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的一天,秦王在朝堂上給文武百官出了一道題:“寡人今天想吃雞蛋,而且必須是公雞下的蛋,誰能滿足寡人這個心願,重重有賞。”
大臣們聽說後面面相覷,心說大王可真會出難題,雄性不會生育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如今您卻要吃公雞下的蛋,這不是強人所難,故意戲弄大家嗎?
然而沒想到的是,一個少年出列,來了一句:“大王 ,臣有辦法能讓您吃上公雞蛋。”
說這話的,是戰國時期12歲的神童甘羅。
說起神童,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孔夫子說過這麼一句話:“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有的人需要透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成為人才;有的人遇到問題才會去學習,掌握知識;有的人即使遇到困惑讓他學習,也掌握不了知識;有人從爹媽肚子裡出來,就啥都知道。
這後一種人,叫天才,古代叫神童。
中國歷史上神童不勝枚舉,有用木船稱象的曹衝,有一心多用、同一時間能幹幾種工作的元嘉,有砸缸智救落水小朋友的司馬光等。
今天要說的甘羅,也是一位公認的神童,假如中國古代有個神童排行榜,他的成就理應排名榜首位置。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幹戈不斷,誰都想問鼎中原。時勢造英雄,這段時期也誕生了無數英雄豪傑,秦國上卿甘羅,就是其中的小有名氣者。
甘羅出生於戰國晚期,是下蔡(今安徽鳳台縣)人,當時經過連年爭鬥,七雄格局業已基本確定。
甘羅雖然是個神童,但是他能成才,跟成長環境也不無關係。他的祖父甘茂,乃是秦國的左丞相,國字號官員。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小甘羅耳濡目染學會不少治國之道。
如果甘羅的父親是個羊倌,或是個賣狗皮膏藥的,大概率不會在政治上、軍事上有所作為。
總之,甘羅本來就有從政的基因,同時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有位外國科學家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甘羅的天才可以說是百分之五十的基因,和百分之五十的後天教育。
甘羅的祖父甘茂,是戰國名將之一,很受秦惠王和秦武王的器重,為秦國的稱霸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因為甘茂非常受寵,受到小人的詆毀,他一怒之下逃到了齊國,在齊國依舊受到重用,擔任重要職務。
即使這樣,秦王也沒有恨他,對他念念不忘。後來,甘茂又到了魏國,秦王願意付出代價讓楚國送還甘茂,被對方拒絕,甘茂在魏國去世。
儘管如此,秦王也沒有迫害他的後人,其孫子小甘羅還是得到了重用。
這充分說明四點:
一是秦王很有涵養,度量很大。
二是甘家人才輩出,讓秦王不得不刮目相看。
三是爺爺甘茂獨具慧眼,看出孫子是個人才,所以沒有重點栽培他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孫子的培養上,把全部心血傾注到了孫子甘羅身上。
四是小甘羅天資聰穎,悟性很高,非常有靈氣,能舉一反三,所以爺爺甘茂才會不遺餘力栽培他,好讓他將來光耀甘家的門楣。
而年幼的甘羅,也人小志大,胸懷遠大理想,確實沒有辜負爺爺的殷切期望,展現了他過人的才華。
日理萬機的秦王,為什麼不務正業,在朝堂這個嚴肅的場合,出了一個吃公雞蛋的難題?
是腦筋急轉彎,還是無厘頭戲耍文武百官,一時興之所至?
兩種原因都不是,這跟秦王的健康有關。
原來,秦王那段時間腸胃不大好,一直拉肚,太醫也束手無策,急得他抓耳撓腮。無奈之下,他只好嘗試用民間偏方,但是用了不少偏方也不見效。
因此他心中煩惱,決定微服出訪,親自到民間去找秘方。這不,在半路上他遇到了一個白鬍子老頭,對方告訴秦王,吃公雞下的蛋,可以治癒他的腸胃病。
不僅如此,吃了公雞蛋之後,還能延年益壽、長壽百歲。
說完之後,白鬍子老頭轉瞬不見。秦王這才明白這老頭肯定是神仙下凡,來點撥自己,因此對老頭子的話深信不疑。
根據常識,公雞是不會下蛋的,白鬍子老頭這不是滿嘴跑火車嗎?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秦王就在上朝時,向文武百官提出這個難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嘛,你們也來集思廣益一下。
秦王出題之後,滿朝文武在那兒大眼瞪小眼,誰都無法幫秦王實現這個不可能實現的願望。沒想到,一個小屁孩站了出來,說他能拿到公雞蛋。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文武百官把目光全都投向了這個少年,心說這小子是死定了。
這可不是過家家,朝堂之上說話是要負責任的,你誇下海口說能弄公雞蛋,除非自作聰明用其它蛋冒充且自圓其說,查到的話,你就是欺君之罪。
當然,最大的可能那就是痛快一下嘴巴,他根本弄不來公雞蛋,仍然是欺君之罪。
無論怎麼做,這孩子死定了。
只聽這個小孩說:“大王,給我三天時間,我就可以給你弄來公雞蛋。”
秦王聽了大喜:“那好,我們一言為定,到時候完成任務重賞,否則的話,就把你腦袋割掉當球踢。”
說到這裡,先交代一下,甘羅年僅12歲,是未成年人,為什麼會被錄用為能上殿的高階公務員?
前面說了,甘羅的爺爺甘茂被扣在楚國了,秦王向楚王求情,願意用城池來交換甘茂。
楚王就問自己的智囊範蜎:“我想將計就計,讓在甘茂回到秦國,既得到了秦國城池,還安插一個臥底,可以嗎?”
範蜎說:“不可以,甘茂到了秦國之後會變卦的,因為他的兒孫就在秦國,到時候反而幫助了秦國。”
楚王一聽也是,這樣甘茂最終沒能再回到秦國,死在了魏國。
而甘羅在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自己過人的才華,被搜羅人才的丞相呂不韋得知,派人上門請他,在自己手下擔任少庶子。
當時甘羅雖然沒有在朝廷擔任職務,但是呂不韋權傾朝野,上朝的時候甘羅也就得以列席會議。
看到甘羅在秦王面前誇下海口,說能弄公雞蛋,呂不韋也為這小子捏一把汗:就說你聰明,再聰明也不能糊弄大王,再聰明也弄不來公雞蛋啊,到時候怕人頭落地了。
誰知道甘羅胸有成竹地說:“丞相,您就放心吧,託您的福,我不會有事的。”
到了第三天上朝,秦王說:“你弄的公雞蛋呢?”
甘羅裝作痛苦的樣子說:“臣本打算到家後去弄呢,誰知道那天到家就小產了,現在身體還沒恢復,強打精神來參見大王,順便請一個月產假。”
滿朝文武聽了忍不住都想樂,但是強忍住沒笑出來。
秦王聽了先是一怔,然後正色說道:“大膽甘羅,沒有完成朕交給的任務,還來撒謊糊弄。來啊,將這個欺君罔上的傢伙給砍了!”
甘羅辯解說:“大王冤枉啊,臣沒有撒謊。”
秦王說:“沒有撒謊,那你說說,男人會生孩子嗎?”
「大王,公雞能下蛋,男人就能生孩子。」
秦王聽了無言以對,這才知道自己被這個小屁孩套路了。
但是人家並沒有惱火,而是順坡下驢說:“朕把這茬給忘了,准你產假,公雞蛋的事隨後再說。”
不久之後,秦王拜甘羅為上卿,甘羅從此登上戰國歷史舞台。
當然,公雞蛋的事只是民間傳說,史料中沒有記載。但神童甘羅這個人物是真實的,他的才華出眾,也名不虛傳。
史料上記載甘羅做的事雖然不多,但卻是大手筆。
權傾朝野的呂不韋準備派張唐到燕國當相國,以聯合燕國進攻趙國,好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
張唐貪生怕死,不想去,就找理由說:」我曾經替秦昭襄王攻打過趙國,因此上了趙國黑名單,曾懸賞方圓百里的土地,要取我的人頭。現在我如果前往燕國,趙國是必經之路,到時候我還能活命嗎?
呂不韋聽完後很生氣,但是人家說的看起來很有道理,一時也拿他沒辦法。甘羅得知後,對呂不韋說:“我有辦法讓他去。”
呂不韋不以為然地說:”臭小子!我下命令他都無動於衷,你能有什麼好辦法!”
甘羅辯解說:」古時項橐七歲能當孔子的老師,現在我已十二歲,您可以讓我試試啊!」 於是呂不韋同意讓甘羅勸說張唐。
甘羅找到張唐,對他說:”您和武安君白起比起來,誰的功勞更大?”
張唐回答說:”這不廢話嗎?白起在南挫強楚國,北震燕、趙兩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的功勞怎麼能跟他比?”
甘羅又問:”那白起的頂頭上司應侯範雎與呂不韋相比,誰更厲?”
張唐說:”範雎跟呂不韋相比,顯然也差得很遠。”
甘羅說:」當年範雎想攻打趙國,白起企圖阻攔他,結果被範雎給逼死。現在呂不韋讓您前往燕國上任,您竟敢抗命,不知道您種了幾畝人頭?”
張唐聽完後,驚恐萬狀,脊背上的冷汗刷地一下就下來。他午餐都不吃了,隨即讓人備車,打算起步就任。
儘管張唐答應了,但是他確實上了趙國的黑名單,強行過境的話是自投羅網、兇多吉少。因此,秦國事先派使者去打通關節。
甘羅自告奮勇,願意去完成這項任務。
秦始皇從呂不韋口中得知甘羅非常了得,就批准他前往趙國。見到趙國國君趙悼襄王后,甘羅開始了忽悠。
他對趙悼襄王說:”大王,有沒有得到燕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的情報?”
趙悼襄王回答說:“我們的情報部門不是吃乾飯的,早就知道了。”
甘羅接著問:“那麼,秦國要派張唐到燕國任相的情報你們掌握了嗎?”
這事趙悼襄王並不知道,但也虛張聲勢回答說:”那是當然。”
甘羅忽悠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來,釋放了一種非常明顯的信號,說明燕國沒有實力跟秦國對抗,願意承認秦國老大的地位,想和秦國結盟。”
「張唐到燕國任相,則說明秦國願意與燕國保持友好合作關係,組成統一戰線。燕秦兩國成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大王您明白嗎?”
趙悼襄王搖搖頭,懂裝不懂:“ 不明白,你們兩國合作關我啥事?”
甘羅分析說:“他們的用意再明顯不過,那就是把矛頭指向大王您,說更明白一點,那就是他們要聯手攻打趙國,來擴大秦國在河間一帶的領地。”
「你的分析似乎有道理,這該如何是好?」趙悼襄王的小心臟有點受不了,他手足無措地問。
「想要化解危機,目前只有一個辦法。」甘羅故意賣關子。
「快說來讓寡人聽聽」。趙悼襄王有點迫不及待。
「大王,要想化險為夷,可以給我五座城邑。如此一來,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擴大了,目的達到了,我就能讓秦王把燕太子丹送回去,然後秦國就會與趙國化敵為友,趙國沒有了後顧之憂,就能在秦國的支持下攻打弱小的燕國,對趙國來說,這可是一筆低投入高產出的賺錢買賣。
趙悼襄王聽了甘羅的方案,拍案叫絕,立刻將趙國的五座城邑劃給了秦國。甘羅本來是為張唐過境去遊說趙國的,沒想到竟然白撿到了五座城池。
看到趙國如此好騙,甘羅開始了下一輪忽悠。
話說秦國得到五座城池之後非常守約,將燕太子丹送回老家去,秦燕關係跌入低谷。
得知消息,趙國君臣歡欣鼓舞,覺得滅掉燕國的時機到了,隨即放心大膽地進攻燕國,奪得上谷三十座城邑。
為了表示感激,表達誠意,趙國將其中的十一座城邑送給了秦國。
秦始皇一聽大喜,秦國沒有出動一兵一卒,沒有花一分錢軍費,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十六座城池,能不高興嗎?
為了表揚甘羅的貢獻,秦王封賞甘羅擔任上卿(相當於丞相)之職,並將甘羅的爺爺、叛國者甘茂原來的田地、房宅都賜給甘羅。
甘羅後來怎樣,史書上沒有記載,很可能遭遇不測。不然的話,他會有更多的傳奇。
甘羅小小年紀,但卻能設計出奇計,讓秦國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得到十幾座城池 ,受到秦始皇重用,並讓自己名垂青史。
雖然他不算是品行忠厚的君子,但戰國時各國關係本就是爾虞我詐,他的行為也無可厚非,說他是戰國名士,實至名歸。
反觀後世的天才們,在甘羅的年紀,做到甘羅這樣的成就的,還真是鳳毛麟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