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8歲的玄燁即位,因為年紀小,順治在遺詔中為他指定了四大輔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康熙(《康熙王朝》劇照)
康熙初期,四位輔臣還算盡心盡力輔佐幼帝。然而好景不長,四人之間逐漸不和,開始內鬥。
索尼 (《康熙王朝》劇照)
索尼:四朝元老,兩朝顧命之臣,資格最老、威信最高、居四輔臣之首,但年紀老邁。 1665年,康熙選後,掀起了後位之爭。鰲拜之女瓜爾佳氏、遏必隆之女鈕鈷祿氏、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角逐後位。孝莊和康熙挑選索尼孫女赫舍里氏做康熙皇后,並封鈕鈷祿氏為妃。此舉一方面為了防止鰲拜集團勢力進一步擴大,一方面為了拉攏索尼及其家族。就這樣,索尼在這次後位競爭中成了最大的贏家。索尼看著鰲拜權勢日盛,而自己年老多病,非常憂慮。 1667年,他帶頭奏請康熙親政。同年,索尼病逝。索尼病逝一個月後,14歲的康熙登臨太和殿,昭告天下開始親政。索尼在四大輔臣中算是結局最好的。
蘇克薩哈(《康熙王朝》劇照)
蘇克薩哈:憑藉駙馬之子的貴戚身份,位列四大輔臣第二。他本就是草莽武將,在換地之爭中,勢力被大大削弱。他深知自己無力與鰲拜抗爭,但他又不願向鰲拜妥協,便在康熙親政的第六天,以重病為由,奏請為先帝守陵。早就想對蘇克薩哈下手的鰲拜抓住機會,大做文章,給蘇克薩哈羅列二十四條大罪,稱其存蓄易心、論如大逆。鰲拜連日上奏,不斷向康熙施壓,最終康熙只得屈服,犧牲蘇克薩哈。蘇克薩哈被判絞刑,其子孫被殺,家中婦女幼兒被貶為奴。可以說,蘇克薩哈的結局豈一個慘字了得!
遏必隆(《康熙王朝》劇照)
遏必隆:是開國五大臣額亦都之子,屢立戰功,名列第三。遏必隆雖為輔政大臣,但屬懦弱之輩,處處順服鰲拜,最終被以十二條罪行拿問。康熙對其寬大處理,只革去了他的太師和公爵封號。
鰲拜(《康熙王朝》劇照)
鰲拜:雖位列四大輔臣第四,但為人強悍,日益驕橫,專權獨大,並沒有把年幼的小皇帝放在眼中。在索尼病逝、蘇克薩哈被剷除之後,鰲拜更加囂張,肆無忌憚網羅親信、廣植黨羽,並把自己的兒子和親信安插在重要位置。最終,發生了鼎鼎大名的智擒鰲拜事件,將鰲拜關進大牢,定了鰲拜三十條大罪,將其革職,長期拘禁。隨後,康熙下令清剿鰲拜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