帝,所以對堅決擁護順治帝的兩黃旗大臣處處壓制:
索尼被罷免所有職務
鰲拜免死贖身
遏止隆則被免死革職,被沒收其家產的一半
雖然這幾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被多爾袞安得罪名是“欲謀立肅親王”,但實際上,多爾袞就是想要找一個藉口除掉順治帝身邊的忠臣,好自己登基稱帝。
索尼、遏必隆等人雖然在皇太極病逝後確實曾密謀「堅決擁護肅親王豪格(順治帝長兄)」為新帝,但是在順治帝生母莊妃的斡旋下,改為「堅決擁護先帝之子”,其實就是堅決擁護福臨。在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互不相讓的情況下,為了權力的平衡,只能是選擇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
其實此舉是多爾袞以退為進,名義上扶持福臨稱帝,實際上多爾袞來攝政,掌握大清的實權;逐步取代順治帝,自己登基。
好在有索尼、遏必隆等兩黃旗大臣的忠心耿耿,讓多爾袞一時間不能得逞。
但多爾袞心狠手辣,對擁護順治帝的兩黃旗大臣極為殘忍。
還好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在外出騎馬的時候墜馬跌落而摔傷,很快便病逝了。
多爾袞病逝後,順治帝得以提前親政。
那些曾經堅決擁護自己,而被多爾袞壓制的忠臣們終於重見天日。
遏必隆恢復原職,並准許遏必隆承襲一等公爵位。
沒過多久,遏必隆便被授以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等職,真正成為朝廷重臣,成為順治帝身邊所倚重的忠臣。
順治十四年,遏必隆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
四年後,也就是順治十八年,年僅24歲的順治帝病逝。
順治帝在病逝前,留下遺詔,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與鰲拜四位命為康熙的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帝,直到康熙親政。
{還2}03
其實四位輔政大臣在輔政初期還是忠心輔佐幼主的,並且做了很多有利於大清的事情,比如
將文館改為內三院
設置內務府管理宮內的一切事務
內務府大臣只能由皇帝的包衣奴才擔任
革除十三衙門,恢復內務府,防止宦官乾政
.....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索尼年邁,鰲拜越來越張揚跋扈,對爵位比自己低、功勞不及自己、並不屬於兩黃旗的蘇克薩哈極為不滿,所以便利用兩黃旗與正白旗之間的矛盾,處處壓制蘇克薩哈。最終導致蘇克薩哈被冤殺,恰好這一年,年邁的索尼也病逝。
四位輔政大臣只剩下兩位:遏止隆與鰲拜。
為了能壓制鰲拜,康熙特地下旨將遏止隆加封一等公加太師。
但是遏必隆膽小怕事,在康熙與鰲拜之間選擇明哲保身,不主動幫康熙除掉鰲拜這樣的權臣,默許鰲拜的惡行,也不上書彈劾鰲拜。
這讓康熙與孝莊太皇太后很失望,作為皇親國戚,居然如此置身事外,實在是令人痛惜。
可以這樣說:若不是遏必隆如此膽小怕事,他的女兒鈕扣祜祿氏會在孝誠仁皇后赫舍里之前成為康熙的皇后;正因為遏必隆依附鰲拜,讓自己的女兒認鰲拜為乾爹,才錯失了皇后之位。
康熙與孝莊太皇太后為了能除掉鰲拜,便打算在遏必隆、索尼與蘇克薩哈幾位重臣的女兒或孫女中選擇一位做康熙的皇后,最終權衡利弊選擇了索尼的孫女,就是因為索尼能更大程度上壓制鰲拜。
索尼確實也沒有辜負康熙與孝莊對他的期望,雖然索尼與康熙六年已經病逝,但是已經提前佈局,並且讓自己的兒子索額圖幫助康熙一起除掉權臣鰲拜。
而遏必隆呢?
並沒有認清情勢,還在妄想自己兩邊不得罪必定能得以善終。
康熙八年,鰲拜終於被康熙活捉,康熙下旨對鰲拜及其黨羽議罪,嚴懲。
康親王傑書(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等人按照康熙的旨意對鰲拜等人議罪,最終遏必隆被定罪十二條,按照大清的律法不僅要被削掉太師之位、世襲的爵位,還要被處以死刑。
不過康熙並沒有對遏必隆趕盡殺絕,畢竟遏必隆是太祖的親外孫,對其網開一面。
只是將遏止隆的太師之位革除,之後加封公爵,一等侯爵之位由其子承襲。
可以說康熙對遏必隆格外的開恩,不僅沒有將其下獄,還念在遏必隆是世祖順治帝留下的顧命大臣的份上,准許遏必隆宿衛內廷之職。
康熙十三年,遏必隆病重,康熙不計前嫌,親自前往府上探望。
遏止隆病逝後,康熙下旨厚葬,賜予諡號「恪僖」。
雖然遏止隆於康熙十三年病逝,但是其家族的輝煌並沒有結束。
也可以說剛剛開始,並逐步走向頂峰時期。
{還2}04
遏止隆病逝後三年,遏止隆側福晉舒舒覺羅氏所生的女兒鈕扣祜祿氏被正式冊立為繼後,成為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
其實鈕祜祿氏非常有資格被立為皇后,只是受父親遏必隆的連累成為罪臣之女。
不過康熙並沒有深究遏必隆,讓遏止隆得以善終。
如此一來,鈕祜祿氏家族的影響仍在,尤其是遏止這一支。
當然鈕祜祿氏之所以能被立為皇后,大部分的功勞還在於孝莊太皇太后。
康熙十六年前後,大清正處於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
三藩作亂,還沒有平定
北邊的噶爾丹很不安穩,時不時地騷擾大清
而八旗將領尤其舊勳們對朝廷很不滿
為了能夠讓八旗舊勳們知道朝廷並沒有忘掉他們,讓這些八旗子弟能為朝廷出力,孝莊便決定將鈕祜祿氏立為繼後,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並沒有讓康熙與孝莊失望,主動提出要為自己已經病逝的父親修建家廟,康熙不僅同意,而且還親自撰寫碑文。只可惜家廟還沒修建完成,孝昭仁皇后便病逝了,僅在皇后之位上半年的時間而已。
孝昭仁皇后此舉可以說在整個大清都是很少見的,但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同尋常。
可見孝昭仁皇后,確實是一位「良配」。
孝昭仁皇后病逝兩年後,其同母妹妹入宮為妃,並於次年被封為貴妃。
這位貴妃便是我們熟知的溫僖貴妃,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孝昭仁皇后並不得寵,但是其同母妹妹溫僖貴妃是非常受寵的。在康熙第二次大封后宮的時候,鈕祜祿氏被封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貴妃佟佳氏。
康熙二十二年,溫僖貴妃生下皇十子胤䄉。
六年後皇貴妃佟佳氏病重,康熙將其封為皇后衝喜,只可惜佟佳氏僅在後位上半天的時間便病逝了。
佟佳氏病逝後,後宮中地位最高的是溫僖貴妃。
雖然溫僖貴妃一直到去世位份都沒有提升,但其實一直都是後宮中地位最高的。
可以這樣說:雖沒有封後,實為「後也」。
一直到康熙三十三年病逝,溫僖貴妃一直都是「後宮之主」的存在,掌管整個後宮事務。
結語
這僅僅是遏必隆其中兩個女兒,另外四個女兒嫁的也很不錯:
長女嫁到了蒙古巴林部,夫君是郡王札什;
四女嫁給了皇太極的孫子云升;
五女嫁給了一等子阿玉
六女嫁給了廣略貝勒的玄孫普昌
遏止隆一共生有七個兒子,長子與次子早早病逝,剩餘的五個兒子均長大成人,而且所娶的嫡妻都是勳貴家族出身:
三子法喀,是孝昭仁皇后的同母弟,繼福晉為孝誠仁皇后的親妹妹赫舍里氏;
四子顏珠,嫡福晉是孝懿仁皇后的妹妹佟佳氏;
五子富保,嫡福晉是兩江總督、清朝第一位滿人狀元麻勒吉的女兒瓜爾佳氏;
六子尹德,孝穆成皇后曾祖父,死後被追封為果毅公;
七子阿靈阿,其嫡福晉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親妹妹,次女為康熙皇十七子胤禮的嫡福晉。
如此我們可以看得出遏必隆這一支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所娶所嫁都是門當戶對的貴勳家族。可見遏止隆雖然曾被鰲拜牽連,但仍舊沒有影響到其家族的發展,反而在整個家族的發展越來越好。
遏必隆究其本身而言確實沒有什麼非常耀眼的成就,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他得出身,以及後世子孫的發展。這或許也是他名垂青史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吧,畢竟他是鈕祜祿家族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