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幾乎成了「中國功夫」的代名詞,伴隨了幾個世代的成長。
今年,是成龍入行60週年,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位功夫巨星的傳奇之路。
1954年4月7日,成龍出生於香港,取名陳港生,小名「阿炮」。
與一般的孩子不同,成龍在媽媽肚子裡待了12個月,出生時重達12.5磅(約合11公斤半),因此還上了當地的報紙,被稱為「巨嬰」。
當時,成龍的父母在法國領事家當廚師和幫傭,因為付不起剖腹產的費用,差點把他送人,幸好父親的朋友們幫忙,才得以讓他留在父母身邊。
長到四、五歲時,爸爸便開始每天早上帶著他晨練,教他打拳,有時還會一起洗冷水澡,鍛鍊他的身體素質。
成龍生性好動,是個淘氣的「野孩子」。
那些外國小孩嫌他家裡窮,都孤立他,只有法國領事家的小女兒和他一起玩,管他叫「男朋友」。
每當他的小「女朋友」被欺負時,成龍便會替她出頭,每次都能打贏。
上學後,成龍依舊愛調皮搗蛋,不是故意坐在椅子上向後跌倒,就是向同學做鬼臉。
因此總是被罰站,後來竟養成了站著睡覺的技能,這在他後來拍戲時常被用到。
不愛學習的成龍,一年級就留級了,父母無奈,只好把他帶回家。
後來,經朋友的介紹,爸爸把成龍送去於佔元的“中國戲劇學院”,開始了10年地獄般的訓練。
在學院裡,每天早上5點起床,吃完早餐後開始訓練,中午1點吃午飯,然後繼續訓練到夜裡,每天只睡6小時。
所有的師兄弟都在一起打地舖,別人的地毯都是越用越薄,而他們的地毯卻越用越厚,因為上面沾滿了剩菜剩飯,還有師父的痰…
訓練本來就很苦,更慘的是各種各樣的體罰,動不動就會挨藤條。
在10年的時間裡,成龍只病過一次,那是在他八、九歲時,有一天,他發燒了,本來以為可以逃避練功休息兩天。
不想師父來了,命令他“左掃堂100”“右掃堂100”,接著“左飛腳100,右飛腳100”。
從那以後,所有人都不敢生病了。
學院裡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最小的師弟要幫所有人跑腿,甚至被師兄師姐打,而且不能還手,因為會被視為「大逆不道」。
成龍剛進學院時是最小的,到他八歲時,來了一個小師弟,每當師弟被欺負時,成龍便會像個大人一樣,走過去安慰他,給他講故事聽。
師父是梨園行出身,所以會常帶他們出去,在別人結婚、生日、做堂會等場合表演,因此個個練就了十八般武藝。
曾經名震影壇的「七小福」就是在那時誕生的,成龍是其中之一。
17歲時,成龍恢復了自由。
他沒有選擇去澳洲和父母住在一起,而是一個人留在香港闖蕩電影圈。
爸爸買了一間小公寓,他到市場上買了些木頭,親手做了幾件家具,便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
在家裡等開工電話時,他就坐在矮板凳上,邊看電視邊打拳,時刻在練功。
那時候,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不錯過每一個工作機會,連上廁所都會捧著電話機。
在片場等待時,別人都在休息,成龍卻認真地觀察所有人在怎樣工作。
因此,在扮演死屍時,他會等到真正“開始”或機器劃過來時再閉氣,因為“死得最好”,而獲得了更多出工的機會。
剛做小武行時,因為是新人,只能做一些鋪紙皮盒等輔助工作,不但賺得少,有時還會被導演大罵。
後來,成龍發現武術指導的車,每天會經過他們等車的車站,就刻意往前走一些,站在路邊沒人的地方,等指導的車過去了,再走回車站。
不到一個禮拜,他就坐上了武術指導的車。
為了得到表演的機會,成龍主動幫武術指導擦車、跑腿,慢慢地,就和他混熟了。
再需要替身時,武術指導就會叫成龍上,他終於有了展現自己本事的機會。
每當別人完不成的動作時,成龍就會站出來,主動挑戰。
他的努力和堅韌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一路從小武行做到 “龍虎武師”(高級特技人員)、再到武術指導,最終當上了主演。
1976年,成龍受邀擔任《新精武門》男主角,導演是親手捧紅李小龍的羅維,他想要把成龍塑造成「李小龍第二」。
成龍覺得,自己不適合那種冷血的硬漢形象,拍出來的效果僵硬難看。
拍完後,票房果然一塌糊塗。
而他也因為眼睛小、鼻子大,而被別人嘲笑、看不起,只能躲起來偷偷地哭。
後來,又拍了幾部戲,票房都不理想,成龍因此被冠上了「票房毒藥」的稱號。
直到1978年,被吳思遠借去拍《蛇形刁手》,這部戲的導演是同門大師兄袁和平。
與其他前輩不同,吳思遠鼓勵成龍表達自己的想法。
成龍說:“李小龍在觀眾心目中是神,是超人,那我就做一個普通人,我希望去演小人物……”
轉換風格後,立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蛇形刁手》不僅轟動中國香港,也影響日本、東南亞,成為掀起功夫喜劇風潮的代表作。
隨後的《醉拳》,再度火熱亞洲市場,也打破了韓國影史票房紀錄。
至此,成龍從「票房毒藥」變成了「票房靈藥」。
之後的《師弟出馬》《龍少爺》《A計畫》…每一部都大賣。
在之後的電影中,成龍一直獨創屬於自己的風格,用他的話說就是:“不做第一,要做唯一。”
成龍成名後,邵氏和嘉禾兩大電影公司搶著跟他簽約,最後選擇簽約嘉禾。
嘉禾老闆何冠昌對成龍說:“我認為目前的電影遠沒有開發出你的潛力,我希望能夠幫你找到並確立屬於你自己的風格。”
並且承諾,成龍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攝和製作,不會給他強制性的預算限制和製作期限。
從那時起,成龍便開始自導自演,並且養成了不惜工本的「壞毛病」。
在《師弟出馬》中,有一個把扇子踢向空中並單手接住的鏡頭,拍了120次。
在《警察故事續集》裡,最後化工廠爆炸的戲,導致整棟建築被摧毀,創造了當時世界電影史上最大的化學爆炸。
除了在製作上精益求精,成龍電影還有一個重要的標籤,就是他會親自表演極度危險的特技動作,不用替身。
為了呈現出更好的作品,成龍只有不斷地挑戰身體和膽量的極限,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都把他列入了黑名單。
幾十年來,成龍受過的傷不勝數。
拍攝《警察故事》系列時,他從6層樓高的頂樓,抓住掛滿彩燈、鋼絲和爆破裝置的鐵桿滑下,導致兩隻手二度燒傷,臉上身上紮滿碎糖膠玻璃渣。
從岩石往飛機上跳時,他的頭直接被直升機的螺旋槳刮到,帽子當場絞碎,差一點沒命。
最嚴重的一次,是拍《龍兄虎弟》時,有一個跳上樹的動作,拍了兩遍後,成龍覺得落地時不夠靈活,希望再拍一遍。
結果樹枝斷了,頭砸在一塊石頭上,血立刻從耳朵裡噴出來,情況非常不好。
當地醫生建議找全世界最好的腦科醫生來開刀,但那個醫生是瑞士人。
無比幸運的是,剛好那個醫生當時在那裡講學,於是幫成龍做了手術。
雖然手術很成功,但還是留下了後遺症,聽高音時會痛,低音會聽不清楚。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龍曾兩度闖蕩好萊塢,均以失敗告終。
直到1995年,成龍再度來到美國。
這一次,他終於不再任人擺佈,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影。
成龍自己創作的劇本《紅番區》在美國上映後,首周即拿下980萬美元的成績,成為首部登上美國電影票房榜首位的華語片。
之後,又拍攝了《我是誰》《尖峰時刻》系列、《功夫夢》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好作品。
那時候,美國所有動作組都在拿成龍電影做教材。
所有人去好萊塢拍動作片,都會拿著成龍電影的錄像帶去找能勝任的動作團隊,並跟他們說:“我就要這一種——Jackie Chan style。”
史泰龍也曾坦言,每當自己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會看成龍的錄影帶。
他還在《超級戰警》里特意安排了一個對白,對方問他:“你怎麼這麼會打?”
史泰龍說:“我看成龍電影啊。”
正是因為成龍對自己的了解,並且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沒有往「硬漢」的方向發展,獨創了屬於自己的「諧趣武打」風格,並開創了新的輝煌。
就如他自己所說:「我不要再走任何人走過的老路。李小龍和克林伊斯威特都是偉大的演員,但他們不是我應該模仿或試圖超越的對象。
我是成龍,如果我想要有一天在全世界成功,那也只能是因為──我是成龍。 」
1996年,成龍曾受邀去奧斯卡當頒獎嘉賓。
在頒獎現場,他第一次見到許多國際明星,湯姆克魯斯、尼可拉斯凱吉、羅賓威廉斯等。
當時他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鼓起勇氣才敢走過去跟別人打招呼。
沒想到的是,20年後的2016年,他自己也獲得了「終身成就獎」,不僅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小金人,還請來了他最喜歡的演員湯姆·漢克斯來為他頒獎。
當成龍問到為什麼是他時,美國電影藝術學院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告訴他:
當他們把評獎標準公佈出來時,有一個人說,這個人不就是Jackie Chan嗎?
最後,參與投票討論的50個人全部把票投給了成龍,這在奧斯卡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而且,成龍不僅是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一個華人,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
從業56年,拍了200多部電影,摔斷了好多根骨頭後,成龍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作家梭羅曾說:“一個人只有朝著他夢想指引的方向前進,努力去過他想要的生活,他才會成功。”
任何一種成功,都需要堅定的目標和百折不撓的努力。
從“野孩子”到“華人巨星”,成龍走了幾十年。
如今,68歲的他依然在為電影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為動作巨星的施瓦辛格曾羨慕地說:「有多少明星稍縱即逝,他們在某一段時間特別火,然後就毫無預兆地消失了,但是成龍,他一直在做主角,做了幾十年——幾十年啊。
的確,無論是演員還是明星,紅極一時容易,難的是長盛不衰。
只有真正有實力、真正熱愛電影事業的人,才會在影視界長久的立足。
成龍,是個傳奇,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