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珺個人資料:幫張嘉譯成名,不後悔跟他離婚,我也不羨慕王海燕

2024-02-05杜珺

{不}01{/否}

上個世紀70年代,杜珺出生在遙遠的新疆,

父親是小有名氣的編輯,母親也是出自書香門第,家庭狀況十分優異。

自古新疆出美女,杜珺也明顯處於其中之一,

從小就長得像奶娃娃一般,深受街坊鄰裡的喜愛。

與其不同,張嘉譯自小便是個糙漢子,

因為父母都是煤炭科學院的員工的緣故,張嘉譯一直住在員工大院裡,

每天與一眾小夥伴上樹抓鳥,下河摸魚,童年生活豐富美滿。

但誰想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對天壤地別的人卻能摩擦出愛的火花。

不只性格相反,兩個人的生活經驗也是截然不同。

17歲的張嘉譯,憑藉著精煉的腱子肉和有力的摔角表演,

成功打開北電的藝術大門。

這不禁讓人好奇,在花樣百出的北電選拔現場,為什麼簡單的摔角表現也能獲得成功?

根據後來當時選拔老師的說法,這孩子依舊是簡單純正,沒有壞心眼,

二是長得端正,又有不錯的武術基礎,算是一個武術表演苗子,

好吧,恐怕那位老師也沒想到,張嘉譯最後會「不務正業」的投身都市狗血劇中。

好不容易混進了北電,本以為能夠輕輕鬆鬆地開始美好的大學生活,結果卻迎來了新挑戰。

原來,別看張嘉譯是個天不怕不怕的西北漢子,

但只要跟女生對戲,臉紅的就像猴屁股一般,磕磕絆絆不知道如何說話。

要是跟男生拍戲,他總會是最積極,也是最先完成的小組。

但一旦遇到女生,那就妥妥地廢了,放到現在張嘉譯就是純純的「鋼鐵直男」。

別以為看著很好玩,其實這是演員的大忌,

畢竟男演員與女星之間會有很多的互動與接觸,甚至還有一些「情感戲」的親密交流。

為了打破張嘉譯的束縛,幾位表演老師也是煞費苦心

特意幫其樹立“壞蛋人設”,只要有合作性表演,張嘉譯必是土匪流氓,

在人設的加層下,張嘉譯慢慢克服了「恐女」的習慣,能夠正常融入學校環境。

杜珺則不同,從小到大走的都是「菁英女學霸」路線,

高中畢業後,便考上藝術院校,

高挑的身材,優雅的氣質,都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校花」。

此外,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杜珺從小就養成了看書的習慣,

每天大把的時光都消遣在圖書館中,妥妥的知性美女。

在父親的幫助下,她也會常常演出這些小角色,慢慢培養出戲感。

可以說,與張嘉譯這個傻小子相比,杜珺必然是這個時代的天之驕女。

像童話故事裡那般,窮小子與富家才女永遠是最佳CP。

{不}02{/否}

人生的差異,也鑄造了事業的差異。

張嘉譯直到大三才正式接觸劇組,並獲得了小劇組《魔表》的小配角。

此後,張嘉譯也是各種跑龍套,飾演砲灰甲、路人乙等不出名的小角色。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鄉村教師的角色,既有出鏡又有台詞的那種。

為了這個角色,張嘉譯又是減肥,又是剃頭,更是通宵背台詞和練習形體,

結果卻在正式開拍的三天前,被通知臨時換人。

這就是演藝圈的真實情景,跑龍套沒人權彷彿成了這個圈子不變的真理。

大學畢業後,張嘉譯被分配回老家的西安電影製片廠,

而身為新人的張嘉譯,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到表演中去,

每天都是擦桌子、整理文件、看碟子,日復一日,枯燥無味。

好不容易碰到了兩次機會,《道北人》和《老房子》,

就算是他零片酬出演,最後也是撲街的下場,

不要說對事業進行助力,為以後演藝事業添加黑料就算不錯的了。

在西安製片廠的那幾年,張嘉譯基本上都是在小配角中度過,

面對這些「來之不易」的角色,張嘉譯基本上將全心投入角色的營造中,

沒有替身,所有動作戲全靠自身硬挺,

結果名沒有出,反而得了僵直性脊椎炎,落下了終生無法拔除的病根。

再說杜珺,憑藉著絕佳的顏值和父母的關係,

大學畢業,就正式踏上演藝圈,

當張嘉譯還在迷茫地坐在製片廠門口,喝著悶酒,吐槽著人世間的不公時。

杜珺已經在影視界嶄露頭角,先後演出了《澳門兒女》《聲震長空》等熱劇。

朝中有人好當官,兜裡無銀莫進城。

可以說,剛畢業的杜珺就已經成功碾壓大部分早來者。

實際上,杜珺也知道自己的成功來得過於迅速。

她並沒有沉浸在早早成名的快感中,反而不斷向劇組裡的老前輩學習經驗,

努力將書本的知識幻化為自己的財富,如同海綿般汲取周遭的知識,

這份好學也改變了周遭人對其「帶資進組」的印象。

老戲骨侯勇也曾評價其為「知恥而後勇,懂禮而不囂,才是真正的書香門第」。

可以說,二人的出身直接決定了不同的命運。

{不}03{/否}

“我邁過人間萬物,從不慌張,唯獨見你踏過山水,方感芳心亂動”

感覺命運不濟的張嘉譯,毅然決然地辭掉了西安的工作,選擇到北京謀取生路。

但就像大多數的北漂一般,無親無故的張益嘉如同無根的浮萍,

在偌大的北京,找不到一處安身立命之地。

那時候,可以說是張嘉譯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沒有錢,只能住地下室,與老鼠和黑暗為伴,

房間常年半個月看不到一次陽光,張嘉譯的僵直性脊椎炎也癒發得嚴重。

後來,張嘉譯偶然遇見了一位編劇,

對方覺得他演技基礎務實,個性外向大方,十分符合自己劇中的男一號,

便將其推薦給《帕米爾醫生》劇組,而這個好心的編劇便是張嘉譯未來的岳父,杜珺的父親。

巧合的是,杜珺也被父親推薦給《帕米爾醫生》劇組,擔任女一號。

經常對戲,年齡相仿,興趣一致,讓兩個年輕人逐漸成為了好朋友。

當然,此時的兩人並沒有產生友情以外的感情,直到一次偶然事件。

眾所周知,西北漢子或多或少都有點社交牛逼症,這也包括張嘉譯,

他常常在戲外與同事聊天,無論是熟人或陌生人都能被其爽朗的性格所鼓動。

有一次,張嘉譯又像往常一樣與劇組同事聊天,

聊著聊著,便提到了杜珺父親的知遇之恩,

張嘉譯表示,「如果沒有他的舉薦,自己至今仍在狹窄的出租屋裡,不知道未來是哪般」。

這些話也被一旁的杜珺聽得清清楚楚,心裡頓時對這個西北漢子多了幾分異彩。

一旁的同事,卻擠兌張嘉譯「是不是知道杜編輯的女兒在這裡,你才會一頓誇人家」。

也正是這個時候,張嘉譯才知道杜珺是自己恩人的女兒。

此後,張嘉譯對杜珺可謂是呵護有加,

想要將杜編輯的恩情,通通回饋到女兒身上。

演技老道的他無論是在拍攝中,還是在私底下都會或多或少地傳授杜珺經驗,

當老家寄來土特產時,張嘉譯會先送到杜珺面前。

這讓正處於青春期的杜珺,逐漸產生了友情之上的情感。

俗話道「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

杜珺的追求,讓張嘉譯十分的動心。

一方面,他是真的喜歡這個年輕又善良的女孩,

另一方面,在演藝圈無親無故的他也想找個靠山,而身為多年編劇的杜珺父親便是不錯的人選。

就這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個人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2001年末,《帕米爾醫生》正式殺青後,張嘉譯和杜珺也開始思考相關的婚姻問題。

先是杜珺跟張嘉譯回到了西安老家,見了張家老兩口。

張家老兩口都是普通人,很是喜歡這個長得像“仙女”,又充滿書香氣的姑娘。

而後,兩人又回到了杜家,見過了杜家父母,

可能老杜也沒想到,明明就是一個善舉,提攜後輩的好事。

張嘉譯卻“恩將仇報”,搶了恩人家的小白菜。

但最後也沒有多說什麼,自己女兒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2001年,兩人在北京閃婚和裸婚,

要知道,當時的張嘉譯還是個沒名氣沒車沒房的“三無青年”,

連婚禮錢都是勉強湊出來的,這在「愛面子」的演藝圈裡可是十分難見的。

我們見慣了周傑倫、黃教主那種奢華的婚禮現場,回頭再看張嘉譯和杜珺,屬實有點寒酸。

但被愛情撞昏頭的杜珺,卻義無反顧的嫁給了張嘉譯,或許這時候的二人還是相信愛情的。

{不}04{/否}

「分裂我們的並非我們之間的差異,而是我們無法認識、接受和讚美這些差異」。

就像剛在一起的小兩口一般,杜珺與張嘉譯每天都像是活在蜜糖裡,

每天清晨兩人共同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後互相告別,各自奔赴自己的事業,

晚上一起做飯,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想。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人的差異也愈發的明顯,

一個「土匪」出身的西北漢子,一個書香門第,熱愛小資的文藝女青年。

在愛情萌芽期尚且好說,一旦清醒過來,那必然是針鋒相對。

現實情況也正是如此,結婚沒幾年後,兩人常常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

例如,一次中秋佳節,兩人共同請朋友吃飯,

結果一個人想吃上海菜,一個人想吃辣菜。

簡簡單單的事情,最終卻上演為愛與不愛的層次。

此外,對於愛面子的張嘉譯來說,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在外面給予足面子。

可對新疆姑娘的杜珺來說,“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這之間沒有過渡。

只要是張嘉譯有問題,她都會不論場合的指責出來,讓張嘉譯十分難堪。

最終導致兩人分崩離析的事情,是在一次公開場合聚會上。

杜珺指著張嘉譯的鼻子,大罵道“你就是個吃軟飯的,靠著我父親才走到今天”,

這句話恐怕是任何男人都忍受不了的,何況是有點大男人主義的張嘉譯。

畢竟結婚就是為了開心,想要與自己喜愛的人共度一生。

而不是活活受罪,每天都活在痛苦中。

杜珺與張嘉譯不想湊合的一直生活下去,在那次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年,便選擇了離婚。

{不}05{/否}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你自己。”

離開婚姻束縛的二人,反而成就了未來的自己。

2004年,張嘉譯在《國家使命》中結識了王海燕,並在不久後確定戀愛關係。

在王海燕的推薦下,張嘉譯演出了《蝸居》,飾演大反派宋思明。

也正是這部劇,讓無數觀眾發現了這個“寶藏大叔”,39歲的張嘉譯也正是開始一線明星道路。

與杜珺的離婚,讓張嘉譯體認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即使日常工作再忙,他也會抽出時間陪伴在家人的左右。

無論是妻子生產、女人童年、父母生病,他都會在最需要他的時候出現。

再一次演播現場,一個小女孩公開站台表示自己要嫁給張嘉譯,要為他生孩子。

而張嘉譯卻帶著輕鬆笑著說:「那你只能等到下輩子了,我這輩子只屬於王海燕和我的姑娘」。

這一波狗糧,令無數單身狗被噎住。

再看杜珺,那個傲嬌的小女孩如今也長大成人,

她不在嚮往螢幕前的生活,開始退居二線,希望成為與父親一樣的編劇。

隨著張嘉譯的爆火,她這個「有眼無珠的前任」也被大眾挖了出來。

當時,有許多媒體給她私聊,希望她能踩一下張嘉譯,也能藉此機會從回舞台。

即使長大成熟的她,也有著年輕時的傲嬌與尊嚴,

她堅決的拒絕了那些邀請,並表示自己與張嘉譯是和平分手,沒有那些離奇的愛恨情仇。

後來,周圍的朋友問她「如果知道張嘉譯以後那麼火,那麼能賺錢,你還會離開他嗎」?

杜珺淡然的回答「我如今的生活也很美好,兩個人的性格如果不合,硬湊只會兩敗俱傷,不管之前,還是以後,我都不會因為與張嘉譯離婚而感到後悔」。

那個熱愛文學,心中嚮往自由的姑娘,即使是長大成熟也依舊嚮往著美好的內心生活,唯一遺憾是就是她至今還是單身,張嘉譯在娶了離婚的王海燕後,40歲時如願當上爸爸。

“不湊合,不勉強”,是我想要送給每位女孩的祝福,

不要因為孩子、房子、金錢等等原因,選擇湊合著跟自己不愛的人度過一生。

時間很長,但也很短,不要到了生命的最後,才會遺憾自己的選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