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個人資料簡介及其家庭(郭德綱:受盡欺辱,成名後世人惡如仇,一生不與姜昆、週立波同台)

2023-01-17郭德綱

近幾年來,德雲社的發展可謂如日中天,不論是男女老少,說到德雲社大家都是不陌生的。而郭德綱似乎就是德雲社的招牌與標誌。

熟悉德雲社的人都知道,德雲社是「老郭」一手創作的。

郭德綱

早年的郭德綱,為了自己的相聲之路,可謂吃了不少的苦,之所以能夠走到現在並爆火,除了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之外,也離不開他的恩師侯耀文。

在他被人鄙夷的時候,是侯耀文力排眾議的決心收他為門下弟子,這才讓他「師出有名」。

或許是之前吃了太多的苦遭受了太多的白眼,郭德綱早年的性格一直都很剛毅,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姜昆和周立波就是其中二人。

郭德綱

老郭甚至放下狠話,表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與此二人同台。

是誤會還是真的結了仇怨?

當年他們之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郭德綱

1.為了一份「編制」甘為犬馬

自古以來,說到相聲,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天津。

不錯,天津是相聲之鄉,而相聲也成了天津城的標誌。

1973年,郭德綱出生在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

之所以說普通,是因為在他出生之前,家裡從來沒有走上文藝道路的先例,更別提說相聲、說評書了。

郭德綱

然而郭德綱偏偏就是那個例外。

在郭德綱小時候,因為長年在少年宮的緣故,對曲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個想法是很大膽的,原本家裡人也以為他只是一時興起,畢竟相聲這個東西,除了要勤學苦練磨嘴皮子之外,還少不得天賦。

可郭德綱卻是個實心眼兒,認定的東西再難也會堅持下來,誰又能想到郭德綱最後能把相聲發展成了自己一生的事業。

郭德綱

在他小時候,就曾先後跟著評書大師高慶海和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習。

只是學歸學,他最後都沒有正兒八經的拜過師,這也為他日後的相聲之路平添許多坎坷。

1988年,15歲的郭德綱進入了天津曲藝團。在當時那個年代,如果能夠混上一個編制,那是像徵一輩子的穩定。

更何況,在曲藝團還能夠跟著許多專業相聲評書大家學習,郭德綱自然心生嚮往。

當時單純的郭德綱,以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就能夠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地,他每天披星戴月的工作,常常通宵達旦,哪怕幾個月都拿不到一分錢工作也沒有怨言。

郭德綱

後來回憶那段日子,郭德綱說,當時真的是飯都快吃不起了,自己只能買很多麵條回來,然後用清水煮,煮成麵糊,再一口氣吃掉,因為這樣管飽一些。

也是在這裡,郭德綱遇見了楊志剛。

楊志剛在天津頗有名氣,是個著名的相聲演員,看到郭德綱在台上機敏的反應和麻溜的嘴皮子,很是喜歡。

再加上郭德綱嘴巴又甜,楊志剛決定把這個有潛力的小伙子收為門下徒弟。

郭德綱

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編制」成了他的夢想,也成了他前進的動力,為了拿到編制,他真的是什麼苦都吃得下來。

可是在那個年代裡,編制就意味著“鐵飯碗”,既是他所求的,也是千千萬萬個人所求的,僧多肉少,加上自己又沒背景和權勢,苦等多年這個機會也沒有落到他的身上。

後來,郭德綱帶著一腔熱忱隻身前往北京。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初到北京的郭德綱,人生地不熟,根本沒有人理會他。

為了能夠繼續在北京生活,等待機會,他開始為一些文化影視公司寫稿子、打雜,只要能賺錢,什麼都乾,甚至他曾經把自己關在「籠子」裡扮猴子。

郭德綱

那段艱難的歲月裡,酸甜苦辣他都經歷了個遍,唯獨沒有甜,但即便這樣,他還是滿懷希望。

不得不說,郭德綱確實是個很有韌性的人。

在北京輾轉一段時間之後,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機會。

當時有一個文工團的領導很看好郭德綱,甚至還對郭德綱承諾,只要他好好幹,用心工作,至於編制的問題,他來解決。

聽到這句話,郭德綱自然是喜不自勝。

郭德綱

更何況當時領導為他分配的搭檔還是當時名氣不小的於謙,他更加認為自己終於時來運作了。

可惜,就在他還沒高興多久,老天就給了他一記狠狠重錘。

編制確實是下來了,只是得到編制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這一刻,郭德綱堅持多年的「編制夢」徹底地破碎了,認清現實的他似乎也看透了,不願再為之執著了。

郭德綱

2.恩師侯耀文給了他未來的盼望

相聲本就與其他行業不同,要想在這個行業裡出圈,必須得有人帶,而且這個人還不能是普通的人,必須也是說相聲的,師父名氣越大,徒弟往後的路就越好走。

前面提到郭德綱正經拜過的師傅就只有楊志剛。

楊志剛的老師是相聲表演藝術家白全福,而白全福又是和侯寶林不相上下的知名大家。

要知道侯寶林當時在相聲界可是泰斗等級的人物,與之齊名的白全福的徒弟名氣自然不小。

郭德綱

而郭德綱當年之所以選擇離開,除了編制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更多的還是和楊志剛的那一段恩怨糾葛。

郭德綱跟了楊志剛之後,在事業上不僅沒什麼起色,反而還陷入了一場「反貪風波」。當時,天津正值反貪腐的關鍵時期,恰好楊志剛所在的單位被查出有虛假票據的嫌疑。

於是經過幾番調查最終也瞞不過去了,楊志剛只好“大義滅親”,最終,這個罪責由郭德綱承擔,並且得到了為單位工作三年的懲罰。

郭德綱

這件事情不僅成了郭德綱心中的刺,也使他與楊志剛的關係低至冰點。

他對楊志剛徹底寒了心,以致於在三年期滿後,郭德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楊志剛,再次踏上了「北京之途」。

在北京挨過餓、受過凍,也被人看不起過。隨著他的「編制夢」破碎,他意識到,自己要換條路,換個活法兒。

於是1996年,他頂著白全福徒孫的名號,和李菁幾個人一起在北京組成了北京相聲大會,也就是後來德雲社的前身。

郭德綱

也是在這一年,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出生了。

創業之初的艱難和心酸不經驗永遠無法體會。

那邊自己的妻子剛生產完,兒子呱呱墜地,這邊他卻自顧不暇,整日為了劇團沒有人氣、沒有觀眾而苦惱。

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就是不買他的帳呢?

還是說無名之輩不配講相聲嗎?

縱然疑惑不解,郭德綱也沒有想過放棄。

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已經一無所有了,除了堅持下去沒有別的選擇。但他的妻子胡中惠並不理解他。

郭德綱

與他結婚生子後,家裡的事都是她一人在操持,而郭德綱的事業又沒有絲毫的起色,胡中惠選擇了放棄。

她留下郭麒麟,與郭德綱離婚後便遠赴日本了。

離婚後的郭德綱,一邊帶著孩子,一邊還要撐起舉步維艱的劇團。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沒有再碰觸感情。

直到2000年,曲藝家王惠的出現,才讓郭德綱又有了家的感覺。

郭德綱

當初二人的戀愛遭到了王惠父母的嚴重反對,郭德綱憑藉自己的韌性兒,透過3年的努力,終於打動了王惠的父母,二人修成正果。

2004年,郭德綱遇見了真正的恩師侯耀文。

侯耀文看出郭德綱是真的喜歡相聲,還能吃苦、有包袱,人也實誠,是個說相聲的好苗子,於是想要收他為徒。

能夠拜師侯耀文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兒,這就意味著郭德綱師從大家,以後也是“根正苗紅”,不再像一棵野草一樣無依了。

郭德綱

有人歡喜有人憂。當時正值傳統與新潮碰撞交融之際,郭德綱所講的相聲,跳脫了傳統,甚至經常會有一些「蕎段子」和不雅的詞彙,雖有笑點,但是卻得罪了很多傳統的相聲大家。

聽到侯耀文前輩要收郭德綱為徒,很多相聲界的名人大師都坐不住了,紛紛站出來反對,甚至討伐郭德綱。

但是侯耀文執意將郭德綱收入門下。

拜師之後,德雲社徹底火了,而郭德綱也逐漸多了許多新身分:相聲演員、主持人、導演,聲名大噪。

郭德綱

侯耀文對郭德綱的偏愛,不僅是對郭德綱的一種肯定,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也給了郭德綱繼續堅持下去的希望。

多年後,郭德綱提到師父侯耀文仍是一臉的感激。

他曾過,如果沒有師父,也就沒有今天的德雲社,更沒有現在的他。

在他心裡,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的一切都是師父給的,所以自己也應該學會感恩。

這一點,在侯耀文百年之後,郭德綱確實做到了。

郭德綱

在侯耀文的葬禮上,郭德綱磕頭下跪一樣不少,直到好友於謙來了,他再也忍不住抱著於謙開始痛哭。

侯耀文逝世後不久,師叔侯耀華的真面目開始暴露出來,他想要霸佔侯耀文生前的財產。

郭德綱為了維護師父最後的尊嚴,實在看不下去,於是挺身而出,不惜與侯耀華結怨,幫侯耀文的女兒侯瓚出庭作證打官司。

侯耀文對郭德綱的知遇之恩,也換來了郭德綱的敬重與愛戴。

如今說起師父,郭德綱大概也只認侯耀文了吧!

郭德綱

3. 與姜昆的理念分歧而矛盾不斷

即便郭德綱的師父是著名的侯耀文,卻還是遭到了許多同行的“不滿”,姜昆就是其中之一。

姜昆作為傳統相聲的主流代表人物,對郭德綱卻不屑一顧。

世人皆知姜昆看不上郭德綱。

究其原因,無非是說郭德綱言語粗鄙,難登大雅之堂,而其作品也是低俗一笑,實則毫無內涵可言。

郭德綱

當時姜昆不管參加什麼活動,只要抓著機會就會「內涵」一下郭德綱。甚至他還公開發起「反三俗」的倡議活動。

顧名思義,三俗就是指庸俗、低俗、媚俗,話裡話外,都暗指郭德綱及其作品。

姜昆作為相聲界「大佬」等級的人物,他帶頭「抵制」郭德綱,自然會有不少「名師大家」跟隨。

但別看他雖然在相聲界地位穩固,但老郭也不是個好惹的人。

郭德綱

不管是在微博裡還是在節目上,對於姜昆的鄙夷,老郭也總能「恰如其分」地懟回去,二人唇槍舌戰,絲毫不讓。

原本只是兩個人的明爭暗鬥,最後卻因為姜昆在全國兩會上提交的一紙提案而上升到兩撥人、兩個流派的對立。

提案主要針對當時相聲圈和娛樂圈各種「三俗」現象,姜昆主張「反三俗」和徹底取締小劇場。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三俗」內指的就是德雲社。

如果這份提案一經採納,對德雲社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郭德綱

也是這次,讓老郭再也忍無可忍,他甚至發動德雲社所有的成員和自己的愛徒,在網上集體聲討姜昆。

一邊是站姜昆的傳統主流隊,一邊是站郭德綱的後起之秀隊。姜昆與郭德綱的矛盾再也不是兩個人唇槍罵戰的事了,而是上升到了兩個社會團體。

隨著事件的發酵,各大媒體也開始高度關注此事。

也許是姜昆並不想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在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藉口說自己並非有意針對德雲社,只是揭露出了娛樂圈當前真實存在的一個亂象罷了。

郭德綱

提到郭德綱,姜昆依然嘴不留情嗎?

他聲稱郭德綱就是一個無德無品之人,暗指他欺師滅祖,作品低俗下作,他的徒弟也曾毆打記者毫無道德素質可言。

或許姜昆所指的娛樂圈「三俗」現象確實存在。

而他提出的「反三俗」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它的現實意義,但是字裡行間也不難看出,姜昆對郭德綱這個人,其實並不是很認可的。

郭德綱

而郭德綱又是個極度剛毅的人,早年也吃過不少苦,受過不少冷眼與嘲諷,因此他也不怕得罪人。

在他心裡,深知自己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喜歡,不喜歡他的人,他也沒必要去委曲求全。

其實說到底,兩人是兩個時代的人,他們所代表的也是相聲的兩個時代,新舊之間難免會產生碰撞,這也不可避免。

郭德綱

只是二人的裡面矛盾重重,似乎上升到了對人的矛盾,也因此,二人站到了對立面上,並且二人絕不同台。

而除了姜昆是郭德綱絕不與之同台的人之外,還有一個人,只怕郭德綱這輩子更不會與其同台。

這個人就是周立波。

郭德綱

4. 被周立波隔空嘲諷為人低俗

如果說姜昆作為傳統主流相聲的代表與郭德綱的理念產生分歧而導致的矛盾,那麼周立波對郭德綱的「嘲諷」多少顯得有點莫名其妙。

2008年,一場「南周北郭」的鬧劇正是拉開了序幕。事情的起因還得從一場演出說起。

此時的郭德綱也好、週立波也好,都是戲劇節的當紅明星。

郭德綱

當時週立波在自己主持的節目上猝不及防的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他說,有演出機構想要促成他與郭德綱同台演出,但卻被他拒絕了。

並且說出了一套經典的「大蒜咖啡論」。

暗指自己是高雅的咖啡,而郭德綱是低俗的大蒜,二者本就有雲泥之別,郭德綱「不配」和自己站在一個舞台上。

說完還要附加一句“大蒜只知道自己香而不管人家的臭,而咖啡就愛把苦往下嚥,把芳香灑向人間。”

郭德綱

最讓人無言的是,事後有記者採訪週立波的時候刻意提到這件事。

周立波放話說,如果對方因為他的這句話而憤怒不快的話,那隻能說明對方的心裡不夠強大。

不得不說,週立波不愧是名嘴,嘴下絲毫不留情面,讓人無法反駁。

其實最開始,郭德綱對周立波的隔空喊話並沒有回應,但是隨著周立波的一次次“挑釁”,他也不是吃素的。

原本郭德綱的嘴皮子也是出了名的溜,畢竟一個敢於得罪幾乎半個相聲屆的人,業務能力還是沒得說的。

郭德綱

後來,老郭也創作了相聲《你要高雅》來反諷週立波,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

一句話,懟的周立波啞口無言。

後來,這兩個人的隔空「罵戰」也被人稱為「南周北郭」之戰。

在此之前,郭德綱與周立波其實沒有太多交集,二人一個地北、一個天南,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

郭德綱

但是周立波非要見風使舵、落井下石,看到大師名家都在抵制郭德綱,於是自己也摻和一腳,就顯得有點兒不地道了。

因此,也不怪郭德綱後來看不上周立波,並且宣稱今生絕不與他同台了。

早年的周立波順風順水,屬於上帝賞飯吃的那種人。

他成名也很早,早在他混的風生水起的時候,郭德綱還不知道在哪個角落為人打雜。

郭德綱

只可惜周立波自己不知道珍惜,把自己的路走死了。

暴力、出軌、吃軟飯,到最後的違法犯罪,站到了國家和人民的對立面,由此可見其人品一般。

反觀早年的郭德綱,性格絕對屬於剛毅那一掛的,懟天懟地,只要「欺負」到他頭上來了,他也絕不忍氣吞聲,該剛的剛。

老郭如今憤世嫉俗的性格,跟他的社會經歷息息相關。

實事求是地說,他確實是吃了很多苦才走到今天的,因此不管是他對徒弟們還是對兒子郭麒麟,都是比較嚴苛的教養方式。

郭德綱

雖然他也曾被徒弟曹雲金爆出來是劣跡藝人,但是隨著事件的發酵,真相隨之浮出水面,再看看曹雲金如今的所作所為和境遇,孰是孰非,高下立見。

其實,作為一個局外人來看郭德綱和他們,就像在看古今的中華文化。

文化應該是兼收並蓄的、包容萬象的。

郭德綱

文化本身就具有相對的彈性,並不是死板的,低俗和高雅之分,也絕不是靠西裝和布衣、大蒜或咖啡來劃分的。

低俗與高雅,本就在於各人的內心,你的心是什麼樣的,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看到的就是什麼樣的,無關其他。

郭德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