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鄭曉龍擔任總導演,王雷、雷佳音、蔣欣、佟大為、郭濤、黃志忠、黃曉明、周迅、張頌文、陳好等主演的年代傳記劇《功勳》正在當貝影視熱播。該劇目前已經播出到《申紀蘭》單元,蔣欣飾演的申紀蘭重現了這位偉大女性的面貌,看完之後,我們再來聊聊現實中的申紀蘭。
申紀蘭,1929年出生於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平順縣是太行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山大溝深,村莊散落在大大小小的山溝裡。申紀蘭自小父親過世,5歲時跟隨母親改嫁,18歲時嫁給丈夫張海亮。申紀蘭的丈夫張海亮是軍人,1951年從北韓戰場歸來,又被選到南京砲兵學院學習。
張海亮和他的家人,從一開始就給了申紀蘭最大的空間,從不干涉她的選擇,因此申紀蘭不用像其他農村婦女那樣,時刻遵從“三從四德”,而是大膽地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 1951年,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申紀蘭當選為副社長,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社裡的婦女,走出院門和男人一樣下田勞動。
當時,太行山區流行著這樣一句古訓“好男走到縣,好女不出院”,女人就應該圍著鍋台、炕台和碾台打轉,下地勞動這種拋頭露面的活只能男人來看。西溝村的婦女受封建傳統習慣影響,要走出院門談何容易,申紀蘭四處走訪,才動員社裡22個婦女下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
但即便女人走出了院門,也不能受到和男人一樣的平等對待,按照社裡的規定,男人下田一天記10分工,婦女下田一天只記5分工,還不如在家裡納鞋底記得多。為了解決這個困境,申紀蘭積極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帶領西溝婦女在太行山上和男人們展開了一場“勞動競賽”活動,證明女人的工作能力不比男人差。
在申紀蘭的推動下,西溝村「男女同工同酬」正式確立,西溝婦女「和男人幹同樣活,掙一樣工分」的事蹟,登上了《人民日報》。 1954年,申紀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也在此次大會上正式寫入第一部《憲法》。從此,申紀蘭開始了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風雨同行的65年,她是唯一連任13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1973年,申紀蘭被任命為山西省婦聯主任,開始為全山西的女性謀福利。 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申紀蘭直面這些問題,大膽進行改革,提出“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發揮的“雙層經營”新路子。
1985年,申紀蘭帶領西溝人建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發展村辦企業,到1996年,西溝村辦企業已取代農業、林果業和畜牧業,成為西溝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012年,西溝鐵合金廠因環境污染,申紀蘭帶頭拆除,轉而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綠色生態旅遊。此後,申紀蘭帶領西溝村民發展工藝品、農樂園、房地產、教育基地、大棚種植、光伏發電等多家企業。
2020年6月,申紀蘭已經罹患癌症晚期,但還是帶病赴京開會,期間病發過世,享年91歲。在去世前兩天,申紀蘭也交代前來探病的宣委書記:按黨的指示辦事,聽黨話,跟黨走,真抓實幹,為民造福。 「申紀蘭用一生的時間帶領西溝村民,正如她所說的,西溝村離不開她,她也離不開西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