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一)
142年前,1875年3月19日,由土匪成長為國家元首的張作霖生於遼寧海城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小名張老疙瘩,成名後喜人稱「張大帥」。奉天省海城縣(今屬遼寧)人,出身貧農。曾以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身分出任國家元首。
張作霖是北洋軍奉系首領,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史稱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身受重傷,回到奉天(今瀋陽市)後身亡,子張學良接掌東北軍政。
(張作霖家族族譜)
被收編的土匪
張作霖生於1875年,出身貧農,少時曾入私塾讀書修業,後改學獸醫。 1894年(19歲),投入駐營口的毅軍。 1895年3月,甲午戰爭失敗後,被遣返。回到故裡,成為地方保全隊,其實就是強盜。 1901年,被盛京將軍增祺收編,任遊擊馬隊管帶,升職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
1911年(36歲),辛亥革命,經奉天省君主立憲派領袖袁金鎧保舉,被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重用,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打擊革命黨人。 1912年(37歲)9月,被袁世凱任命為陸軍第二十七師長,鎮壓反袁的南方革命黨份子。
一統東北
1915年(40歲),張作霖支持袁世凱洪憲稱帝,被袁世凱封為二等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
1916年(41歲),前清宗室中與日本人勾結的宗社黨在東北進行複闢活動,張作霖予以打擊。袁世凱死後,張作霖被北京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領奉天督軍,兼省長,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行省,成為奉系首領。此後,張作霖的勢力範圍在東北三省,全盛期奉系轄區更擴至熱河,察哈爾,綏遠,直隸及山東。
1920年(45歲),在直皖戰爭中支持直系,獲勝,勢力擴展到山海關關內。
(任東三省巡視時的張作霖)
問鼎中原
1922年(47歲),第一次直奉戰爭敗北,撤回關外。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取勝,段祺瑞任臨時執政,張作霖在幕後控制北洋政府。
1925年(50歲),奉軍進入上海,勢力達鼎盛時期。同年浙江督軍孫傳芳反奉,張作霖手下大將郭松齡倒戈,日軍選擇了幫助張作霖,郭松齡兵敗被殺。
1926年,「三一八事件」後慘案後段祺瑞被馮玉祥政變逼下台,張作霖直接全面控制北洋政府。張作霖6月入北京,與吳佩孚會面,旋即離開北京,往返於天津與奉天之間。蔣介石率國民革命軍北伐後,11月張作霖在天津被孫傳芳、吳俊陞、張宗昌、閻錫山、寇英傑、劉鎮華等十六人推戴為安國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對革命軍作戰。
1927年(52歲)4月,在北京下令絞殺李大釗等多名革命誌士。 6月16日,在北京被孫傳芳、張宗昌等擁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統治者。 6月18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就任大元帥,行使大總統職權,並令潘復組織軍政府內閣,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3日夜(53歲),張作霖搭火車由北京返回奉天。 6月4日凌晨5點,在皇姑屯站,也就是東北軍控制的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的交界處,被預埋炸藥炸死。
通常認為是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佐,具體制定了謀殺的詳細計劃,奉天特務機關長秦真次、土肥原賢二參與了策劃,下命令的是時任關東軍司令官的村岡長太郎中將。
其子張學良繼任中國東北元帥,繼續統領東北。不久宣布“東北易格”,棄五色旗,改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歸順國民政府,實現形式上的中國統一。
(皇姑屯事件現場照片)
(張作霖陵園元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