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第一勇士」鰲拜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玩死的

2024-12-24鰲拜

他身為託孤輔政大臣,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位極人臣,手握重兵,深受兩代帝王的器重,卻為何對康熙囂張跋扈、玩弄權術、結黨營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位大清朝武力值天花板“鰲拜”。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權臣。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早年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公元1637年皮島之戰,鰲拜從征軍中,阿濟格製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巨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勢,故意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則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鰲拜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我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這是鰲拜開始在軍中建功立業展露鋒芒的開始。雖然計謀被識破,但是鰲拜憑著一腔熱血和英勇無畏的膽識捨命相搏,順利攻克明軍陣地,此役使得鰲拜一戰成名。皇太極賜號“巴圖魯”(勇士),晉爵三等男。

鰲拜

西元1641年,鰲拜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鰲拜率領鑲黃旗的滿洲勇士與明軍的騎兵相遇,而鰲拜不待軍令果斷出擊,再敗明軍。清軍從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殺明軍,鰲拜在軍中英勇無畏、舍生忘死,確立了在八旗將領中的牢固地位,松錦大捷奠定了清軍入關奪取全國統治權的基礎,而鰲拜戰功赫赫,飛速升遷。

鰲拜

西元1643年,皇太極突然逝世,多爾袞與豪格兩人開始了皇位的爭奪,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身為鑲黃旗統領的鰲拜也是這次爭鬥的核心人物之一,雖然最後雙方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繼位,但多爾袞卻成為了攝政王,在多爾袞攝政的日子裡鰲拜受到了殘酷的打壓,官位差點一擼到底,連性命都差點丟掉。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親政,鰲拜才又回到了權力中心,並且深受順治帝器重。

鰲拜

公元1661年,順治帝駕崩,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輔佐玄燁管理朝政大事,雖然四位輔政大臣以索尼為首,但是索尼為人老道圓滑,善藏,而鰲拜卻以立下過汗馬功勞為傲,侍奉過三位皇帝為榮,而絲毫不把年輕的康熙放在眼中,同時鰲拜身為武將出身,本來就是心直口快,他把對康熙的不尊重完全的表達在明面上,開始結黨營私、貪污弄權,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與他作對的蘇克薩哈,而隨著鰲拜結黨營私黨羽眾多後,他已然開始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隨意使用康熙的權威,在康熙可以親政後依然沒有要放手的意思,觸及到帝王的底線。康熙決意剷除鰲拜集團。

鰲拜

最終在公元1669年,康熙以布庫為戲秘密訓練一批侍衛,同時將鰲拜的黨羽派出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此時召見了鰲拜,假借指導名義對鰲拜出手,將其擒獲。隨後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最終宣布鰲拜三十餘條罪狀,康熙念在其捨命護住救過皇太極而且滿身傷疤均為汗馬功勞的佐證免去其死罪,終身囚禁,公元1669年鰲拜死於囚禁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