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出差「太空六個月」的三位太空人,就要回家了。看著直播畫面中,三位太空人狀態良好,國人既高興又自豪。
雖然只是短短的六個月,但是每位國人的心都懸著。不過每次看到幾位太空人在太空中生活和求知的場景,大家心裡又是無比自豪的。
而在三位太空人中,王亞平作為唯一的女性,也備受關注。這次執行完任務後,王亞平不但是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太員,也是首位兩度登陸太空的女航太員。
很多人都說,王亞平這一生榮耀滿身。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也是我們一般人羨慕不來的。
但外人看到的只是她成功的一面,殊不知從出身農村的普通姑娘到登陸太空,這一路她走得有多艱難,更是付出了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1:出身農村的普通女孩
1980年1月,王亞平出生於山東的一戶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在那個年代,她的父母求生的方式和大多數農村人一樣,就是種植莊稼。
身為第一批八零後女孩,王亞平的童年生活也是很單調的。她沒有玩具,更沒有豐富多彩的興趣班,也沒有公主裙。
那時候的王亞平,就是一個道地的農村娃。但也是單調的農村生活,讓王亞平養成了乖巧、懂事的性格。
因自幼目睹了父母親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一年四季不停地奔波,王亞平格外心疼。年幼的她總是想盡辦法為父母分擔一些,即使是掃掃地、洗碗,她也覺得開心。
同樣,八零後的農村孩子,幾乎都有過上莊稼地工作的經歷,王亞平也如此。十幾歲的時候,她就跟著父母去收玉米。
當時,王亞平的手都磨破了,可是她從不吭聲。只是不停地將玉米一個接一個地丟進背上的背簍。
鄰居看了都心疼,還責怪王亞平的父親,不該讓她工作。父親也顯得很無奈,直言:“亞平太倔強,自己非搶著乾。”
在王亞平看來,自己多做一會兒,父母就少受一份累,這份孝心,讓人感動。
當然,後來證明這段幹農活的經歷,不但沒有壓垮王亞平的身體,也讓她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
除此外,王亞平也是個很有韌性的人。她從小就顯露出了跑步的特長,為此老師還專門訓練她。
之後的每一場比賽,不管距離多長,身心多麼疲憊,王亞平都不放棄。她腦海中總是閃著這樣一句話,不到終點,絕對不放棄。
如此堅韌的品質,也預示著王亞平的未來,定會不平凡,因為上帝從來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堅持和努力的人。
2:堅定自己的理想
雖然家境普通,但是父母很支持王亞平求學,而且她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是個大學生的苗子。
不過在學校的選擇上,王亞平和父母還是有過一次分歧。
中考的時候,父母的建議是讓她考師範類的院校,一是女孩子當老師很不錯,二是家裡還有一個孩子在讀書,王亞平早點畢業,也可以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但王亞平卻想讀大學,這樣自己人生的選擇會更大。於是,她瞞著父母報考了高中,並順利被錄取,父母得知也選擇了支持她。
正是這次的“叛逆”,才有了後來王亞平報考空軍部隊的機會。
1996年,16歲的王亞平正全力準備考試。突然有一天,班上因為一個消息而沸騰了,那就是空軍部隊要來煙台招收女飛行員,這在當時還是第一次。
王亞平得知後,也覺得很振奮,要知道能成為飛行員,翱翔在萬里高空,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但很快她的振奮回歸平淡了,原因是「條件高,希望小」。但沒想到最終老師卻推薦她報考,一向不言放棄的王亞平卻很猶豫。
老師鼓勵她去「試試看」。看著老師期待的目光,想著萬里高空的自由自在,王亞平用力點點頭。
果然結果是好的,王亞平的文化課和體能都完全達標。她順利地被長春飛行學院錄取,聽到消息的那一刻,這個堅強的女孩高興到熱淚盈眶。
其實哪有隨便的成功,這背後是王亞平堅持學習、跑步的結果。
但很快王亞平就體會到,考入只是第一關,之後的學習和訓練才是考驗。
3: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自從入學後,王亞平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生怕自己懈怠了,成績落下了。
那段時間,王亞平從早到晚就緊繃神經,甚至覺得睡覺都很奢侈。但弦繃緊了早晚有折斷的一天。
有一天,王亞平甚至和父親說:“想放棄!”
父親沒有劈頭蓋臉地責罵,而是耐心地勸導她,你要想成為飛行員,這些關卡都是必須過的,你現在所有的辛苦,不都是為以後鋪路嗎?
聽完父親的教誨,王亞平茅塞頓開。是啊,自己原本就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怎麼能隨便說放棄呢。
從此後,王亞平收起了自己的煩躁和焦慮,全心投入了訓練。
跑步、游泳、跳傘,不管過程有多難,她都選擇迎難而上。
三年後,王亞平被轉入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到了冬天,山東長大的王亞平再次遇到了新的挑戰,那就是低溫。
零下幾十度的氣溫,讓王亞平備受煎熬,刺骨的寒風像鋒利的刀片一樣劃過王亞平的皮膚,讓她有種刺痛感。
古詩有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儘管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但王亞平卻選擇征服他們。
終於,王亞平迎來了正式飛向高空的機會。那一刻,激動、興奮成了她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幾年後,王亞平已經完全成熟,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合格的女飛行員,先後駕駛過四種機型,並參與過實戰。
汶川地震時,王亞平駕駛飛機參與救援,北京奧運開幕式,消雲減雨的任務中也有王亞平的身影。
當然,直到此時王亞平的身份都還是飛行員,和太空人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而真正讓她擁有太空人夢想的,是前輩楊利偉。
2003年,在電視機前守著觀看楊利偉出艙的王亞平在敬佩的同時,也萌生了一個念頭,如果有一天國家培養女航員,只要條件允許,自己也要去嘗試。
六年後,王亞平靠近夢想的機會如約而至。得知選拔女太空人時,王亞平率先報名,最後和劉洋同時通過考核。
這一年,王亞平29歲,在三十歲來臨之前,她又多了一個新的身分—女太空人。
4:夢想照進現實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太員,王亞平再次走進了高壓的生活、工作模式。
為了增加知識儲備,王亞平開始有系統地學習天文、動力學等知識。白天,她認真聽課,晚上她熬夜複習,甚至假日也不休息。
除了知識儲備外,體能訓練也更加殘酷。
10公里強行軍,野外搭建營地等等,還有高難度的重力訓練,尤其是重力訓練。
每次離心機啟動後,王亞平都能明顯地感覺到心跳加速,呼吸也越發急促,彷彿要窒息了一般。
每次訓練完,王亞平都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但下一次她還是會堅持,甚至速度要求越來越快,因為你若想合格,就必須克服所有。
所有的路都不白走,所有的泥濘之後,必定是晴空。經歷過高難度、高強度的訓練後,王亞平終於實現了登陸太空的心願。
從普通的農村女孩,到中國首位兩次登入太空的女太空人。 王亞平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向世人證明,男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女人同樣可以做到。
而在這次執行任務前,王亞平曾對女兒溫柔地說:「媽媽去太空給你摘星星了!」如今,摘星星的媽媽終於回家了。
感動之餘,也感謝王亞平、翟志剛和葉光富三位優秀的太空人,你們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的強大,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