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北京電影節期間,陳坤受邀參加評審見面會。
他呼籲:「請給我們年紀大的男演員多一點機會,請多寫些好的角色給我們這些演員去演戲吧。」
沒想到他的這番言論,卻讓留言區裡炸開了鍋。
diss的、吐槽的、質疑的…
總結一句話:陳坤,你也好意思賣慘?
有一說一,身為演員,無關年紀、無關性別,希望有更多的機會也沒有什麼不對。
怎麼從陳坤嘴裡說出來,網友們就不買帳了?
一、動盪不安的童年
1976年,陳坤出生於重慶市江北區。
誰能想到,自帶貴公子氣質的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和「貧困」脫不了乾系。
有多貧困?小時候的陳坤,一家五口擠在13平的小房子裡。
父母和小弟睡在屋子裡,他和大弟睡在走道裡。
走道上的窗戶只糊了一層紙,而且這層紙永遠是爛的。
夏天的蚊蟲、冬天的寒風,全都順著縫隙往裡鑽,招呼在兄弟倆身上。
也正是因此,每當有小夥伴找他來往,根本連門都不用敲,直接把手從窗戶伸進來,就能拍拍陳坤,跟他打招呼。
在陳坤的記憶裡,那時的父母總是吵架,本來就不大的房子裡,也因此變得更加壓抑。
就這麼,在他7歲那年父母離婚了。
不久後,兩人又各自組成了新的家庭,父親不願意管他,母親還帶著弟弟,陳坤只能和外婆一起生活。
正好是上學的年紀,同學開始嘲笑他是沒爹的孩子。
小小的他真的很希望有個人能站出來幫自己,然而一個也沒有。
那時,陳坤和父親的關係很緊張。
有一年春節,他帶著弟弟去給父親拜年,希望能拿到一些壓歲錢。
沒想到,繼母看到兩人後很不高興,破口大罵:「你好意思張口要錢嗎?我沒錢給你!」
父親也只想趕緊把他們打發走,甩出一句:「回家找你媽去,別來煩我!」
陳坤不肯走,結果錢沒討到,換來的只有更惡劣的大罵。
父親的冷漠無情,同學的霸凌排擠…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陳坤開始變得沉默而自卑,把自己封閉在厚厚的殼子裡,獨自守護著那顆脆弱又敏感的心。
直到11歲時,母親才把他接回自己身邊。
不過,這時母親和繼父已經有了他們的孩子,雖然繼父對他和弟弟視如己出。
但種種經歷,讓他早已無法敞開心扉,他能做的只有扮演好「乖巧」的人設,不惹事、不聲張、不亂花錢。
為了貼補家用,陳坤從高中就開始打工賺錢。
從打字員、洗車工人,到夜店服務生…
只花了半年時間,老闆就讓他升職當了大廳經理
但這些都不是他的目標,他想要的只有一個:賺更多錢。
直到他發現在酒吧唱歌這份工作,他既輕鬆又賺很多錢。
於是,便有了個大膽的想法——
他央求老闆給自己一個機會,可惜陳坤沒學過唱歌,駐唱的時候怎麼都把握不好。
但他並沒打算放棄,而是到處找人學習唱歌。
幸運的是,有好心的客人把他介紹給了重慶歌劇院的王梅言老師。
王老師知道了陳坤的事情,又看到他如此執著,不僅悉心教導他聲樂技巧,還免了他的學費。
有了專業老師的指導,陳坤的歌唱水準直線飆升,隨之而來的是在酒吧駐唱的收入,也從最開始的一天30元漲到了100多元。
陳坤的努力付出,王老師都看在眼裡。
於是鼓勵他報考東方歌舞團,這樣就能成為真正的歌手,痛痛快快打一場翻身仗!
二、 「幸運」降臨
王老師的話陳坤銘記於心,19歲的他不願繼續在酒吧荒廢人生。
於是,他獨自北上,並且真的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考進了東方歌舞團,擔任獨唱歌手。
一年後,陳坤陪朋友去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的考試。
到了現場,一位年輕老師問他:「你怎麼不報名呢?」
在此之前,陳坤從來沒想過當演員這條路,自然而然地回答:「我對這個不感興趣。」
那位老師繼續勸他:「你試試唄,沒準能行呢。」
朋友知道陳坤的難處,那時他一個月只有200元的工資,而考試報名費就要80元,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就在陳坤猶豫不決之時,朋友慷慨解囊:「我先幫你墊上,如果沒考上以後再還我就行了。」
就這麼陰差陽錯地,陳坤也成了芸芸考生中的一員。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到了正式考試時,考場又出了意外。
由於音響出了故障,考試早已安排好沒法打斷,情急之下崔新琴老師只好問道:“有沒有哪位考生可以不用麥克風唱歌?”
一片沉默之中,只見角落傳出一個聲音:「老師,我可以。」
說話的正是陳坤。
這個舉動引起了現場老師們的注意。
接著,他演唱了一首林怡倫的《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
獨特的聲線、洪亮的聲音,和悠揚的音樂渾然天成,老師們甚至不敢相信,竟然有考生不用麥克風都能可以得這麼好聽。
無心插柳柳成蔭,最後「陪考」的陳坤以男生全班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和黃曉明、祖峰、郭曉冬成了同班同學。
然而,這對陳坤來說,與其說是“幸運”,不如說是考驗的開始…
1996年,北京電影學院開始實行並軌招生,表演系的學費一下子從原本的1000元漲到了8000多元。
高昂的學費,讓陳坤再次陷入了窘境。
在兩個月的時間裡,他瘋狂地在酒吧唱歌,為的是湊夠學費。
但臨近開學,他拼死拼活仍然只湊了5000元。
剩下的3000塊怎麼辦?難道這就是命中註定?放棄還是…
好在,東方歌舞團的一位朋友出手相助,幫陳坤湊齊了其餘的學費。
拿著這沉甸甸的8000元,陳坤知道新的旅程已經開啟!
三、與「錢」為敵的日子
在大學期間,陳坤的許多同班同學已經開始拍戲賺錢。
還在讀大二的時候,有人就因為演了《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紅遍大江南北。
在此之前,顏丹晨、白雲、史光輝等人也早已有了自己的作品。
媒體曾經將北影表演系96級稱為明星班。
但同樣身在明星班的陳坤,直到大四卻仍然沒能接到一部戲。
那時的陳坤仍然背負著沉重的經濟負擔。
除了自己的高額學費、生活費,他還要養活母親和兩個弟弟。
這讓他不得不在上課之餘,晚上又要去夜總會唱歌賺錢。
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深夜回到學校。
轉天早上6點還要出晨功…
這樣的雙重壓力,讓陳坤時常陷入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
直到他接到著名導演趙寶剛的電話,邀請他參加電視劇《永不瞑目》男主角的試鏡。
雖然這次試鏡並沒有通過,但他也因此得到了出演人生中第一部電視劇的機會。
不過,在此之前陳坤的內心發生了動搖。
或許是仍然沒有什麼起色的演藝道路,或許是厭倦了一次又一次地被動選擇,陳坤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當演員。
就這樣,陳坤向班主任崔新琴提出了轉行的要求,想要去國外學室內設計。
當班上的同學都忙著拍戲時,陳坤開始學起了外語,並嘗試報考歐洲的設計學院。
不久後,他就獲得了學院的面試通知。
然而,想要出國,仍然需要一筆高昂的費用。
沒錯,在關鍵時刻,「錢」再次成了他最大的阻礙。
就在這時,導演趙寶剛再次找到陳坤,邀請他出演《像霧像雨又像風》的男主角。
共30集,每集3000元。
這對陳坤來說簡直是解了燃眉之急。
不過,當時正值陳坤撰寫畢業論文的關鍵階段,但他還是下定決心要拍這部戲。
不僅簽了合同,明確聲明如果論文不合格,他是無法畢業的。
還要著任務進組,一邊拍戲,一邊寫論文。
在劇中,陳坤飾演修錶匠陳子坤。
這個角色是趙寶剛導演根據陳坤的特質為他量身打造的。
亂世之中,敏感、憂鬱的窮小子,愛上師傅的女兒卻被百般阻撓……
不只是名字只和他本人差了一個字,甚至連性格、經歷也和他有些相似。
《像霧像雨又像風》播出後,陳坤一炮而紅!
拿著到手的9萬塊片酬,他仍然沒忘記心中的另一個夢想-出國學設計。
第二天,他先寄了4萬塊,又交了2000塊出國押金。
揣著剩下的錢,陳坤踏上了前往歐洲的旅程。
然而,不過幾天後,他便重新回到北京。
至於原因,還是因為「錢」不夠花。
一方面是他自己在國外的花銷太大,更何況家裡還有母親和兩個弟弟在等他。
沒辦法,陳坤只好暫時放棄這個夢想,重回現實。
2003年的春天,在根據民國作家張恨水的名著改編的電視劇《金粉世家》裡,陳坤飾演紈綔、多金、花心的貴公子金燕西,讓人又愛又恨,再次為他圈粉無數。
憑藉此角色,陳坤也獲得了中央電視台2003年最受歡迎男主角獎。
到這裡,陳坤終於逆襲成功,與「錢」為敵的日子終於告一段落!
四、名利雙收後的空虛
片約、廣告、雜誌拍攝不斷找上門。
陳坤也開始越來越忙,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鏡頭裡、螢幕上。
除了這些,他還把家人接到北京,一口氣買了三間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給母親,一套給弟弟。
彷彿一夕之間,他再也不是那個貧窮、無助、沒人愛的小可憐陳坤。
而是名利雙收、人生開掛,在閃光燈下被眾人追捧的大明星陳坤。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沒有盡頭的空虛…
他開始擔心、害怕,覺得這一切都太過虛幻,他害怕稍有不慎眼前的一切就會破滅。
得到的越多,心裡的「洞」好像越大。
為了彌補,陳坤只能逼自己忙碌,不停接戲、拍戲,輾轉於各劇組之間。
從高乾子弟(《別了,溫哥華》),到服裝設計師(《紅色地毯黑色夢》),再到落魄音樂人{/ b}(《新不了情》)…
甚至是古裝劇、武俠劇,一部接著一部,一個又一個角色,卻沒能激起什麼水花。
提起陳坤,人們最先想到的還是那個玩世不恭的公子哥。
他彷彿被禁錮在其中無法脫身,而他的演藝事業也因此舉步維艱。
本就脆弱、敏感的他,陷入了巨大的自我否定。
後來,陳坤一度患上憂鬱症,整夜整夜無法入眠,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
2005年,陳坤接拍了《爭霸傳奇》,他在劇中飾演一名武將。
拍攝期間,正值酷暑,厚重的服裝,加上高溫天氣,讓陳坤體力嚴重透支,幾次中暑,甚至昏迷。
身體上的不適,加上內心的焦躁,讓他徹底破防。
回想起那段時間,陳坤說:「每次到了窗戶邊兒,就覺得自己想要跳下去。」
而這也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他很快就發現,出現這些問題一定是來自心理。
「我想要自己更有名,但卻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008年,在拍完電影《畫皮》後,陳坤卻突然淡出大眾視野。
消失的這段時間裡,他不再去想任何關於拍戲的事情,就待在家裡陪母親吃飯、散步、看書、看電影。
直到10個月後,他拍了復出後的第一部電視劇《故夢》,飾演民國時期的貴公子陸天恩。
在這部劇中,陳坤第一次切身體會到什麼叫做與角色「融為一體」。
從這之後,他開始專注於電影圈。
《建國大業》《讓子彈飛》《龍門飛甲》《錢學森》《1921》…
雖然作品不多,但他的名氣仍不減當年。
尤其是《龍門飛甲》裡一人分飾兩角的他,一個是江湖混混風裡刀,一個是陰柔妖媚的西廠督主雨化田。
兩個角色的差異之大肉眼可見,他卻切換自如,毫無破綻。
他也因此獲得了「廠花」這個稱呼。
如果說,這時的陳坤和以往有所不同,大概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開始感謝生活,感謝生命種的一切…」
五、自我救贖
2011年,陳坤發起了國內首個心靈公益計畫。
旨在號召人們走出單一、乏味的生活,用行走丈量人生,在行走中回歸自我。
在行走的過程中,參與者被要求全程不說話、不拍照、不聽音樂。
為的就是用這樣的形式讓自己沉靜下來,獲得來自內心的力量。
從城市到高山,從青藏高原到戈壁沙漠。
每年8月,他都會帶著不同身分、經歷的人們,逃離城市,遠離喧囂,進行為期一週左右的行走生活。
相較於傳統的公益活動,「行走的力量」顯得過於高調、抽象化。
也因此,開始有人各種各樣的聲音質疑他在炒作。
事實上,陳坤之所以發起此項活動,還要回到2008年那消失的10個月。
那段時間,他徹底放空自己,讓節奏慢下來,學會與自己對話,享受與家人共處的時光。
漸漸地,心中的焦慮、浮躁也開始散去。
他想要以公益活動的形式,將自己的切身感受、心得體會分享給更多人,讓他們可以在浮華之外,可以留一些時間,去聆聽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
正如那句話所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就這麼堅持了10年,走路了10年。
陳坤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尋找出路。
在這個過程,他開始走出那個封閉自己的“殼子”,他開始嘗試打開內心。
他學會了放下、接受、包容,也終於找回了「迷失」已久的自己。
身邊的朋友稱陳坤好像變了個人,不再像以前那般犀利、敏感,而是積極向上,豁然開朗。
再次聽到外界的各種聲音,他不再爭辯、憤怒,而是坦然承認。
「花瓶」、「戲子」、「賣慘」…
抑或是作為大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不過是身為明星所該承受的。
甭管是演員、歌手、作家,還是公益發起人、室內設計師。
陳坤要做的,就是盡所能扮演好自己人生中的每一個角色,對得起自己,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