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前後長達近300年,但它的建立卻有著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後周世宗柴榮的英年早逝,中國歷史沒趙匡胤什麼事,也不會出現一個宋朝。西元960年,經過一場精心策劃的”兵變”,趙匡胤廢黜後週幼帝柴宗訓,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建立宋朝。正因為皇位來得不是那麼正大光明,從趙匡胤開始,宋初的幾位皇帝總想方設法強化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設法獲得天下人的認可。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50歲的宋太祖猝然去世,「傳弟不傳子」,兩個兒子檢校太傅趙德昭(26歲)和檢校太保趙德芳( 17歲)靠邊站,他38歲的三弟晉王趙光義繼位了,是為宋太宗。 這非正統的傳位方式,除了留下」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流言和奇聞,還給宋太宗趙光義的再傳位,出了新難題。
宋太宗登基後,任命四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同時宋太祖和趙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這是按照」金匱之盟」來,把趙廷美當皇位繼承人來培養。
可至道三年(997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後,繼位的卻是他30歲的第三子、皇太子趙恆,是為宋真宗!
趙恆(生卒於公元968年-1022年),初名為德昌,進封為韓王,改名為元休,後又被封襄王,改名為元侃,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他被正式確立為皇太子,改成了現在的這個名字。公元997年宋太宗去世,他也正式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在即位初期,他還尚能開誠佈公、銳意興革、勤於治國,促成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甚至出現了”鹹平之治“的小康局勢,但是在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b }「之後,一度繳納歲幣而求苟且偷安之後,他的進取精神幾乎就被泯滅殆盡,他的治理朝政思想日益變得抱殘守缺,然而他還信服於佛教還信奉道教,為此也致使勞民傷財,國勢日漸衰敗。
真宗時代的後半期,幾乎就是一台精彩的話劇、大劇、鬧劇。在這場空前絕後政治大戲表演中,真宗趙恆在神道設教這個劇本主題下,以中原大地為舞台,遊戲得靈魂出竅,不亦樂乎。
澶淵之盟,為中國贏來了百年和平,真正做到了中原士庶安居樂業,影響中國深巨。但,和議之後,萬國來朝的太平景象並沒有讓真宗開心。當得知契丹自稱北朝、稱大宋為南朝,受到天神保佑時,趙恆意識到,他必須做出一番潑天大事業,才有希望向天下、主要是向契丹,展示大宋帝國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當性,而他,才是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
在這理念支配下,真宗連續導演了天帝降書、封禪大典、祭祀汾陰、興建道觀四件神道設教大事。在大規模的」祥瑞」造假伴生下,大宋王朝,舉國若狂,開始了一段史無前例的大宋夢時代…
在」澶淵之盟」過後,趙恆提升主和派王欽若為資政順學士,位列諸臣之首。王欽若迎合趙恆厭戰而又好大喜功的心理,便向趙恆提出了「封禪泰山」的建議,並進言道:」古來只有聖人以神道設教立說,天瑞雖非人力所為,但只要聖上深信崇奉,以明示天下,則與天降祥瑞無異。
趙恆點頭表示贊同。後來,全國各地紛紛向他進獻祥物,」天書「即是其景德五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有人報說在宮城承天門南角發現像書卷一樣的黃帛兩丈多長,黃帛面隱約有字。趙恆說:”去年十一月,我曾夢見說今年正月當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正是書下了。“
於是,趙恆率領群臣到承天門,焚香望拜,」天書」中把趙恆稱頌一番,並勉勵其善始善終,永葆宋祚。趙恆把」天書」藏於金圓之中,然後大宴群臣,令改元為「大中祥符」,改」左承門」為」左承天祥符門」{/b },並遺使祭天地、宗廟、社稷、京城柯廟及各地宮觀。群臣也紛紛上表賀喜,一場鬧劇就此上演了。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兗州知州率一千二百八餘人赴京上表,稱天降樣符,天下大治,請趙恆”封禪泰山”,以報天地。四月,又有」天書」於宮中功德閣,宰相王旦又率文武百官,外來使者、道士、僧眾等兩萬多人伏闕上表,請行封禪。
趙恆便決定於當年十月親赴泰山舉行封禪。六月初六,王欽若又上奏說,泰山下有醴泉湧出,象旁有」天書」下降。群臣再紛紛上表稱賀,並乞加趙恆尊號”崇文廣武儀天尊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十月初四,趙恆在龐大的儀衛護從下,以玉載天書先行,離京城趕赴泰山。
然後大隊人馬歷經十天到了泰山腳下,儀仗、士卒遍列山野,併兩步一人,數步一旗,從山下一直排到山頂。十月廿三日大清早,趙恆就頭戴通天冠,身穿鋒紗袍,乘金格,備法駕,在眾臣簇擁下,登上岱頂。
翌日以隆重的儀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諸神,禮畢下山。再以同樣隆重的儀式在社首山祭地神祗,最後登上朝覲壇,接受百官、外使及僧眾的朝賀大故天下。以封禪禮鹹,詔改乾封縣為」奉符縣“,並作《樂封禮成詩》,讓諸臣唱和,最後盛宴群臣。
一月,趙恆回到開封,詔定”天書”下降京城之日為”天慶節”,“天書”降於泰山曰為”天祝節”,命人將其封禪泰山之行編成《大中樣符封禪記》一書,還命人專門製造了奉迎”天書”使用的”天書玉輅”,群臣又爭上表章,讚頌趙恆功德無量。
據史料記載,這場封禪活動,在所謂的道教大師指點下,經過迎帝神、奠玉帛、進俁、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撤饌、送帝神、望燎等無聊而繁瑣的程序,前後折騰一個半月,總共花去國家庫銀860多萬兩,排場之大,形式之繁復,我們可以想像得出,無須細述。
之後長達六百多年,歷經多個朝代數十個皇帝,沒有一個皇帝上泰山封禪,直到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再次上泰山封禪。
自秦皇漢武以來,僅有少數帝王去過泰山封禪,皆是因為天下興盛,四海昇平,然而趙恆外患未除、卻又內憂加劇,他仍舊表現出一副掩耳盜鈴的樣子,勞師”東封” ,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已。此後,一些阿臾奉承之徒,便投其所好,不顧連年水旱,民心動搖,仍屢屢謊報”祥瑞”,什麼”池鹽不種自生“啦,”{b }仙書寶真問世」啦,「黃河自清」啦,趙恆都對這些表示深信不疑。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廿三,趙恆又率領眾臣啟程,歷時二十一天以封禪泰山的隆重禮儀,在山西寶鼎奉祗宮,祭祀土地,直到四月初才回到京城。 這趟”西祀”,比”東封”耗費更大,是經過多年的準備才完成的。在此期間,他又修行宮,治道路,增差役兵卒,貢錢物,動輒幾千人,幾十萬錢帛。 一些正直的朝臣屢屢上書勸諫,但趙恆卻根本聽不進去。
到了大中祥符九年,全國各地發生了旱蝗之災,趙恆是又下詔滅蝗,又親身奔赴道觀,祈求上天保佑。但災情不但沒能減輕,反而繼續擴大,甚至連他所居住的京城上空,都是遮天蔽日的飛蝗,自此,趙恆便憂鬱成疾,並日漸迷信。不斷拜神求佛,甚至還服食丹藥,不出幾年就一病不起,在道徒與僧眾的祈禱中死去。他的」天書」鬧劇也至此收場了,給後人留下了個十分可笑的話柄。
今天再回顧一千年前的宋真宗假冒天書事件,我們一定會十分詬異,趙恆的膽子實在夠肥,這樣破綻百出的造假的事都敢做?就不怕被後人恥笑,遺臭萬年?他真是想」盛世」想瘋了,只要能達目的,不擇手段。王欽若等一大批姦佞小人蠱惑誘使、推波助瀾也」功」不可沒。
這次造假事件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成為後人的笑柄,同時也是一塊警示牌,奉勸後來者引以為戒:盛世是上下同心憑實力幹出來的,而不是靠吹噓宣傳打造出來的。
歷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