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
曾幾何時,老港迷已經很難再看到一部令人血統的電影。
近年來,無論是武俠片、槍戰片,或是愛情片、殭屍片等類型的作品,都無法再現當年「東方好萊塢」的輝煌。
究其原因,是實力派導演、演員、武指的青黃不接,是鮮肉文化的盛行,是特效時代的風靡。
身為「暴力美學」的代言人之一,吳宇森曾獻出《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優質作品,每一部都經典到不可複製。
《英雄本色》劇照
他是首位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市場的華裔動作片導演、A級導演。
那些年,他不但為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更使香港電影在國際電影界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近年來,他作品寥寥,就算有2014年的《太平輪》、和2017年的《追捕》先後上映,影迷們卻很難再領略到真正的「吳氏風格」。
吳宇森的“消失”,難道只是廉頗老矣,江郎才盡?
{不}01{/否}
上世紀40年代,香港電影雖根基紮實,卻因受戰亂影響,退回了「初級階段」。
1946年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吳宇森,恰好趕上這個時代。
老吳家共計6口人,家境十分糟糕,常常窮到揭不開鍋。
患有肺結核的父親吳倬雲,長期泡在藥罐子裡,非但做不了“頂樑柱”,反倒成為一家人的負累。
為了撫養4個子女,吳母起早貪黑,同時做著洗衣工、沙場碎石工等多份工作,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擔。
吳宇森
為了扭轉困境,父母帶著吳宇森和兄弟姐妹們移居香港,並渴望在這片土地上獲得「新生」。
到香港之初,由於人生地不熟,加之兜裡捉襟見肘,一家人只能住在「髒亂差」的木屋區。
每逢酷暑,狼藉遍地,蒼蠅亂飛,臭不可聞。
雷雨季節,外頭下大雨,家裡下著小雨,接雨水的鍋碗瓢盆叮噹作響。
舊時香港
更悲催的是,吳倬雲的病情並沒有因為易地生活有所好轉,反而日益加重起來。
吳宇森8歲那年,父親含淚離開了人世,留下孤兒寡母蹣跚而行。
堅強的母親,一心只想著將孩子們撫養成才,自此沒再嫁人。
老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在艱苦的環境中,吳宇森迅速成熟起來,懂事到令人心疼。
每天,除了要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之外,他還要擔負各種家務,將家裡打理得有條不紊。
青年吳宇森
學校裡,他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的典範。
回到家,他是母親心中的好孩子,兄妹心中的榜樣。
彈指一揮間,時間來到60年代。
1966年,邵氏編劇張徹轉型當導演,先後拍出了《邊城三俠》和《獨臂刀》兩部新武俠片。
其中,《獨臂刀》票房衝破百萬,張徹因此被譽為「百萬導演」。
《獨臂刀》海報
喜歡張徹電影的朋友都知道,他擅長拍攝暴力熱血動作片,並且摒棄了以往的兒女私情。
因此,他被影迷們譽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地位無可匹敵。
這位神級“武俠宗師”,之後成了吳宇森的人生導師。
小時候,吳宇森是個電影迷,渴望將來能成為電影明星,成為拯救家庭的「英雄」。
漸漸長大後,相貌平平的他,著實沒法和英俊小生聯繫在一起。
在顏值當道的演藝圈,俊朗外型是一塊極具分量的敲門磚。
泯然眾人的相貌,走偶像路線不切實際,前景也不會太光明。
但倔強如吳宇森,從未停止邁向娛樂圈的腳步。
吳宇森
中學期間,因表現出彩,吳宇森贏得了一對美國夫婦的關注和關懷。
在這對善良夫妻的資助下,他畢業後前往台灣念藝術專科,並開始拍攝「實驗電影」。
憑著刻苦之精神,他短短數年便掌握了拍電影的諸多要素,為今後步入影壇奠定了基礎。
在校期間,他拍出了《偶然》、《死節》等實驗電影,獲得了老師們的高度好評。
{不}02{/否}
天時、地利、人和,乃成功之3要素。
成長於香港的吳宇森,有幸佔了其二。
從台灣學成回港,他馬上迎來了第一份工作-場記。
彼時,恰逢國泰影業公司正在吸收新鮮血液,他立即踴躍報名並成功被錄取。
所謂“場記”,主要任務即:
將現場拍攝的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佈景、道具、服裝、化妝等各方面的細節和數據詳細、精確地記入場記單。
在國泰,吳宇森說白了就是一名雜工,導演身後的「跟屁蟲」。
但這份工作對於初入電影圈的他來說,是絕佳的磨練機會。
1971年,他帶著一身「武藝」畢業,投身勢頭正盛的邵氏影業。
在此之前,邵氏當家導演張徹拍出《金燕子》、《報仇》、《十三太保》等賣座電影,捧紅了王羽、陳觀泰、姜大衛、狄龍等實力派打星。
以王羽為首的“邵氏五虎”,恰是邵氏功夫片的奠基者。
剛到邵氏不久,吳宇森便贏得了張徹的高度注意。
因為從他身上,張徹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於是打算將他培養成接班人。
不過張徹奉勸愛徒:以你的形象,真的不適合當演員,當導演才是最佳選擇。
吳宇森很有自知之明,他默認了張徹的建議,不再奢求走偶像路線。
在恩師的提點下,吳宇森僅在邵氏待了2年,便在嘉禾影業迎來了獨立執導的機會。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部名為《過客》的劇本,由「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編劇。
拿到劇本,吳宇森誠惶誠恐地硬著頭皮。
畢竟還是個涉世未深的新人,因此當他的處女作問世後,遭到了不少詬病。
該片中,「邵氏快餐」顯露無遺,張徹的「粗暴血腥」鋒芒畢露,頗有些不倫不類。
剛開始,因審核不通過,《過客》還遭到禁映了。
直到1975年,吳宇森對其進行了大量修改,並更名為《鐵漢柔情》,才得以重見天日。
在嘉禾,他被老闆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拍出「張氏電影」。
在籌拍《少林門》時,他自編自導,甚至和洪金寶前往澳門拜訪少林拳師,並拍攝了長達800餘英尺拳師出招的8厘米紀錄片。
《少林門》海報
再看演員陣容,有「亞洲腿王」譚道良壓陣,新晉打星成龍閃亮登場,著實不容小覷。
以為可以洗刷掉《過客》的恥辱,怎奈吳宇森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仍難逃「畫虎類犬」之嫌。
再加上那時,觀眾已經對氾濫的民國功夫片審美疲勞,該片的撲街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影照
兩次執導功夫片,兩次票房折戟,吳宇森鬱悶至極。
而公司,也不願再將執導大權交到其手上。
自此,吳宇森被冠以「票房毒藥」之稱,受盡了冷眼。
無奈之下,他開始聽從高層建議,試著走「許氏兄弟」的「鬼馬喜劇」路線。
{不}03{/否}
1977年,由吳宇森自編自導、吳耀漢 、許冠傑、許冠英、趙雅芝等人主演的喜劇片《發錢寒》問世。
《發錢寒》海報
該片一上映後,不但收穫了滿滿票房,還洗掉了他那「票房毒藥」的罵名。
如果繼續走喜劇路線,吳宇森或將成為一代喜劇大師,甚至有可能與許冠文齊名。
但他,心裡始終對動作片割捨不下。
1980年,為了致敬張徹,他再次挑戰武俠片,拍出了由劉松仁、韋白等人主演的《豪俠》。
該片中,吳宇森融入了大量的兄弟感情戲份,和張徹的「不服就乾」風格有著明顯差異。
遺憾的是,該片仍以票房慘淡收場,賠了個底朝天。
吳宇森的此次潰敗,嘉禾高層有苦難言,恨不得馬上將他辭退。
意識到錯誤的吳宇森,不得已之下只好繼續回到喜劇之路。
此後兩年,他先後拍出了《滑稽時代》、《摩登天師》兩部高票房作品,重新贏得了信任。
但「不甘寂寞」的他,正在醞釀一部大作。
花了5年時間,吳宇森寫了一部名為《英雄無淚》的槍戰片劇本,怎奈得不到嘉禾的支持。
數次吞下功夫片苦果的他,被嘉禾下令除了喜劇片之外,不能涉獵其他類型的作品。
自古以來,為商者多以“利為上”,嘉禾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當吳宇森提出要拍槍戰片時,鄒文懷等人雖然心有餘悸,但還是勉強答應了。
拍攝該片時,吳宇森選址泰國,請來高雄當男一號,另有林正英的一號反派熠熠生輝,不失為上乘之作。
但命運並沒有眷顧吳宇森,令他自此和嘉禾斷了「緣分」。
拍攝過程中,他為了講求震撼的視覺效果,堅持使用真彈頭。
結果,導致一位演員重傷,工作人員也跟著怨聲載道。
就這樣,嘉禾不再容忍「屢教不改」的吳宇森,一怒之下將其辭掉。
而《英雄無淚》,被雪藏到1986年,才顫巍巍地登上院線。
身為導演,卻無法拍自己喜歡的作品,吳宇森的委屈可想而知。
被嘉禾解僱後,他鬱鬱寡歡,甚至一度想過改行,喪失了鬥志。
所幸3年前的新藝城,並沒有讓他消沉下去…
{不}04{/否}
徐克和吳宇森的關係,可以用「難兄難弟,彼此成就」來形容。
自從「美國淘金」回港後,徐克始終在謀求「新武俠」和「新浪潮」電影。
他的創新思維,從《蝶變》、《第一類型危險》、《地獄無門》等入門作品中,都得到了實際展現。
只可惜,這幾部被後人評為佳作的電影,當時不是被禁映,便是票房慘敗。
如果不是「金公主」老闆慧眼識珠,便不會有「新藝城」的誕生。
自然,也不會有邵氏與嘉禾共同對抗新藝城的「三足鼎立」。
放眼“新藝城七怪”,麥嘉、黃百鳴、石天、曾志偉、泰迪羅賓、施南生、徐克,誰不是神通廣大之人?
他們集編劇、導演、配樂、演員、攝製等才藝於一體,將不怕吃苦之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為了不負所望,七個老怪日以繼夜地加班想劇情,寫劇本,編配樂……忙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80年代中後期的香港電影,那才叫「百花齊放」!
說回正題。
那年,吳宇森因看了徐克執導的武俠劇《金刀俠情》,在施南生的引薦下與之相識相知,惺惺相惜。
於是乎,吳宇森向嘉禾力薦徐克,希望能收下這枚「奇才」。
遺憾的是,嘉禾老闆被“蒙住眼睛”,與徐克擦肩而過。
帶著難受,吳宇森將徐克介紹給大導演吳思遠,才有了《蝶變》。
《蝶變》失敗,吳宇森又介紹給麥嘉,於是便有了《鬼馬智多星》。
緊接著,徐克也獻出了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的《最佳拍檔》,導演事業攀升至新高峰。
徐克成功時,恰是吳宇森落難時。
在徐克的幫助下,吳宇森成了新藝城的一員,但只是被「髮配」到台灣,主要擔任監製。
1985年,徐克前往台灣探望老友,首入眼簾的是心酸。
彼時,吳宇森正在和泰迪羅賓拍攝喜劇片《兩隻老虎》,心裡藏著一千個不樂意,一萬個意難平。
一直以來,他喜歡拍自己風格的電影,胸懷「新時代槍戰片」的偉大夢想。
眼看好兄弟落魄,徐克能做到的,是跟他一起聊人生,聊未來。
燈前月下,他們談槍戰片,談香港電影的未來,談逝去的失意人生。
拯救世界的可稱為俠之大者,完成自我救贖的也算是小英雄。
數日過後,吳宇森和徐克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劇本,《英雄本色》一蹴而就。
1986年,《英雄本色》火出天際,吳宇森重返導演巔峰。
與之一起紅起來的,撇開正當紅的張國榮,還有被邵氏「遺棄」的狄龍,以及同樣被冠以「票房毒藥」的周潤發。
該片中,小馬哥說:「我失去的東西,我要親手拿回來!」
而狄龍則說:「警官,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
每一幀畫面,每一句台詞,都是吳宇森和徐克的真實寫照…
再後來,因與徐克理念相悖,吳宇森雖然陸續推出了《英雄本色2、3》,但反響平平,遠不及第一部。
他的事業,也因此遭遇了大起大落,十分酸爽。
1989年,為了籌拍《喋血街頭》,不惜開金口向周潤發求救。
不可否認的是,該片至今仍是國內槍戰片中的“王者之作”,絲毫不遜《英雄本色》。
之後的《縱橫四海》和《辣手神探》,同樣延續了“吳氏風格”,令影迷們直呼過癮。
然而殘忍的現實,一次次將吳宇森掀倒在地。
綜上3部作品,如今屬於百看不厭之作,當時卻賠得不忍直視。
1993年,心灰意冷的吳宇森,正式赴美發展。
在好萊塢,他以動作片《終極標靶》投石問路,取得了3000萬美元的傲人票房。
憑藉該片,他被美媒送上頭版頭條,自此在海外打響了名氣。
此後的《斷箭》、《變臉》、《碟中諜2》、《風語者》等,每一部都堪稱「饕餮大宴」。
千禧年過後,念及落葉歸根,吳宇森漸漸將陣地轉移回香港。
這時,內地影視已崛起,「東方好萊塢」褪去光芒。
即便如此,他還是憑藉《赤壁》系列,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境外華裔導演獎、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金爵獎等多項大獎。
2010年,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授予他“終身成就獎”,該獎項,他是首位華人導演得主。
2012年,吳宇森已經66歲。
執導影片《太平輪》的過程中,他被查出中期淋巴瘤,身體每況愈下。
為了不耽誤進度,他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忙於劇組。
所幸,經過多年的漫長治療,他終於康復。
但就在2020年,他的妻子牛春龍又患上了腦瘤。
據港媒報道,因各項治療費用極高,他還因此賣掉了在北京的住房,這才籌齊了費用。
6月中旬,牛春龍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決心,毅然走進了手術室。
自1974年與吳宇森相愛以來,他們一起走過了46載春秋,患難與共,榮辱共當。
手術室外,吳宇森手心裡全是汗,腦袋裡不斷浮現與老妻的點點滴滴。
他希望妻子好起來,和她攜手餘下的時光。
從名不見經傳的雜工,一步步成長為家喻戶曉的大導演,軍功章有妻子的一半。
上半生,為了工作冷落妻子,缺席孩子的成長,有愧為人夫為人父;
下半生,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閒,自當彌補因電影而錯過的共享天倫。
6個多小時的手術,吳宇森彷彿熬過了6個世紀。
都說好人有好報,牛春龍的顱內腫瘤順利切除,只有些許殘留,需藥物調理。
2022年,吳宇森76歲,他仍在觀望香港電影,仍在為內地電影做出貢獻。
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將大半生獻給了電影,獻給了觀眾,值得一贊。
年過花甲的牛春龍,身體狀況日益向好,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一路上,她為丈夫生兒育女,溫暖地呵護他們的金婚,切實做到了一生相守,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