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朱明瑛登上央視春晚,一曲歡快的《回娘家》,讓國人記住了這個能歌善舞的小媳婦。
舞台上,朱明瑛載歌載舞,連唱三首歌曲,那一晚,絕對是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那個年代娛樂節目少,春晚更是國人熱烈期盼的文化大餐。
毫不誇張的說,那時候的春晚舞台,誰上誰火。
在此之前,朱明瑛是東方歌舞團的台柱子,但是在國內沒有什麼知名度。
上了春晚就不同了,她一下子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歌星。
其實,觀眾盼望著來年還能見到她,但是在這一年,朱明瑛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下國內的一切,出國留學。
朱明瑛一直是個事業心極強的女人,早年為了追求事業和丈夫離婚,此後一直單身,這樣做值得嗎?
{還2}1
朱明瑛原本姓張,祖上是兩廣總督張之洞,也算名門之後,因為母親改嫁,她才隨了繼父的姓。
朱明瑛從小愛唱愛跳,是個人來瘋,只要家裡有客人,不等母親吩咐,她自己就主動上前表演一段,客人看到這樣活潑的小姑娘自然很高興。
10歲時,母親想讓朱明瑛考中國舞蹈學院,就拉著她去報名。
那時候朱明瑛並沒有受過系統的舞蹈訓練,只是憑藉自己的愛好隨便跳跳。
面試時,老師嫌棄她身體太僵硬沒有錄取。
朱明瑛不死心,回去之後努力練習,等著來年再戰。
第二年,母女倆一到考場傻了眼,考場上人山人海,目測比第一年多了幾倍。
朱明瑛拿到的號碼都排到了兩萬多,這麼多人只錄取七個,可見競爭有多激烈。
好在,朱明瑛順利通過考試,她進入了舞蹈學校。
這時,又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母親已經病重,恐怕時日不多。
早在一年前,母親身體已經出現問題,為了朱明瑛專心練習,她瞞著病情。
現在女兒考試完,她再也瞞不住,臨終前,母親對朱明瑛說:要有自己的事業,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朱明瑛帶著母親的遺願進入學校,在校刻苦練習舞蹈,畢業後進入了名氣響噹噹的東方歌舞團。
對朱明瑛來說,福禍總是結伴而行。
眼看能自食其力的時候,卻趕上國內大環境變動,本來應該在舞台上跳舞,卻被分配到農村勞動。
要知道,舞蹈演員的生涯其實很短,歲數大了身體機能下降,可能就跳不了了。
朱明瑛畢業後,正是大好年華,可是她不得不服從安排到農村當知青。
還好這段時間也有收穫,1969年,19歲的朱明瑛和王明琦組成家庭。
那時候,兩人都沒錢,婚禮潦草的辦了一下,算是宣布結婚了。
沒多久,他們的兒子出生,因為“瑛”和“琦”是兩塊玉,所以他們給兒子取名“珏”,意為雙玉合璧。
剛結婚那幾年,一家三口確實過了一段還算幸福的日子,雖然條件不太好,但是一家人在一起,也不覺得苦。
後來,大環境好轉,朱明瑛終於可以回到歌舞團。
{還2}2
照說回到歌舞團是好事,可是朱明瑛的運氣總是差了那麼一丟丟。
團裡有不成文的規定,舞蹈演員過了25歲就不再重點培養,朱明瑛恰恰過了那個年齡,她成了邊緣人物。
如果換成一般人,可能就認命了,在團裡本本分分待到退休,不再有奢望。
可是朱明瑛不信命,她一直記著母親的話,要闖出自己的事業,要有出息。
29歲那年,團裡開始發展亞非拉歌舞項目,朱明瑛看到了機會。
她知道自己在跳舞方面已經不佔優勢,假如會唱會跳是不是能得到重用呢?
朱明瑛開始練習唱歌,也利用空閒時間學習拉丁文。
此時她的兒子才5歲,丈夫工作也忙,朱明瑛只好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
孩子上幼稚園還好,週末休息時,她帶著孩子一起上班,她上台演出,就把兒子安排一個角落,叮嚀兒子不要亂跑。
朱明瑛演出沒有點,常常到了吃飯的時間,她還在舞台上待著,這時候兒子也要跟她一起挨餓。
兒子上幼稚園也是一肚子委屈,朱明瑛常常不能按時接他放學,其他小朋友都走了,他還苦苦等待媽媽。
有好幾次,朱明瑛去得晚了,看著兒子抓著欄桿哭的撕心裂肺,她心疼壞了,覺得對不起兒子,可是又無法改變現狀,只能熬。
當然,兒子也有幸福時刻,就是在等媽媽結束一天的演出後,母子倆一起去喝羊雜湯,那個溫暖的場景他永遠記得。
那些年,朱明瑛特別拼命,為了在團裡站穩腳跟,她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代價。
回到家裡,晚餐通常是潦草的對付一頓,一兩天還可以,時間長了,丈夫對此很不滿,他想自己的妻子以家庭為重,很顯然,朱明瑤做不到。
吃過晚飯,朱明瑛要學習外語,要練唱歌,還要回顧今天的舞台表現,哪幾個動作沒有跳好,她就反复的在鏡子前面訓練。
{還2}3
朱明瑛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她成了歌舞團能歌善舞第一人,一般人只有一個特長,要么會唱歌要么會跳舞。
朱明瑛兩者兼備,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終於從舞台邊緣走到中央。
她常跟著團裡出國訪問,無論到哪個國家,都能唱出那個國家的歌曲,背後當然是朱明瑛辛苦的訓練。
演出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有趣的事。
有一年,朱明瑛到埃及演出,她一邊唱歌一邊看到台下的觀眾往舞台上丟東西。
朱明瑛嚇得不輕,低頭仔細一看,丟上來的全是手錶、金戒指、金項鍊、錢,總之,什麼貴重丟什麼。
後來她才了解到,這是當地人的習慣,用貴重的東西來表達對歌手的喜愛。
當時朱明瑛唱的太好了,底下的觀眾越聽越激動,乾脆站起來和她一起唱,還扔東西表示喜愛。
有一次朱明瑛還在飛機上,團裡接到緊急任務,三天後要去阿爾及利亞演出,必須馬上學會一首本國歌曲。
團長把這個任務交給朱明瑛,剛好她旁邊坐著一個阿爾及利亞人,她正在聽歌。
朱明瑛也不管什麼歌,立刻拿過來學習,後來才知道這是一首革命歌曲。
她學習了兩天就要上台演唱,當時還有總統觀看。
朱明瑛唱到一半時,總統突然向她走過來表示敬意,朱明瑛有點慌神,一急唱錯了。
但是總統沒介意,他反而很激動的說,太棒了,我要讓我國的年輕人看看,一個外國友人都能把歌曲唱的這麼好,他們好意思不學嗎?
也許有人看過當年朱明瑛的演出,她基本上都是化成非洲人,如果不是下巴那顆痣,根本沒有人認出她。
那時條件苦,化妝品的品質也不行,朱明瑛因為長期塗抹劣質化妝品,導致皮膚黝黑,很長時間才恢復正常。
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婚姻卻亮紅燈。
她和丈夫交流越來越少,常常冷戰,夫妻兩個覺得應該結束這種狀態。
1981年,兩人離婚,孩子跟著父親生活,朱明瑛終於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
不過她跟前夫並沒有徹底翻臉,為了孩子,他們還會聯絡。
{還2}4
隨著朱明瑛在團裡名氣越來越大,她終於有了登上春晚的機會。
1985年,春晚剛舉行沒幾年,這種形式被老百姓接受,每到過年,人們都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晚。
這一年,朱明瑛在春晚舞台連唱三首歌,《回娘家》《大海啊故鄉》《莫愁啊莫愁》,拼搏多年,她終於大放異彩。
朱明瑛的服裝造型都是自己準備的。
以前她是長髮,梳兩個大辮子,春晚前夕,她剪成俐落的短髮。
她身上那件鵝黃色的演出服還是從別處借來的,衣服上紅色的絨花也是自己搭配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她唱的《回娘家》: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後一個胖娃娃。
舞台上,她歡快的唱著跳著,可是現實中,她哪裡還有娘家可回,因為離婚了,也就無所謂娘家婆家了。
朱明瑛一曲成名,從此這首歌成了光為傳唱的一首歌,她的好日子來了。
但這時候,朱明瑛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要出國學習。
長久的演出讓朱明瑛身心俱疲,她感覺身體被掏空,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呈現在舞台上。
1986年,朱明瑛孤身來到美國,只帶了46美元,在國內她是固定工資,並沒有存多少錢。
她去了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為了維持生活,最多的時候她一天打四份工。
畢業後,她沒有立刻回國,而是去了格爾曼德公司,任遠東部主任,年薪7萬美元。
她在國外穩定後,把兒子也接過來學習生活,此時母子兩個已經分開五年。
兒子喜歡音樂,朱明瑛感覺這條路太難走,以她自己的經驗,付出和回報完全不對等,所以她建議兒子學習一個商科,將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兒子不聽。
有一段時間,朱明瑛發現兒子特別瘦,去了他的住所才發現,兒子每天只吃泡麵,把省下的錢買唱片。
朱明瑛心軟了,她答應兒子讓他學音樂。
1995年,朱明瑛回國成立了文化公司,兒子還在外國求學,不過她不擔心兒子,因為他已經長大了,能照顧自己。
王珏學成歸來,簽約到母親的公司成為歌手,朱明瑛為了兒子,花重金為他打造歌曲。
王珏很爭氣,他從來沒有借助母親的名氣,他要靠自己的實力得到大眾認可。
2002年,王珏發行了同名專輯,在歌壇有了一席之地。
後來,王珏放下音樂,轉而下海經商,他和母親一樣,有經商頭腦,把事業做的風生水起。
這些年,朱明瑛一直沒有尋找另一半,她覺得愧對兒子,年輕時沒時間,老了覺得一個人生活挺好。
兒子起初受家庭影響也不想結婚,還是母親一直開導他,才讓他成立了家庭。
王珏也曾勸朱明瑛再找一個,但是朱明瑛想的很清楚,她覺得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得到,她已經很幸福了,晚年有兒子陪伴就好,王珏也不再說什麼。
朱明瑛那個年代的歌手演員,普遍都是從苦日子走過來的,但是像朱明瑛這麼有韌性又聰明的不多,她絕對是那個年代的勵志女神,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