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簡介(唐代詩人,恃才不羈,好譏刺權貴,縱酒放浪,坎坷潦倒)

2022-11-01溫庭筠

資料整理:天下達觀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

溫庭筠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

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

然恃才不羈,又好袥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

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

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

溫庭筠

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

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

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

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

溫庭筠

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

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註的《溫飛卿集箋注》。

其詞今存七十餘首,收錄於《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之裔孫。

唐憲宗元及七年(812),溫庭筠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過世,溫庭筠兄弟姊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徵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溫庭筠與段成式隨出鎮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與四年(830),溫庭筠與段成式隨調任荊南節度使的段文昌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

溫庭筠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

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溫庭筠似曾與莊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應於是年前遷居長安。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秋試京兆,不第,返回故鄉太原。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秋抱疾。此時尚有親在且未婚。是年溫庭筠遊江淮為親表所辱。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長子溫憲約生於此年。

溫庭筠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溫庭筠在長安應進士試,不第。是年溫庭筠赴京應進士試,在長安與令狐絹子令狐滹、裴度子裴諴等狎遊。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見溫庭筠詩,賞之。溫庭筠致書杜牧,望引薦。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試博學宏詞科,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賦。 《舊唐書·宣宗紀》所載禦史台彈劾的考場洩題案,其事實起於溫庭筠。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此前因唐宣宗愛《菩薩蠻》詞,令狐綹曾假溫庭筠作密進之,戒令勿洩,而溫庭筠劇言於人,因此被令狐綹疏遠。加之溫庭筠屢譏其短,令狐綹不予引薦,故溫庭筠累試不第。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溫庭筠與段成式詩牘往還,結為兒女親家,當在是年前後。

是年溫庭筠貶為隨縣尉,依徐商於襄陽,徐商署為巡官。

後來溫庭筠再次入京補國子助教,亦從六品。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溫庭筠應在襄陽、江陵之間。

溫庭筠在襄陽,與段成式、餘知古、韋蟾、徐商輩唱和,嫁女於段成式子安節。

徐商鹹通元年調任京職,溫庭筠解職歸江東。

客江陵,貧病交侵,旅況頗窘。

溫庭筠

唐懿宗鹹通二年(861),溫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去年內徵,溫庭筠離襄陽幕,是年抵江陵,入荊南節度使蕭鄴幕為從事。

唐懿宗鹹通四年(863),溫庭筠過廣陵為虞侯所辱,臉上受傷,門牙脫落,訴之令狐綹,令狐綹叛虞侯無罪。

事情傳到京裡,溫庭筠至長安致書政要,為己辯冤。約在是年溫庭筠再貶方城尉。

鹹通三年冬令狐綹鎮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綹又恨溫庭筠久不刺諒,故意使人折辱溫庭筠。

唐懿宗鹹通七年(866),溫庭筠在長安國子監任職。

尹楚兵《令狐綹年譜》中記是年溫庭筠任國子助教,主持秋試,因榜進士詩三十餘篇以振公道,觸怒宰相楊收,貶方城尉,不久去世。

辛文房《唐才子傳》載魚玄機與溫庭筠交遊,有相寄篇什。

溫庭筠

詩詞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溫庭筠詩詞工於體物,有聲調色彩之美,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

其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

其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穠艷精巧,語言工練,清俊明快,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作家,被稱為花間鼻祖。

溫庭筠的詩思想內容豐富,對戰爭、愛情、生命、歷史、政治、婦女題材都廣泛接觸,深入思考。

其詩內容有三個比較重要的面向

一是專注於抒寫自己積極用世的情懷與懷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題壁》《書懷百韻》《過陳琳墓》《蘇武廟》《贈蜀將》等

二是對羈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寫,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錦城曲》《過分水嶺》等

第三是對友誼和愛情的吟詠,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東遊》《西江貽釣叟驃生》《鄔郊別墅寄所知》

溫庭筠

溫庭筠的詩藝術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既有辭藻講究、不厭其煩的描寫,也不乏格調高峻、語言清新的警句,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

從詩歌體式方面來看,他最擅長的是樂府詩和近體律絕。

溫庭筠詩集中有約六分之一的樂府詩,華美穠艷,多寫閨閣、宴遊題材。

其樂府詩中,成就較高的主要是詠史懷古、愛情風懷、記遊寫景(包括邊塞之遊)之作,但寫宴飲、音樂的也有佳作。

溫庭筠的近體詩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絕。

七律詠史詩如《過陳琳墓》《蘇武廟》《馬嵬驛》,歷來被視為佳制,可與李商隱方駕。

五律頗多警句佳聯,如《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聲,千古流傳。

溫庭筠近體詩中詠史懷古之作較為突出,愛情題材比重較小,常格韻清拔,不同於其樂府詩的艷麗,其中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

溫庭筠

在唐代樂府詩作者中,溫庭筠堪稱重鎮,後世研究者甚至將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並列為唐代樂府四大家。

溫庭筠的近體詩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聲律上。由於擅長音樂,溫庭筠有意識地對唐代詩歌最普遍採用的形式近體詩的聲律進行了改造,對詩歌聲律以及詞體創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

溫庭筠

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

溫庭筠的詞思想內容相對集中,多以女性為主人公,多出寫她們的離別相思之情。她們的身分或為歌妓,或為女冠,或為丈夫遠戍的思婦,或為深宮的嬪妃,或為採蓮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不涉綺怨。

溫庭筠

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極高。其詞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艷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記號。

後世詞人如馮延巳、李煜、歐陽修、柳永、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陸遊、吳文英等都深受溫庭筠的影響,甚至視溫庭筠為偶像級人物。

溫庭筠「花間詞祖」的定位,緣於一部詞集。後蜀廣政三年(940)趙崇祚編選《花間集》,開捲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

《花間集》標誌著「花間詞派」的誕生,這是中國詞史上的第一個流派,是後來婉約詞派的直接源頭,對五代以後詞的大發展起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評點《花間集》,致使明朝文人間一時掀起溫詞熱,人人讀花間,少長誦溫詞。

溫庭筠

溫庭筠自幼才華穎發,唐宣宗大中年間,進京應試,才名特盛,一時京師人士爭相與之結交。但因為“士行塵雜,不修邊幅”,整日價和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諴、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飲酒賭博,很快就有了壞名聲,讓當道者覺得這樣的人不能“臨民”,便因此累年不能中第。

溫庭筠也對外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唐代中書省,也就是中央政府所在。中國從秦漢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書省更應由讀書人主位,說“中書省內坐將軍”,是謳諷令狐綹雖貴為宰相,卻不讀書沒學問。

溫庭筠

相傳溫庭筠是唐代才女詩人魚玄機的初戀情人。溫庭筠和魚玄機的認識應當是機緣巧合。魚玄機原名幼薇,字蕙蘭;也有說是冒姓魚氏的。其父是個落魄秀才,因病過世後,魚幼薇母女生活無著落,只好幫著一些妓院洗衣謀生。

溫庭筠長得雖醜,卻很風流,是個著名的浪子,喜歡在妓院裡混。他就這麼認識了魚玄機。那一年,魚幼薇也不過十一歲左右。溫庭筠看魚幼薇聰明伶俐,就收她為弟子,教她寫詩,也順便照顧一下她們母女的生活。

溫庭筠後來得到一個當巡官的機會,離開長安,離開魚玄機,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覺得什麼,離開了溫庭筠,魚幼薇才覺得缺少什麼,心裡空落的。

魚幼薇覺得她愛上老師溫庭筠了,於是連續修書,表白心蹟。溫庭筠雖然風流,但師生的界線還是堅守住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絕魚幼薇的方式,他決定把她介紹給少年才子李億。

李億對魚幼薇還不錯,但是李億老家的老婆見丈夫帶著魚幼薇進門就不客氣了,先是打,然後趕出家門。萬般無奈,李億將魚幼薇送進一座道觀內,說三年後再來接她。魚幼薇成了道姑,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叫道號「玄機」的。

但是,三年的等待,成了一場空。魚玄機開始改變自己,不再等什麼男人。她成了艷麗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賓,把個修行所變成了妓院。

後來因為爭風吃醋,一時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貼身丫環鞭打致死。這起命案很快就被搞到官府,魚玄機被判死刑。

那一年,魚玄機還是個二十六歲的妙齡少婦。溫庭筠在千里之外,聽說自己的學生落得如此下場,痛心疾首。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

資料整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