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但他不是嫡子,母親是蕭衍的小妾。蕭行起兵的時候,蕭統才出生,蕭衍即位後,大臣請求立太子,蕭衍以天下剛剛平定,制度還不夠完善為理由拒絕了。
但大臣們一再請求,最後才同意立蕭統為太子。
蕭統是個很聰明的人,他3歲就開始學習《詩經》《論語》,5歲就把五經讀完了,而且都能
背誦。
當上太子後,他搬到東宮居住,不和父親住在一起。蕭統很孝順,他搬到東宮後,總是思念
他以前住的地方,成天悶悶不樂。
蕭衍知道後就讓他每天來朝見一次,稍微滿足下他的心願。
蕭統外表俊美,一舉一動都遵照禮儀的規定,讀書一目數行,能夠過目不忘。他每次參加宴會,即興賦詩可以說十幾句出來。有的時候給他一些比較難的韻讓他作詩,他也能馬上作出來。
蕭統的生母得了病,他從早到晚伺候母親,連衣帶都沒有時間解開。
後來他母親過世,蕭統步行跟在靈柩後面回宮。等到裝殮的時候,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常常哭得昏迷過去。
蕭衍看見兒子這麼傷心,很心疼,於是派人勸說蕭統:」哀傷但不喪失本性,是聖人制定的規矩,經不起喪事就等於不孝。我還在呢,你怎麼能這麼糟蹋自己?趕快起來吃點東西去! 、
從那天起一直到下葬,他每天都只吃一公升稀麥粥。蕭行又下詔說:」聽說你吃得太少,人越來越瘦,我本來沒病的,正因為你這樣,現在胸口也感覺到阻塞。所以你要多吃點東西,不要讓我為你擔心。
蕭統雖然因為聖旨的關係而多吃了點東西,但蔬果他一點都沒吃。他身材本來很強壯,腰圍有十圍,這時候瘦得只有以前的一半了。每次入朝,大家見到他那個樣子都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蕭統成年後,蕭衍開始讓他學習處理政事,可向他奏事的人把宮門都堵住了。
蕭統對治理老百姓的事很精通,什麼小事都瞞不過他。每次下面的人所奏之事有錯誤或隱瞞的,他都能馬上指出來,讓別人慢慢改正,從來沒有因為這個而彈効過誰。
他處理刑事案件的時候,多數情況下都會保全別人的性命,所以天下人都稱讚他是仁德之人。蕭統還很喜歡招攬文人學士,很尊重他們,經常和他們一起討論文學和歷史,一有空就寫文章。
當時太子的東宮裡面收藏了將近3萬卷書有名的才子也都齊聚東宮,文學的盛況是晉代以來都不曾有過的。
蕭統不喜歡女色,蕭衍賜給他一些演奏聲樂的女子,但他並不親近,他喜歡的是山水風景,志趣很高雅。
後來梁朝大軍北伐,京城的糧食價格上漲,為了節約,蕭統下令手下穿樸素的衣服,還減少了自己的膳食。每次遇到陰雨天或下大雪,他都要派心腹到老百姓中間視察,如果有老百姓因為窮困而流落街頭的,他都會暗中幫助他們。
他還拿出布料,做了許多衣服,冬天的時候就送給窮困的老百姓。如果有人死了沒有棺材,他會幫忙置辦。每次聽到百姓生活困苦,他都很不高興,常常為百姓戶口不充實而擔憂。
蕭統天性仁孝,每次入朝的時候,他都會提前趕去,不到敲五更鼓的時候就等著開城門,他在東宮,即使是在內殿,不管坐在哪裡,都面向西南台官蕭衍的住處。
如果晚上的時候接到詔令要他第二天入宮的話,整個晚上他都端正地坐著,不敢有任何怠慢閃失。
在31歲那年春天,蕭統得了重病,但他害怕父親為自己的身體擔憂,所以每次蕭衍下詔慰問
他的時候,他總是強打精神起來親自寫信回報。後來病情越來越重了,他身邊的人想報告給蕭衍,他還是不允許,說:「為什麼要讓皇上知道我病成這樣?」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沒多久,蕭統就病死了。
蕭衍聽到愛子的死訊後非常震驚,下詔為他籌辦喪事,諡號為昭明。
昭明太子的仁德遍及全國,他過世之後,朝野人士無不為之惋惜震驚。京城中的百姓紛紛奔
走於宮門前,到處都是為之號哭泣的人。全國上下的百姓官員聽說太子過世的消息後無不痛哭。昭明太子留下了20卷文集、10卷《正序》,還把五言詩當中的好作品集中在一起,編成了20卷的《文章英華》。
他為中國文化所做的最大貢獻是和手下的文人學士一起編輯的《昭明文選》,裡面收集了前朝最好的文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