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簡介(一個被當作聖人的凡人)

2022-10-26武松

武松是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綠林好漢,正義、忠義、豪邁,在施耐庵的筆下他最富血性。金聖嘆曾評價武松:」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誌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勇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也。

武松

其實,武鬆自始至終只是一個普通人,旁人看他的那些聖人事,都是將他逼向絕望的利刃。

故事,還是從武鬆的少年開始說起。施耐庵的書中並沒有提及武鬆的童年,武松與人也沒說。我們大可不必將武鬆想像成一個天生的英雄,就將他當作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男孩。

武大郎和武鬆自小沒有了父母,是武大郎靠賣燒餅一把屎一把尿把武松養大。武松沒有父母的管教,哥哥又因為身體原因常常被鄰裡捉弄嘲笑,他長大之後成了一個喜好以暴力解決問題的渾小子,因為喝酒鬧事沒少給哥哥惹過事。但武鬆心中終究還是正義而質樸的,這些特質,還是源自於武大郎的言教。

和許多正常人家的小伙子一樣,武松喜歡打扮,施耐庵多次寫過武鬆的穿著,顏色搭配也挺青春時尚的。武松也頗有儀式感,殺人之前都要換一身合氣氛的衣服,還注重個人衛生,施耐庵寫了好幾處他洗漱沐浴。另外,武松也是個正常的荷爾蒙爆發的少年郎,他喜歡看美女,施耐庵從武鬆的視角寫美女,都是細節到穿著、髮飾的。就是這樣一個本來可以和兄長平靜過一輩子的有點小正義感的少年武松,突然一天喝醉酒打傷了人。武松當時連人死沒死都不確認一下,趕緊跑掉了,沒有錢,沒有個可以投靠的遠房親戚或者朋友,只得在外悶頭流浪。

武松

武松第一次遇到了宋江,和宋江待了幾天,宋江沒給他什麼好處,他卻感動得落淚了。可見武鬆的小半輩子,過得其實很孤單。再後來武松打虎,成了英雄,風風光光回到了鄉裡。他和許多一朝成名的年輕人一樣,絲毫不知掩蓋鋒芒,逢人便說自己是打虎英雄。

武鬆很重感情,對他而言,其實去哪裡都一樣,只有哥哥在才有一個家。而潘金蓮聯手西門慶、王婆將武大郎毒死,武鬆就徹底成為了一個無家可歸之人。生我未養我,斷指可報。未生我、為養我,何以為報,長兄如父。武松面對兄長的枉死,曾經也想透過報官解決,豈料西門慶已經賄賂了知縣,武鬆在無奈之下才必須以自己的方式收集證據,尋找鄉鄰證人,透過冷靜的佈置和思考,才有了殺潘金蓮、西門慶,捉王婆,以祭奠兄長的血腥舉動。

武松

後來的武松,就再也不是那個打虎的少年郎了。他遇到了施恩,幾頓好菜,幾句兄弟,他就單槍匹馬替施恩醉打蔣門神,在這場黑吃黑之中成了施恩的棋子。而反觀當年武松打死了老虎之時,知縣將人們湊的一千貫賞金按照約定全部給了武松,但武松當時沒有收,只是將這些錢分給了眾獵戶,那時的他多善良。而無論是施恩或蔣門神,都是魚肉百姓的一方惡霸,武松若還是存著當年的正義感,定不會助紂為虐。

武松

武松找了蔣門神的茬,並且將他胖揍一頓,但他沒要蔣門神的命。在受到張都督的禮待之後,武松原本自暴自棄的心,突然燃起了那麼點希望。他買了個柳藤箱子,在張都督這裡為自己置辦了家具,說明他是真心誠意將這裡當作家了。在中秋夜宴席之上,張都督要把自己養的歌女玉蘭賞給武松當老婆。武松那顆自暴自棄的心,終於重新燃起了一點希望。

武松從殺了潘金蓮之日起,怕沒有一日如那一晚舒暢輕鬆,但很快,一個巨大的陰謀出現。武松聽到人喊捉賊,而已經許配給他的玉蘭指著後花園說賊跑到那裡去了。眾人順著玉蘭的指向,一直搜到了武鬆的箱子。那些曾經對武松十分客氣友善的張都督家眷們,全都露出了真面目,一個個指著武松冤枉他。

武松殺了張都督和家眷一共十五人,他後來非常平靜地對張青說起殺人的細節,他並非是激情殺人,不是盲目的見一個殺一個,所有的家眷他都認得,而且清清楚楚記得他們在陷害他的過程中扮演者怎樣的角色。武鬆在殺玉蘭的時候,十分果斷,他最後那點對普通人生兒育女、安樂生活的念想都被徹底掐斷。

武松

武大郎沒死的時候,這個世界還能給武鬆一絲溫存和善意。武大郎死後,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直到飛雲浦,這個世界對他僅有的善意也消失了,所以在鴛鴦樓中,他憤怒屠殺,對那些端茶唱歌的婢女都絲毫沒有原諒的餘地。

「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有這一死!」

鴛鴦樓的復仇已經和殺潘金蓮、西門慶之時徹底不同,他對官府的腐敗洞若觀火,已經不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他對自己已經沒有了道德約束,任憑自己成為了無情、暴虐之人。

不知,從景陽岡下的打虎英雄,倘若看到血濺鴯樓濫殺無辜的自己時,該是怎樣一副心情。

後來,背負了這麼多血債的武松,在孫二娘的提議下扮作了頭陀,以逃避法律的製裁。

孫二娘說,這一身頭陀的衣服和頭骨佛珠是曾經一個路過十字坡的頭陀留下的,那頭陀已經被孫二娘做成了人肉包子,張青都來不及救。武松穿上之後,張青道:」簡直和頭陀一模一樣,難道是前世有緣?」而後孫二娘又嘆了一次」前生注定」。武松聽罷哈哈大笑,他這笑,有人聽的是瀟灑,有人聽的是悲壯。

中國古代名著之中,有兩位行者,一位是行者武松,一位是行者悟空。武松和悟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外表、穿著、神力、性格,他們都曾打虎,都曾被狗欺(孫悟空被哮天犬追過)……按照作者創作的時間,應該是悟空借鑒了武鬆的諸多經歷和特點,可能吳承恩對武松,同樣是無奈和嘆息。

兩個字」命運」罷了。

當你發現你身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不過是上天安排好給你的”八十一難”,所有的心酸苦楚,不過是讓他嘗盡人間得失、知曉情慾之苦,最後穿上這身早就在十字坡等著他的頭陀衣服。若不參透便罷,參透之後會對這種人生會有多失望!

在張都督府中曾經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的武松已經一去不回,當他參悟了這人生的可悲可笑,他再也沒有以」打虎者自居,從此與人介紹自己,他說的都是」行者武松」。

武松

都說遁入空門,放下一切,方得大自在。而空門規矩眾多,人生的大自在,本就不應拘泥於形式之中,更何況是嗜酒如命的武松。

武松卻出家了,一直到80歲死去。

他求的不是自在,而是-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