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一位從民國走來的影史傳奇,一位追求者無數的螢幕女神,她是金庸的夢中情人,更是劉德華的人生貴人。
1933年2月16日,上海一個望族家庭迎來了他們的寶貝女兒,取名為楊濛。小楊濛長相甜美喜人,5歲時照片就被放在了上海照相館備受矚目。父母愛好戲劇,女兒耳濡目染,自小對京劇、歌劇都產生了濃厚興趣,小楊濛逐漸成長為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浪漫女孩兒。
父母或許不曾想到,這個活潑可愛、長相俊俏的女兒,未來將成為影響全國的明星,令金庸魂牽夢縈的女神,夏夢。
1947年,夏夢隨父母移居至香港,此後考上大學。在學校讀書時,她便對錶演產生了極高的興趣,常在學校舞台上出演莎士比亞戲劇,逐漸展現表演的天賦。
某個偶然的機會,夏夢被同學帶到長城電影製片廠參觀拍電影,在這裡,夏夢被這位同學的父親賞識,也就是她未來的老闆、伯樂袁仰安。
袁仰安和導演麗萍前初見到這位名為楊濛的小同學時,頓時眼前一亮,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氣質絕佳,這不就是他們為新電影苦苦找尋的女主角嗎,就是她了!
隨後,楊濛便成為了袁仰安的簽約演員,夏夢的藝名也隨之而來,夏夢即夏夜的“濛濛”,同時還與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存有聯繫,夢幻開場、浪漫無限。
從此,夏夢的人生開始了。
入行即巔峰,夏夢的首部電影就是女主角,在《禁婚記》中夏夢飾演一位新婚少婦為找到工作隱瞞婚史的故事。為演好這個角色,17歲未婚的夏夢,主動來到朋友家,觀察夫妻倆的日常生活。聰明的夏夢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憑藉極高的悟性和表演的天賦,她很快那拿捏住了角色的靈魂,成功演繹了一位機智俏皮的打工少婦形象,夏夢也因此一炮而紅。
可謂“老天爺賞飯吃”,毫無表演經驗的夏夢第一部戲便大獲好評,《禁婚記》當年在香港、菲律賓等地上映。
夏夢不僅形像出眾,鏡頭前更是游刃有餘,可塑性極強,此後她還主演了《新寡》《姊妹曲》《日出》《都市交響曲》等電影,每個角色都各具特點,富有挑戰,夏夢的成功演繹,也為她收穫了觀眾的肯定和事業的成功。
夏夢不僅主演國語電影,她也主演4部戲曲電影,被譽為「東方第一古典美人」。當時,夏夢與陳思思、石慧並稱為香港長城電影公司的“長城三公主”,備受矚目,光芒無限。
如果當年有流量這個概念,夏夢一定能為頂流,票房的保證。可惜,當時只有「夢中女神」這種標準,那麼夏夢必須當之無愧。
夏夢追求者無數,導演岑範曾因她終身未娶,金庸曾為她訂製劇本。然後夏夢對他們都只「止乎禮」。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像夏夢那樣才名不虛傳。而他筆下的小龍女、黃蓉、王語嫣等女神形象,大多都有夏夢的影子。才子配佳人,該是一段佳話,可夏夢對金庸卻是「郎有情,妾無意」。
1954年,21歲的夏夢選擇了自己的愛人,不是什麼風流浪子,也不是達官顯貴,而是一位銀行職員林葆誠。
夏夢與林葆誠相識於工作之中,那時夏夢在拍戲,林葆誠前來辦事。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林葆誠,才情橫溢,對藝術頗有見解,也具有獨到的美感能力,更是夏夢的眾多影迷之一。但是,林葆誠卻不像那些追求者一樣,油嘴滑舌、甜言蜜語,他坦誠樸實、誠懇儒雅。用夏夢的話說「他直腸直肚,我就喜歡這樣的性格」。 21歲牽手以後,夏夢與林葆誠相濡以沫,攜手餘生,鑄就一首風光影后的愛情讚歌。
在燈紅酒綠的名利場,夏夢始終潔身自好,她曾對自己約法三章「不為人剪彩,不應酬吃飯,不拍內容不健康的戲」。從選擇愛人上,就足見夏夢的高潔與通透。嫁人後,夏夢也沒有以明星自傲,而是洗手作羹湯,投入家庭。
夏夢不僅為人低調,情感上更是心系故土。 1957年,夏夢曾作為電影人代表受到毛主席接見,並與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合影留念,在舞會上更與週總理共舞一曲,成為佳話。 1962年,在準備越劇電影《三看禦妹劉金定》的時候,夏夢從香港回到上海學習。
1967年夏夢移民加拿大,選擇息影。此後再回到香港,夏夢並沒有選擇演員事業,而是投資一個製衣廠,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1979年夏夢將製衣廠賣掉,創辦了青鳥影業公司,回到了她熟悉的電影產業。從台前到幕後,從演員到監製,夏夢對劇本的選擇增加了更多主動性。
夏夢首部監製電影《投奔怒海》選用了當時還是毫無名氣的新人劉德華,這部電影更獲得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也讓劉德華以及導演許鞍華收穫更多關注,成為未來電影界不可忽視的明珠。
夏夢作演員成績斐然,作幕後慧眼識珠,不得不說,她就是為電影而生的民國女神。劉德華曾懷念夏夢“是在我生命中不能忘記的一個貴人,她選擇了我,改變了我的命運,看她如電影般的神奇,照亮了銀幕前後。”
2016年10月夏夢離開人世,離開了伴隨她將近一生的電影事業。從此,人們只能從一段段影史片羽中窺探她的芳華,而她的傳奇故事仍在如今感動無數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