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韓非把法家的思想提高到了宇宙論的高度,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系統。著有《孤憤》《五蠹》《內儲說》等文章,後人收集其作品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解析:法律不能偏袒權貴,就像墨線不能遷就彎曲的木材一樣,這段話強調了法律應具有公平性性,不論身份地位高低,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這是法家思想中對於法治的重要主張,對於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解析:國家的事務分佈在四方,但關鍵的權力要掌握在中央。聖明的君主掌握著關鍵權力,四方的臣民就會來效力。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解析:巧妙的欺詐不如笨拙的誠實,只有真誠才能贏得人心。這句話告誡人們不要耍小聰明、玩手段,而要以真誠待人,因為真誠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說罪我
解析:如果一個人是因為他人的話才對我友好,那他也一定會因為他人的話來怪罪我,提醒人們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解析: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有時候需要先經歷一些失敗或挫折。這並不是說要故意失敗,而是強調在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敢於面對可能的困難和失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解析:龍作為一種動物,在溫順的時候可以親近甚至騎乘,但它的喉嚨下有一尺長的逆鱗,如果有人觸碰,它就一定會殺人。
這裡的 “逆鱗” 常被用來比喻領導的忌諱,警示人們不要觸犯領導者者的敏感之處,否則會招致嚴重的後果。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解析:衣服的袖子長跳起舞來就更好看,本錢多做起買賣就更得心應手。說明有所憑藉,做事情就更容易成功,也反映了在一定條件下,資源和優勢對於實現目標的重要性。
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解析:保持虛心就能了解到實際的情況,保持安靜就能知道行動的正確與否,只有摒棄主觀偏見,保持內心的平靜,才能正確地判斷行為的對錯。
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
解析:災禍和苦難往往產生於邪惡的念頭,而邪惡的念頭是受誘惑而產生的。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解析:過於仁慈、愛護的人多了,法律就難以確立;君主的威嚴不足,下面的人就會侵犯上級。
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解析:君主和臣子的利益是不同的,所以臣子很難做到絕對的忠誠,當臣子的利益得以確立時,君主的利益就可能受到損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解析:邊塞上的老人丟了馬,怎麼知道不是好事呢?這句話體現了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說明事物的好壞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面對困境或挫折時,不要過於悲觀,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善於從不利的情況中發現有利的因素。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解析:千里長的大堤,會因為螞蟻的洞穴而崩潰;百尺高的房屋,會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的火星而焚毀。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提醒人們要重視細節,避免因小失大。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解析:有智慧和謀略的人,一定要有遠見卓識並且能夠明察秋毫,如果不能明察,就不能洞察別人的陰謀。
不吹毛而求小疵
解析:不要吹開皮上的毛髮去尋找小的瑕疵,意思是不要過於挑剔和苛求別人的小毛病,要以寬容的心態看待他人,注重別人的優點和長處,這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反對天命思想,注重唯物主義認識論,他是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其著作《韓非子》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