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黨研
2020年7月24日,習主席在吉林考察工作結束時的演講中講述了楊靖宇將軍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楊靖宇將軍領導抗日武裝冒著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同數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犧牲時胃裡全是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其事蹟震撼人心。此前,習主席已不只一次在演講中提到楊靖宇,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2015年7月18日在吉林考察工作時,2019年4月30日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大會上,楊靖宇的名字都曾被習主席提及。
楊靖宇像
楊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者和領導人。 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原名馬尚德。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擔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 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楊靖宇用過的被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楊靖宇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會代理秘書。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遊擊。 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在此期間,他率領抗聯部隊戰鬥在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最前線,給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威震東北,被稱為“東北抗聯第一人”。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稱頌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是「冰天雪地裡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楊靖宇指揮作戰用過的地圖
1939年冬,日軍調集十餘萬人,在長白山地區「拉網」「大討伐」抗日隊伍。楊靖宇率領部隊在白山黑水間與敵人艱苦周旋。敵人以萬元懸賞楊靖宇的頭顱,派人誘降,面對誘降,楊靖宇激昂地說:「一個忠貞的共產黨員,民族革命戰士,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
楊靖宇穿過的衣服,使用過的槍、子彈和懷錶
1940年2月,楊靖宇和戰友們在轉戰中陷入日軍的包圍。身處絕境,他表示:「為了革命,我們要堅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敵人屈服。革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總是會勝利的!」「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壯烈殉國。楊靖宇犧牲後,殘暴的日軍割下他的頭顱,解剖他的遺體時,發現他的胃裡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
敵人懸賞捉拿楊靖宇的佈告
為紀念楊靖宇,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1949年,郭沫若為楊靖宇題詞:“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蒿兩千古,於今赤旗滿山河。”
南部戰區權威發布
監製:梁啟英 田軍裡 編審:姜博西
編:孫炳祥 責任編:張姝琪
刊期:第 985 期 投稿信箱:nbqjh_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