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畢淑敏簡介(畢淑敏:柔和)

2022-10-09畢淑敏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禹城融媒主播陳帥,今晚與您分享畢淑敏的文章《柔和》。

「柔和」這個詞,細想起來挺有意思的。先說「和」字,由禾苗和口兩部分組成,那涵義大概就是有了生長著的禾苗,嘴裡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該氣定神閒、和氣氣了。

這個規律,在農耕社會或許是顛覆的。那時只要人的溫飽得到解決,其他的都好說。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達進步。人的較低層次需要被滿足之後,單是手中有糧,就無法撫平激蕩的靈魂了。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可見胃充盈了之後,就有新的問題滋生,起碼無法達到完全的心平氣和。

再說「柔」這個字。通常想起它的時候,好像稀泥一灘,沒什麼筋骨的模樣。但細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頭削成的矛,看來還蠻有力度和進攻性的。柔是褒義,例如“柔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百煉鋼化作繞指柔……”,都說明它和陽剛有著同樣重要的美學和實踐價值。

記得早年當醫學生的時候,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越高越好!」先生說: 「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著。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於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撥弩長,依舊扼守尊嚴的藝術。柔和是內在的原則和外在的彈性充滿和諧的統一,柔和是虛懷若谷的謙遜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現代人在風馳電掣的忙碌中,是多麼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不信,你看看報上徵婚廣告盡是徵詢性格柔和的伴侶。人們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語調是柔和的、面龐的線條是柔和的、身體的張力是柔和的…

當我們輕輕念出「柔和」這個字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縷淡藍色的溫潤,瀰漫在唇舌之間。

有人追索柔和,以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書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訣竅,比如怎樣讓嗓音柔和、手勢柔和……我見過一個女孩子,為了使性情顯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筆寫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總是藍的。以致揚手時常嚇人一跳,以為她練了邪門武功。這女孩並為自己規定每說一句話之前,在心中默數從一到十,她除了讓人感到木訥和喜怒無常外,與柔和不搭界。

一個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對外在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練,都是沙上樓閣。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當它們最美麗和博大、最安寧和清潔的時候,它們是柔和的。

只有成長了自己的心,才會在不經意之間,收穫了柔和。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願你一定在某一個清晨,感覺出柔和像雲霧一般悄然襲身。

作者簡介

畢淑敏,全國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師大文學碩士。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七、十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三十餘次。

主播簡介

陳帥,禹城融媒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