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開年以來,各種類型的電視劇百花齊放,出現了不少新穎題材的電視劇,掀起了大家的追劇熱潮。
有劉亦菲、李現主演的慢活生活療癒劇《去有風的地方》,人美景美,讓觀眾一飽眼福。
由影帝張譯、張頌文、李一桐主演的掃黑大劇《狂飆》,拿下近9年央八的劇王,播放量突破40億,收官後依然熱度不減,是2023年當之無愧的劇王。
在《狂飆》之後,又一部備受矚目的電視劇開播了,那就是由張若昀、戚薇、費啟鳴、王陽等人主演的《顯微鏡下的大明》。
雖然是一部只有14集的短劇,但從各方面看,他都是一部不容小覷的大劇。
三大驚喜:題材、陣容、畫面都是優質
首先內容就別具一格。主角是一位平民天才,驚人的運算能力牽扯出一樁大案,不少人都稱它為古裝版的《狂飆》。並且是原作者馬伯庸親自操刀擔任編劇,自然能做到極力還原原著。
演員陣容也堪稱一絕,除了流量和實力並存的張若昀,霸氣酷颯的戚薇,仗義好玩的費啟鳴,巧舌如簧的王陽,還有一堆眼熟的老戲骨坐鎮,像吳剛、高亞麟、侯岩松…
再說說畫面觀感,最大的感覺就是真實。開場的稻田,市井的煙火氣,劇中的每一處置景都古色古香,畫面構圖和運鏡都很好,每一幀都堪稱電影質感。
而且劇中每位演員的服化道,都是貼合角色身分的。張若昀飾演的帥家默是一位算呆子,雖然天賦異禀,卻是實在的平民,一身布衣還打著補丁,草鞋也爛了,腳趾都露了出來,已經好久沒有在古裝劇中看到真正的平民主角了,確實有些驚喜。
然而,這樣一部各方面都很優質的電視劇,依然有不少觀眾看了2集就棄劇了,原因何在?
同是馬伯庸作品,《顯微鏡下的大明》是否會步《風起隴西》的後塵?
近年來,被稱為「文字鬼才」的馬伯庸,作品相繼被影視化,從《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風起隴西》到《顯微鏡下的大明》,還有未播出的《兩京十五日》,無疑是打造了屬於馬伯庸的影視宇宙!
但這些作品影視化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晦澀難解,調性太高,並不適合所有人。這也就是《風起隴西》為什麼口碑不錯,收視率卻砸穿了央視底盤。不少人沒看幾集就棄了,認為觀劇門檻高,還有不少網友調侃這就是一部不說人話的劇!
而如今《顯微鏡下的大明》開播,觀眾也開始有點類似的感覺了。演員們的演技都很好,但看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故事,依然需要耐著性子看,只因為劇中有很多專業術語,和不少乾巴巴的數字,一時半會兒難以消化,就很容易犯困。
但私以為,這部劇還是不會像《風起隴西》的收視率那麼低的。
首先張若昀自《慶餘年》後,就成了收視保障,主演的《雪中悍刀行》《警察榮譽》都成了爆款劇。
其次,這個故事比起《風起隴西》這種古裝諜戰,生活化氣息更濃鬱,每次審理案件時,百姓都站在門外參與,所講的故事也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還有就是這個拍攝手法,加入了輕喜劇的元素。張若昀飾演的帥家默,看起來是個不正常的“書呆子”,眼裡除了算術,沒有其他。大家在打架時,他也能做到安心算賬,對擅長之事有著極度熱愛和痴迷。看起來呆,其實喜劇滿滿!
戚薇飾演的豐碧玉,霸氣酷颯超級護犢子,戰鬥力爆表,只要有人敢欺負「算呆子」和弟弟豐寶玉,直接上房揭瓦。
還有王陽飾演的程仁清,本來以為是正義訟棍,沒想到他的公道,全是用金錢來衡量。那眼睛一轉,全是主意;那嘴巴一張,全是套路。巧舌如簧,演活了那為錢不為義的無良律師。
感覺劇情還是很有趣的,雖說有懸疑色彩,和不少專業術語,但加入了輕喜劇元素。每個人物性格也很鮮明,耐著性子看幾集,劇情就漸入佳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