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的作者是誰(蕭統的《昭明文選》憑什麼成為古代教科書)

2024-07-27蕭統

1491年前的今天(531年5月31日), 南梁武帝長子,31歲的蕭統英年早逝,諡號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蕭統

他集財力人力物力編輯的《昭明文選》,成為當時中國純文學的巔峰。接下來,我們用3個清單來看看蕭統。

清單1 昭明太子

蕭統, 一歲立為太子,自幼聰明異常,讀書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九歲能講《孝經》,性情純孝仁厚,年輕時曾為父皇蕭衍處理政務,仁名遠播。

蕭統

蕭統知識淵博、酷愛文學,《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宋書》的作者沈約、《南齊書》的作者蕭子顯等都是他的良師益友。

當時南梁政治穩固,國力上升,僅東宮藏書三萬餘卷,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有。蕭統曾遍邀文人雅士,與他們討論文章,辨析古今。

同時身為太子,蕭統關心人民疾苦,多次上書賑濟災民,百姓都盼著他早日登基,但是,因為「蠟鵝厭祝」一事深受打擊,後來,遊湖時不幸落水,傷及大腿,傷一直沒養好,31歲便英年早逝。

清單2 昭明文選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一本書而被尊崇為專門學問的,前有《文選》學,後有紅學。

蕭統

文選就是《昭明文選》,錢穆先生曾說:“如果想學中國古典文學,《詩經》加《文選》就足夠了。”

《文選》選材嚴謹、注重詞藻,比肩詩經,是古時候文學的教科書,是士子必讀的一部書,也是我國現存編年史最早、影響最深遠的一部詩文總集,所選作品歷時近八百年,內容非常龐雜,書中精選了130位作者、700餘篇作品。

《文選》分賦、詩、文三大類、三十八小類,內容涉及音樂、歷史、軍旅、紀行、地理、政治等等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所能見到的詩文菁華,被後人視為「總集之首、文章淵藪」。

《文選》不僅選了極為豐富、優美的文學作品,而且透過這種分類,為世人提供文體方面的範本。 《文選》也是研究漢魏六朝文學最重要的橋樑,由此上溯,可清楚看出中國文學從先秦到南朝齊梁間發展演變的軌跡。

清單3 後世影響

《文選》一問世,即刻受到重視,隋煬帝開設科考,進士科的考試內容主要就是《文選》,《文選》能夠快速流向北方,並成為官方科舉教材,是因為蕭統的族侄蕭該是隋朝國子監的博士。他的《文選音義》,當時是士子研讀的範本,也是考官命題的依據。

蕭統

《文選》的興盛使初唐四傑深受影響,唐代以詩賦取士,《文選》成為士子必讀的文學經典和學習詩賦的標準範本。李白、杜甫作詩亦深受《文選》啟發。金城公主遠嫁吐蕃,所索書籍就有《文選》。唐人李善是《文選》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對《文選》詳加校勘,尤其註重詞彙和典故的來源,反複修訂,僅引書就多達1900餘種,《文選》也擴展為60卷。

開元年間,呂延祚作《進五臣集註〈文選〉表》獻給唐玄宗。此後五臣注更受世俗青睞,相比李善的注本更為流行。此外,唐代注本在日本也保留了一些殘卷,其中最重要的有金澤文庫所藏,篇幅已擴展到120卷。

蕭統

宋朝雖然提倡文以載道,強調文章不能亂寫,但《文選》依然是士子必讀書目,陸遊更是說「《文選》爛,秀才半」。因為人人要讀《文選》,前人的註釋就非常重要。於是有人將李善注與五臣注合刻,統稱六臣注。這時,大家視《文選》為「文章祖」。

到了清朝,《文選》居然有三四十個版本,曾國藩給兒子推薦的必讀書目就有《文選》。張之洞在《書目答問》裡專門列了「文選學」一目,清代研究《文選》的人很多,主要著作有梁章鉅的《文選旁證》等。

目前,因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文選》讀者很少。但毛主席很喜愛《文選》,他在總結寫文章時說:“昭明太子那篇序言裡就講,'事出於沉思',這是思想性;'義歸乎翰藻',這是藝術性。寫文章,要有思想性,也要有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