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個人檔案:從影後到最佳編劇到最佳導演的女神歌手

2024-04-04張艾嘉

張艾嘉是一位才華與美貌並重的知性美女,會唱歌,會演戲,會編劇,會導演。

我對張艾嘉的印象完全,是從《阿郎的故事》開始的。故事很老套,父親花心,母親出走,然後父子相依為命,母親歸來想帶孩子走,最後父親悔改身亡。八、九十年代的電影市場被「兩週一成」給佔領著,而發哥更是香港影壇的大bug,89年張艾嘉成名已久,對母親這一角色的拿捏到位。女性的優雅,獨立。母性光環讓我對她印象無比深刻。

後來聽《愛的代價》,張艾嘉早已過了少女時期的戀愛年齡,人過半生再回味愛的代價,經歷了那麼多唱出來了半生。

《相愛相親》

三位不同年齡層的女人的愛情故事,母親因各種生活巨變而焦慮不堪,在眾人為外婆的身後事四處奔波的過程中,三代女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也逐漸認識並理解了彼此的故事。

互相在意卻常常吵架拌嘴的擰巴母女關係,外強中乾的焦躁母親和看似「窩囊」實則貼心陪伴的父親,年輕人對愛情和夢想的抉擇等等,都能戳中人心。

《20 30 40》

20歲的小潔、30歲的想想、40歲的Lily3個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女性的感情故事。

三個獨立的故事,透過導演張艾嘉的調度,串聯成了一個講述女人一生最精華的三個階段的浪漫影片,像現代女人的心情大雜燴,同居、第三者、偷情、婚外戀、同性之間的朦朧情感,一個個社會現像被統統搬進了故事中。

《少女小漁》

二十四歲的小漁為了在紐約讀書的男友江偉能安定下來,經人介紹與一位年逾六十的意大利老頭馬裡奧假結婚的故事。

本片在戲劇衝突的設計上匠心獨運,既強化了原著的戲劇性,也增添了較為豐富的內容,因此更符合電影的藝術要求。片中江偉一方與馬裡奧、瑞塔一方構成了中西文化差異的對立。

《最愛》

兩個閨中的好友,表面上相親相愛二十多年,實際上卻為了一個男人而暗中鬧心計。

張艾嘉自導自演,看了開頭就知結尾的戲,說細膩也不見得,倒是有種刻意的文藝腔在裡頭。李麗珍羅美薇特別客串。

《我的爺爺》

影片走溫馨家庭路線,揭示了當代社會、老人、家庭關係問題。

故事有著強烈的諷刺意味,不像同時期電影所平鋪直敘那麼簡單,而演員表現也特別精湛,張艾嘉還憑藉著自身角色的精彩發揮,獲得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