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一句名言承載了上千年的歷史,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又有多少人抱著對真理對知識的敬畏,不斷的奮力的前行著,東宮白廬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崇高的敬意一起來了解這位古希臘的先哲,偉大的歷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到公元前322年)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其父是馬其頓國王的御醫,母親菲斯蒂絲家庭十分富有,在亞里斯多德18歲的時候,他進入了柏拉圖的阿加米德學園,在這裡他努力學習勤於思考,但是並不迷信於師說,尤其是對於柏拉圖(他的老師,當時已經是希臘非常有名望的哲學家思想家)的著述提出批判,在這種擅於思考擅於探求的精神下,亞里斯多德創造性的總結了許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並且對當時已知的各個學科領域幾乎都做了有意義的探索。亞里斯多德被柏拉圖譽為———學園的精英。
在學園學習了長達20年之久後,直到他的老師去世於公元前347年亞里斯多德離開學園開始了他的人生下一段旅程。
他先後去了小亞細亞,米提利尼,後來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二世召回成為當時年僅13 歲的亞歷山大的老師。 (亞歷山大—-一位非常偉大,勇敢的國王,他統一了馬其頓,並且橫掃歐亞非,建立疆域空前的亞歷山大帝國,而他本人就是這個帝國的國王)但是亞里斯多德並沒有留在國王身邊做一個大臣或講師,他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承載他的老師的衣缽,講授哲學,傳授思想。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樣一位偉大的先知,我們的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主要思想。
亞里斯多德在文化科學上的傑出貢獻表現在哲學上,雖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但是他對柏拉圖的唯心主義的理念論堅決否定。 (這裡解釋一下唯心主義,唯心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意識,不是物質,世界是由思想和意念構成的,我國的思想家王陽明就曾提出這樣一個論斷宇宙就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這是在人類相對於之前的一個思想的進步,不再是天圓地方,世界有水構成這樣的觀點,而是已經開始關注於人身本身,探求本心,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進步。
但是亞里斯多德呢相對於柏拉圖他更進一步,他認為客觀世界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人類認知的來源。認識產生於人對外界事物的感覺,但是感覺必須是從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出發。 (這裡舉個例子,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不因為我說你臉是白的,所以你的臉才是白的,只是因為你的臉是白的,所以我這樣說才算對」)但是如果這樣來看的話,亞里斯多德堅持了樸素唯物主義反映論的觀點,卻否定了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獨立存在的理念世界的——-柏拉圖的學說。
但是呢,亞里斯多德的唯物主義的立場卻又不堅定,他創立的「四因說」」就是從唯物主義開始,後卻走上了唯心主義的道路。在這個觀點裡,他認為任何事物的產生運動和變化都有有4種原因。 。認為質料因是消極被動,不定型的東西,它只是構造房屋的可能性,而形式因卻是積極的,它能使磚瓦木材轉化為房屋,使可能性變為現實性,但是這樣質料與形式的關係就被顛倒了。都依靠於一種形式的推動,而這也就使亞里斯多德一不小心進入了唯心主義觀點的陣營。
另一方面亞里斯多德士還是古代形式邏輯的創始人和奠基者,他認為只有經過邏輯證明的知識才是可靠的有意義的,所以他強調邏輯要以現實生活為主題,從現實生活中總結整理邏輯形式,而且他強調只有思維形式才是客觀存在的關係的反應,亞里斯多德認為思維的基本規律是同一律,矛盾率,和排中率,他提出了歸納和演繹這兩種方法。
第1種歸納法的意義就是從個別事物中推出普遍原則,而第二種演繹法就是從普遍原則在歸論到個別事物,這樣的簡單的邏輯演繹,也就是我們常會聽到的一個詞語叫做三段論。 (三段論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亞里斯多德為邏輯學所規定的原則和一些專門術語,至今仍在使用。
他的著作《工具論》,是歐洲文化史上的第一部邏輯學著作,近代英國科學家丹皮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小人物,單靠這個發現,他就已經名垂不朽了。 (亞里斯多德)
同時亞里斯多德還是古希臘一位非常卓越的美學家,他有兩本美學著作,分別是《詩學》和《修辭學》,這兩本書都是亞里斯多德在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研究與探索,《詩學》是歐洲美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同時它還是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產生之前的主要美學概念的依據,在《詩學》中亞里斯多德對文藝的產生,文藝的特徵,文藝的社會作用,文藝與現實的關係等面向。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又對悲劇,喜劇,史詩等文藝的分類進行特別的講解,深入的探索。
亞里斯多德認為文藝是人類活動的特殊表現形式,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但是在文藝與現實的關係之上,亞里斯多德與他的老師柏拉圖卻有著截然相反的觀點,柏拉圖認為物質世界的事物只是理念世界事物的摹本,而藝術作品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理念世界。
例如木匠根據床的理念製造出了床,但是他只是臨摹了床的某些方面,所以它是不真實的,但是畫家臨摹木匠製造出來床而畫出畫,這只是床的外形,所以他更不真實,從這方面來看,柏拉圖不光否定了物質世界的真實性。
同時也否定了藝術作品的真實性,而亞里斯多德針對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觀點,對文藝現實的關係做了深刻的論述,亞里斯多德認為脫離物質世界獨立存在的理念是沒有的,例如木匠製造出來床和實際的床,也就是看得見的床和認識世界的床都是存在的,所以模仿現實世界的文藝它也是真實的。亞里斯多德這理論充分的肯定了,文藝的認識作用,這是亞里斯多德對美學思想最有價值的貢獻。
而呀我們偉大的先驅亞里斯多德對生物學也有很大研究,。他曾經寫過幾本書《動物的生殖》,《動物的構成》,《動物的形態》,《動物誌》,《植物學》等等。亞里斯多德曾經親自解剖過50多種動物,在他的著作當中提及到各類動物的品種就有500多個,雖然沒有解剖過人,但是卻解剖過人的胚胎。在亞里斯多德所出的時代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舉措。
他的這種注重實際的研究方法是非常可取的,亞里斯多德的研究也涉及了遺傳學領域的問題,例如,艾利斯有一位婦女嫁給了黑人,卻生出了一個白皮膚的嬰孩,可是再傳一代卻又回到了黑皮膚,在那個時代還不能解釋這第二代的黑色藏在何處,但是這些問題都被以後的學家證實,這令許多生物學家都感到嘆服,幾千年前的他——-亞里斯多德的許多觀察和實驗竟如此準確。
亞里斯多德對天文學,物理學,數學氣象學都有過深刻的研究,而且都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他是古代歷史知識的極大成者,他死了之後一直到文藝復興前的幾百年間,沒有一個人能夠像他一樣對眾多的學科有如此深入的研究和貢獻,他對文學領域的貢獻長久的影響著世界各國。
參考文獻:
柏拉圖《申辯論》
亞里斯多德《理想國》
週啟迪《世紀上古史》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
《古希臘古羅馬哲學》三聯書店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