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再現:
傳世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週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無法道,道法自然。
帛書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獨立而不改①,可以為天地母②。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③,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差異對比:
①獨立而不改:傳世版為“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②可為天地母:傳世版為「可為天下母」。
③國中有四大:傳世版“域中有四大”
三、差異理解:
傳世版在本章這裡加了一個“周行而不殆”,是想起到強調全面說明“道”的本質。我個人認為並無不妥,但老子原意有沒有這個意思我也不能確定。無論如何,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樣的解釋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個差異是天地母還是天下母,老子之前說過道是先天地存在的,所以這裡講可以為天地母是更加準確的。傳世版說可以是天地母,沒有錯,但還是差了一點點意思。因為,天下萬物是天地產生之後的產物,並非道的直接作用產生的。
至於說國、域以及邦的不同,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每個字含義都有一些區別,但到了現代的語言環境中,他們的基本含義都已經被國所涵蓋,包括“邦”的邊界的意思和“域”的範圍的意思。這裡用哪個都不大影響對於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