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偉個人資料:離開春晚舞台17年,低調逆襲成影帝,戲外與楊寶玲恩愛32年

2024-03-25范偉

趙本山曾說,「要說表演上能壓我一頭,只能是范偉」。

在影視圈裡,能讓一代「小品王」公開稱讚的,範偉屬於獨一份,而他也確實擔得起這份讚譽,甚至更令人驚喜。

你以為,他是那個憨傻蠢笨的“夥夫”,或是水庫浪子“范德彪”,亦或是自詡為文化人的“藥匣子”……但這些卻不全是他,真正的範偉,你也許從未見過。

他就像隱藏武林的“掃地僧”,執迷武學,卻又波瀾不驚。

2003年,趙本山正式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作為最信任的​​自家兄弟,範偉可以說是「本山傳媒」當仁不讓的頭牌,但他卻放棄了成名成腕的機會,孤身走上一條人跡罕至的路。

為了追求心中的藝術,他跑去拍電影,還是沒什麼觀眾的文藝片,要知道,當年他隨便上一場春晚,都比他幾部電影加起來的票房多,但他卻只在意角色內核。

在爭名逐利的娛樂圈,範偉是另一種存在,他不愛湊熱鬧,也不會曲意逢迎,只是守著心裡那點“念想”,細緻打磨角色,對得起觀眾,也不失落自己。

毋容置疑,能把觀眾演笑了,是一種本事,再把觀眾戳哭了,就是一份功力了。

不禁要問,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如此珍珠一般的好演員,誰來為他鼓掌?

一、「孟不離焦」的兄弟情

其實,範偉與趙本山,注定要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1962年,範偉出生於遼寧瀋陽,比趙本山小5歲。

也就是這年,趙本山的母親去世,父親遠走他鄉,從此成為孤兒,跟隨盲人二叔學藝,為了混口飯吃,他啥都乾。

相對來說,範偉的童年幸福很多,雖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卻十分支持兒子從藝,16歲時,他就被去大師陳連仲那裡,學習相聲表演。

從小,範偉性子拘束,少言寡語,加之長相周正,在這個「扮醜賣乖」的行當,他的資質不算好,只能以勤補拙。

1980年,範偉進入鐵嶺民間藝術團,3年後,又被調回瀋陽曲藝團,而直到1987年,趙本山才進入鐵嶺民民間藝術團,兩人因此錯過。

但他們早已耳聞對方大名,那時的趙本山憑藉《摔三弦》,強勢闖入東北文藝圈,而范偉也因自導自演的相聲《無事生非》《煩惱》和《小偷奇遇》,小有名氣。

31歲時,範偉終於憑藉《要帳》,拿到相聲大賽一等獎,而這也是他表演的極限,靦腆木訥的他,在相聲舞台上總也放不開,於是,他決定轉型。

此時的趙本山,早已不是當初混口飯吃的“賣藝人”,他的野心將他推上了春晚舞台,1990年,他因小品《相親》在全國聲名鵲起。

在趙本山眼裡,範偉是個好苗子,有曲藝功底,也不搶戲,兩人要是搭檔,那就是二龍戲珠,肯定十分精彩。

1993年,趙本山第一次向範偉伸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出演春晚小品《老拜年》,這讓範偉又驚又喜。

為了這次機會,他提早半年開始琢磨角色,台詞也背得滾瓜爛熟,只等春宵一刻。

卻不想,台裡領導不願用新面孔,為了不讓趙本山為難,範偉一句怨言沒有,悄悄回了老家,雖然與成名失之交臂,但他的心裡卻難得輕鬆。

經過這次事故,趙本山更加看中範偉為人,一向重情義的他,怎麼也不會讓兄弟吃虧,便又盤算著如何再次提攜他。

1995年,趙本山拿到崔凱以親身經歷創作的劇本《牛大叔提幹》,他第一個想到了範偉。

這部講述「因為馬經理不在,牛大叔為了村里學校的玻璃假扮馬經理陪酒」的故事,中途差點被斃,經歷一波三折之後,才終於登上了豬年春晚的舞台。

其中範偉飾演的「胡秘書」精明諂媚、溜須拍馬,一副黑方眼鏡下藏著為領導「排憂解難」的智慧,範偉將這個小人物拿捏非常到位。

從此之後,範偉就成了趙本山的“御用配角”,兩人焦不離孟的感情,成為春晚舞台上的佳話,也締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企及的“小品神話”。

1996年,在小品《三鞭子》裡,範偉帶上金邊眼鏡,成了狐假虎威的縣長司機。

1997年,在小品《紅高粱模特兒隊》中,範偉一改土味形象,穿上波點襯衫,頭紮絲巾,秒變模特隊教練,不管是翹起來的蘭花指,還是扭起來的模特步,一顰一簇都引得觀眾爆笑不止。

如果說,這些作品只讓範偉混個臉熟,那麼《賣拐》的出現,就讓他成為了現象級的表演大師,甚至,有人說他的表演超過了趙本山。

對於外界如此評價,範偉卻非常謙虛且感恩地說道,「如果不是本山大哥拉我一把,我也不會有今天,我永遠甘心讓他走在我前面!」

這麼多年,兩人在舞台上相互成就,趙本山是那個掌舵的人,而范偉卻是揚帆的人,因為兩人同心同力,大船才會駛向深海。

二、離開春晚的真實原因

對範偉來說,真正讓他在喜劇領域一戰封神的角色,要屬李寶庫和范德彪。

2001年,趙本山開始接觸農村題材電視劇,自導自演了地方劇《劉老根》,又與範偉、高秀敏組成“鐵三角”,亮相屏幕。

因為範偉戲好,又愛琢磨,所以趙本山一路給他加戲,其飾演的「藥匣子」李寶庫,從小配角一躍成為男二號,戲份直超主角趙本山。

劇中,範偉金句不斷,搞笑古怪,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沒事時找事,惹出事來又怕事,將農民身上典型的狡黠與懦弱,表現得入木三分。

3年後,兩人又合拍了另一部劇《馬大帥》,可以說,這回範偉的表演簡直登峰造極,至今仍被觀眾頂禮膜拜,甚至成為東北文化中燦爛一筆。

水庫浪子范德彪,堪稱遼北第一狠人,認真辦不靠譜的事,嚴肅說不靠譜的話,是「彪哥」一貫的人生準則,劇中,範偉舉手投足之間,都是味道。

憑藉這兩個角色,範偉野蠻打進東北三省,並迅速佔據全國觀眾的心,而其帶著大碴子味的口音,和憨傻蠢笨的農民形象,也成為那個時代的溫情記憶。

2003年,趙本山正式成立“本山傳媒”,從小品到影視再到電視節目,遍地開花,同時,趙本山開始廣收徒弟,不斷擴展業務,從此,屹立在厚黑土地上的商業帝國,就這樣形成。

毫無疑問,範偉是最好的“頭牌軍”,無論從名氣還是實力,他都是趙本山最得力的搭檔,也是本山傳媒的另一張名片。

後來,兩人又合作了《鄉村愛情》等好幾部劇。

2005年,範偉再次登上春晚,與趙本山搭檔小品《功夫》,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在春晚舞台上合作表演。

當年,範偉因為緊張,出現兩次失誤,將“非常6+1”說成了“非常6+7”,還說錯了“一眼慧眼”,雖然最後都給圓回去了,卻極大挫敗了他的自信心。

這次之後,範偉無法原諒自己的失誤,心裡發怵,向趙本山請辭,不再上春晚。

沒有了得心應手的老搭檔,趙本山開始大力培植自家演員,帶火了徒弟王小利、小瀋陽、丫蛋等,「本山傳媒」由此登上巔峰。

這邊,範偉向趙本山提出北上發展,也為了兒子日後的教育,趙本山是個痛快人,他同意了範偉的決定,還幫他推薦進入煤礦文工團。

此後,範偉很少出現在趙本山的作品中,而關於兩人不和的消息,更被傳得甚囂塵上,有說兩人分錢不均,有說範偉膨脹忘恩等等。

但其實,範趙二人從一開始,就注定會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範偉沒有趙本山的野心,也不妄圖稱霸哪個圈子,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在相聲界混得小有名氣時轉行,還是正當紅時退出春晚舞台,範偉始終遵循內心,對藝術的渴望和敬畏,他想突破自身限制,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

而第一步就是要走出“趙式幽默”,摘掉角色標籤,這一次,他走上了大螢幕。

三、這條寂靜的路,慢慢走

可以說,範偉的決定是大膽的,甚至有一種壯士斷臂的勇氣,而他當初投身文藝片領域,更是不被許多人看好,叫衰一片。

元寶眼,蒜頭鼻,溜下巴的範偉,讓人看著就想笑,加上「彪學文化」的深入人心,範偉給觀眾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刻板印象,如果出演正劇,觀眾很容易齣戲。

而範偉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就像觀眾的情緒按摩師,可以精準摸到穴道開關,讓你跟著他笑,也跟著他哭,相信他就是那個人。

2004年,他出演了自己的首部電影《看車人的七月》,飾演一個老實巴交的單身父親,在娛樂會所給人看車,地位卑賤。

劇中,當他走向敵人,做抵死反抗時,面無表情的一張臉,竟出奇地刺痛人心。

憑藉該角色,他獲得了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這一獎項激勵他繼續轉型,卻也讓更多的導演看到了他。

2008年,導演張猛打響了東北電影文藝復興的第一槍,他為文藝復興片《耳朵大有福》找來了範偉。

這部講述鐵路工人王抗美退休一天的故事,拍攝地點正是範偉兒時生活的地方,瀋陽鐵西區,記憶的重合,讓他彷彿回到了,東北被下崗潮席捲的父輩時代。

片中,不管是出門戴口罩,進門就把口罩拉到脖子後,還是騎車前用手套撣一撣車座上的灰,範偉都在用一種極克制的感情,演出那個背景下人們的頹喪與掙扎。

對於表演,範偉是認真的,常常與自己較勁,他將每個角色反覆咀嚼,打碎了嚥下肚,再剝離掉自己的那部分,注入新的靈魂,也就成了他。

拍《手機》時,為了演出一個河南農民,他專門學習了河南話;

拍《芳香之旅》時,為了貼近勞模的人物形象,他堅持三個月不吃主食;

拍《不速來客》時,為了一場20秒的戲,他連打了自己17個巴掌…

然而,為了戲下狠手的他,卻並沒有得到同等的回報,這幾部文藝片的票房十分慘淡,觀看電影的人數,甚至遠遠不及上一場春晚。

“我特別願意演這樣的電影,哪怕條件艱苦點,什麼方面條件都不談,只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就演”,範偉淡然說道。

不為賺錢,也不為爭名,只為了心中那點藝術夢想,他甘願走上這條寂靜的路。

2015年,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讓範偉走上了演藝生涯的巔峰。

這是老捨筆下的人物,丁務源,一個城府極深、八面玲瓏的農場主任。

正是這部電影,讓觀眾看到了範偉的戲劇功底,全片沒有一個大開大合的動作,但所有的表情、動作和眼神,卻從頭到尾沒有斷過。

毫無疑問,範偉出色的表演,讓他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與他同台競爭的有張學友、梁家輝和許冠文。

正如導演許鞍華評價他,“範偉的表演誠懇的可怕”,這也是他10年電影生涯最好的褒獎。

後來,《我和我的家鄉》中令人肅然起敬的“范老師”,

《天下無賊》裡智商欠佳的“打劫犯”,

《私人訂定》中假裝大領導的“司機”,

《一秒鐘》裡堅守信仰的老放映員「範電影」…

在高手如雲的武林,範偉早已成為那個“一代宗師”,無相無心,八卦自生。

四、如此生活

在事業上一路勇進的範偉,感情上,也非常簡單。

1988年,透過朋友介紹,範偉認識了瀋陽市兒童醫院的美女護士楊寶玲,一見鍾情的他,經過2年苦苦追求,於1990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

婚後,楊寶玲生下兒子兒子範曦文,一家三口幸福美滿。

32年之間,範偉始終將愛妻視為唯一,即使身處誘惑巨大的娛樂圈,範偉也始終潔身自好,堅守婚姻底線。

從不被看好的“賣藝人”到滿身榮譽的“影帝”,楊寶玲默默陪他走過一路,情堅至深,矢志不渝,也成為了業內的一段佳話。

生活中,範偉不是一個幽默的人,還是那樣靦腆、木訥,甚至很少接受採訪,就算他演便天下人,卻總演不好自己。

如今,60歲的他,更像一個普通人,不愛湊熱鬧,也不會曲意逢迎,沒有戲的時候,他經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他不愛參加綜藝,更不喜歡酒局,因為不會喝酒,王志文常取笑他,給他起外號“範小抿”,大多時間,他願意窩在家裡,陪陪老婆孩子,在他看來,這才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