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穎個人資料:流言蜚語,都不及親媽對我的傷害

2024-03-03張靚穎

2020年9月,張靚穎戴著墨鏡在《中國新說唱》舞台上,以饒舌的方式唱出一曲《Dear Jane Ⅱ》,把出道十五年的爭議與心酸一吐為快。

這首歌在她的樂壇生涯裡不算佳作,但是句句如針,聲聲入心。

歌詞寫的真實狠辣,把她經歷的所有嘲諷與傷害,濃縮在短短的四分鐘裡。

張靚穎自從在《超級女聲》中脫穎而出,伴隨一路過來的大多是猜測與非議。

說她學歷造假,故意蹭紅毯,花錢打榜…

對她的評估簡直是全面立體化的,說她造型鄉村,容貌不堪,活脫脫時尚絕緣體…

以上種種摻雜一起,甚至有人質疑她認不認識五線譜。

外界的流言蜚語不至於擊潰一個人的內心,對張靚穎傷害最重的幾筆都發生在親人身上:父親遺棄,親媽打臉,丈夫騙錢…

一樁樁一件件,讓她的人生支離破碎,而她又不得不把碎了一地的自己黏合起來,假裝勇敢淡定的走下去。

張靚穎把所有的一切都寫進這首歌裡,一句話一件事。

別人都認為她峰迴路轉了,其實她一直禁錮在人生打轉。

張靚穎198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童年很不幸,她的不幸出現在一個認知偏誤的年代,又顯得合情合理。

父親在運輸公司跑長途,一個月見不著幾回。偶爾出現在家裡,總是面若寒霜。

那時候她以為天下的父親都這樣,威嚴不容侵犯。

直到上一年級父母離婚,張靚穎大概知道父親不喜歡這個家。離婚的原因很常見,張靚穎的母親張桂英生下她後,沒有給家裡再添一個男孩。

每個年代總有奇葩的一面,尤其是那時候,不比窮不比富,只比誰家兒子多。

張靚穎的父親自覺矮人一等,等了六年見張桂英再沒懷上孩子,乾脆離婚另立門戶。

結果離婚的壓力全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外公外婆、祖父祖母明里暗裡對著張靚穎說:誰讓你不是個男孩?

張靚穎這才知道,父親不喜歡的是她。

張靚穎在歌詞中寫出這樣一件事:父親回家後讓四歲的張靚穎給他洗襪子…

推斷當時的場景:一心想成為父親小棉襖的張靚穎,必然是屁顛顛的去了,把一雙襪子洗得煥然一新。

或許有人會說讓小孩做這些沒什麼。

小孩子的價值觀是單純直接的。父母花心血養育孩子,孩子也會花心思迎合父母,換取庇護關懷,在她們眼裡這是平等契約。

別小看這雙襪子,妥協的背後,肯定是渴望得到父親的親情與認同。

當父親遺棄孩子,成為不相干的人,孩子期盼的回報只剩下成失望、害怕凝結的傷害,長大後變成不甘和屈辱。

最讓張靚穎尷尬的是,父母離婚後,她必須自己去討自己的生活費。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金錢與人情匱乏的時期,匱乏到親生父親不願意為女兒承擔扶養費。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個人闖了禍心甘情願承擔後果進行賠償,可他們對親手創造的孩子不願意擔負任何責任。

父母離婚後,張靚穎隨母親搬進一幢筒子樓,設施簡陋,一層住著幾十戶人家,人來人往雜亂無章。

張桂英在商店當售貨員,一個月薪水僅夠維持開銷。

張靚穎除了上學,還在少年宮學習聲樂。母女倆不僅住的差強人意,還要節衣縮食。

張靚穎每個月都會騎著自行車,穿過大街小巷,去跟父親索要當月100元撫養費,一路騎行後總是大汗淋漓異常狼狽,成都的路並不平坦。

讓她內心忐忑的是,父親以及後媽的酸言冷語。

但她又不能不去,否則無法向母親交代,看著媽媽獨自含辛茹苦,這是渺小的她唯一能做的事。

張靚穎不是不在乎尊嚴,人窮的時候臉面掉在地上,根本分不清和塵土有什麼差別。

窮是忍耐也是孤勇,讓她忍受一次又一次羞辱折磨。

後來父親乾脆躲著不見。

拿不到錢的張靚穎只能回家跟母親講清事情原委。幾次沒要到錢後,張桂蘭覺得這麼做沒什麼意義,就不讓張靚穎再去了。

一百塊,不值得。

1999年,張靚穎父親因病去世,作為後代她參加了葬禮,看著四周陌生的親戚讓她感到尷尬,回到家後才感覺到淒涼。

她說不清楚自己當時是什麼狀態,父親沒有給她愛,對父親的意外離開也恨不起來。只是隱隱覺得失去的或許永遠補不回來。

女孩三歲以後,會將情感偏重於父親,這其中沒有複雜的哲學理論,完全就是父系社會狀態下的依從法則,理解為自然規律就好。

失去父親的孩子自卑焦慮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戀父情結」,她們期望被成熟的男性認可,接納。

所以,19歲的張靚穎遇到比自己大14歲的馮軒,僅僅被對方一句話打動:“你唱的不錯。”

張靚穎身上有常人無法接受的早熟,14歲開始在酒吧駐唱。那是她拿下成都愛浪盃歌唱比賽第二名後,想到的謀生之路。

從那時候起,她被老師和同學無聲輕視。

換做現在也一樣有人會認為,混跡酒吧的女孩子不會有什麼好出息,張靚穎沒有發聲辨白,只寫進歌詞裡。

馮軒當時是網路公司的老闆,確實有慧眼識人的能力,當下篤定張靚穎前途不可限量。

「馮軒押上自己的所有,做了張靚穎背後的男人」。

張靚穎也被本能中的意識推動,她需要一個依靠。

2005年,馮軒帶著張靚穎參加《超級女生》,以苛刻著稱的柯以敏,評價張靚穎「是個非常專業的選手「

張靚穎聲線豐富層次分明,咬字、轉音包括氣息,把控的精準到位。

氛圍感十足兼具情感衝擊,歌唱方式無可挑剔而且美輪美奐。

進入全國總決賽後,憑著一首《Loving you》展現驚才絕絕的天賦,一夜之間傳遍大江南北,摘取「海豚公主」桂冠。

成名後張靚穎以最拼命的姿態工作,除了全國上下都商演還遊走世界各地。有次從演唱會現場摔落,忍著傷痛,坐在舞台邊唱完所有曲目。

她一天奔赴不同演出現場,連續工作幾十小時,在倔強極端的自律下,是她想回報母親與馮軒恩情的赤子心。

母親哺育她的生命,馮軒將她從困境中抽離出來,並且給予她偏愛與信任。

讓她沒想到的是,這兩個人竟然在她的人生中發動衝突。

2015年7月,在BANG the World長沙演唱會中張靚穎獻唱《終於等到你》,這首歌是她為一個人唱的。

旋律沉落,張靚穎端起麥克風對台下的觀眾說:「19歲到30歲,有一個人一直陪著我保護我,12年了,我已經30歲了,我不想再一個人繼續下去,你願意娶我的話,就上來! 「 「

那段時間讓人窒息,台下的觀眾不知發生了什麼,安安靜靜的等待,就在張靚穎將要哽咽的同時,馮軒走上台抱住了她,說了一句:謝謝你。

馮軒沒有當場表態,又為張靚穎增添一頂「逼婚」的帽子。

其實別人的感情不必過分解讀,當事人能聽懂彼此的心聲擁抱流淚已經說明一切,至於人家怎麼說話怎麼對應,與旁人有什麼關係?

馮軒有離婚經歷,在他遇到張靚穎時,正好處於情場失意中。

兩人合作12年亦父亦友,感情是有的,就是沒想好怎麼歸類。

張靚穎孤注一擲主動求婚,最後還是惹惱了一個人,她的媽媽「張桂英」。

張桂英對女兒的婚事極力反對。

寫了一封公開信《我不想讓女兒再錯下去》,毫不掩飾張靚穎與馮軒之間的種種細節,歷數馮軒十宗罪,力證女兒所嫁非人。

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句是:馮軒欺騙張靚穎做了小三。

重中之重的是:馮軒侵吞了張靚穎公司的股份。

張桂英把這封信發佈在某個社群平台中,還邀請大眾進行投票、評理,拿主意。

在二人大婚前夕,張桂英將馮軒告上法庭。

小孩子長大了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會追求願望中的男女之情,即便這關係讓所有人覺得不倫不類,其中必然有當事人內心需要填補的內容。

2016年11月,張靚穎與馮軒在義大利舉行婚禮。

至於為什麼跑這麼遠結婚?他們不是為了浪漫,張桂英為了防止兩人偷偷結婚,把戶口本藏了起來。

兩人無奈只能跑國外註冊結婚。

這場婚禮失去了該有的莊重,張靚穎被扣上小三的帽子,馮軒成了利用女人賺錢的渣男,岳母就把女婿告上法庭……

張靚穎懵了,當眾哭的稀裡嘩啦。

最終兩個人的婚姻在2018年終止。

期間傳出馮軒包養小三的八卦傳聞,是不是真的,沒看到具體證據,反正是人雲亦雲撲朔迷離。

離婚後又傳言,馮軒騙光張靚穎六億資產。

說句公道話,愛情、事業不是施捨、贈予,任何人在與搭檔或妻子一拍兩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保,這方面沒有誰比誰更高尚。

馮軒不見得能做一個從頭到尾的好人,「但是他畢竟成就了張靚穎」

在張靚穎為數不多的親人裡,最不理解的就是她的母親張桂英,關鍵時刻補一刀。

公事上的糾紛,可以透過法律、商談的手段爭取條件和要求。可曝光女兒女婿的隱密,純粹是為了一己之私。

馮軒與張桂英十二年相安無事,結婚前矛盾卻爆發了,說到底這是關於爭奪張靚穎人生主權的問題。

在生兒育女方面,有些父母享受的是掌控與支配的樂趣,會讓孩子做一些不情願的事情來考驗”忠誠度“,孩子一旦有出息,這些父母又開始製造更大的“麻煩” ,來體現自尊和自我價值的認定。

張靚穎人生中難得一次自作主張,讓張桂英遷怒到馮軒身上,捎帶把女兒也拖下水。

張靚穎曾說過,她與母親有爭論的時候,張桂英總是用一句「我是你媽」堵的她啞口無言。

與這句話相輔相成的是:「我這麼做為你好」

這理由牽強中有無法辯駁的道理,彷彿是人生的既定方針。

最終張靚穎黯然離婚。

她是一位母親,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沒有人問過她為什麼這麼做。

張靚穎也只能在歌詞中痛心寫來句:撕我這事兒,沒人比我媽強。

母女、愛人之間的故事普遍又不普通。

張靚穎找了曾經的伴郎當男友,後來的一切重歸寧靜。

再相見時,她又被幾條隨口而說的話送上風口浪尖。

沉淪人世,總會與糾纏不清的情況不期而遇。

碰上了裝裝傻,別跟較真兒的人僵持,把時間用在享受快樂和幸福上。

有些人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但是要跟你剛,跟你懟。

要知道,道德掌握在無理取鬧人的手裡,就是一條打人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