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本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岩、午亭,澤西州府陽城縣中道莊(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進士,選為廬吉士,授秘書院檢討,曾經教導康熙帝。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內閣學士、經筵講官、禮部侍郎,歷任左都禦史、工戶二部尚書。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擔任《康熙字典》總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當時七十五,諡號文貞。
陳廷敬工於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著有《午亭文編》五十卷,收錄於《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歷史評估: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陳廷敬因耳疾乞休,獲準。陳廷敬入禁苑謝恩,康熙帝諭:「卿是老大人,是極齊全底人。
王躍文曾這樣讚揚他: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大清相國》
《清史稿》中載康熙皇帝“深惜之”,親筆為他寫下了挽詩:“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榮。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勵,國典玉衡平。
號稱揚州八怪之一的文學家金農(1687—1763), 寫詩讚曰:“獨持清德道彌尊,半飽遺風在菜根。”
人物軼事:
陳廷敬舉賢
聖祖在乾清門召見政府九個部門的大臣,讓他們薦舉廉潔的官吏,眾大臣各有薦舉,應答還沒完,聖祖特地問了陳廷敬,陳廷敬回奏:「知縣陸隴其,邵嗣堯都是清官,雖然治理的狀況不同,他們的廉潔都是一樣的。當初陳廷敬屢次稱讚這兩個人,有人對他說這兩個人廉潔而且剛強,剛強容易招禍,而且會有很多怨恨的人,恐怕要累及您。陳廷敬說:「果真德才兼備。即使招禍且被人怨恨有什麼妨礙。 」
陳廷敬秉公理財
康熙帝八歲的時候,陳廷敬任戶部尚書,主管錢物。
有一天,他歪著腦袋對陳廷敬說:「陳老官,借給我一些錢吧。」陳廷敬問:「萬歲,你要錢幹什麼?」康熙說:「隨便玩吧。」陳廷敬說:「萬歲要錢花,等我領了俸祿借給你。幾天。敬說:「國庫的銀朝廷有規定,誰也不能挪用。萬歲,為臣不敢借給你啊!」康熙生氣了:「那你走!」陳廷敬說:「臣遵旨!」他退了幾步扭過頭來正要走,聽見康熙說:「什麼不能挪用,明明是覺得我沒有親政,看不起我。等我親政以後砍你的腦袋!」陳廷敬不敢說話,趕快退下了。
六年後,康熙親政,他把這件事忘了,但陳廷敬卻仍然記得,幾次請辭。康熙說:“那是我還小不懂事,你做的對!”
來源:歷史人物傳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