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晚,相信最受大家期待的節目除了相聲,就是小品了,喜歡看小品的人肯定忘不了那個憨厚實、幽默風趣的光頭郭冬臨。
如果您對小品不感興趣,那你肯定對那個說著「肚子脹,不消化,家中常備健胃消食片」的人有印象。
郭冬臨為我們以及我們的父輩帶來了不少歡笑語,這個鏡頭前永遠給我們呈現出健康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好人郭子”,我們都被他的幽默風趣和開朗熱情「騙」了,深扒他的經歷後,讓人心疼。
1966年,郭冬臨生於安徽省淮南市,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還有兩個哥哥。 郭冬臨的父母都是曲藝工作者,父親是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郭昌儀,母親是徐州琴書演員。
出生在這樣一個文藝世家,郭冬臨原本能擁有一個快樂童年才對,可天有不測風雲,因為郭冬臨大伯的原因,導致了郭冬臨一家受牽連,父親的工作因此沒了,母親也被趕回老家煙台。
父親和母親的事業受創,直接讓家中斷了經濟來源。 為了生活,郭冬臨的父親郭昌儀只能選擇去幹苦力活,儘管沒日沒夜地打拼,換來的也只是微薄的收入。
因此郭冬臨和兩個哥哥每天的伙食也僅僅只是稀粥和饅頭,壓根吃不飽,而父親和母親更不用說,倆人常常吃不上一口東西。
有一次大冬天,郭冬臨跟著父親去拉車送貨,路過一個麵館聞到香味,郭冬臨父親才想起來倆人一直沒吃上午飯,而此時已經下午三點了。
父親心疼地看著郭冬臨,從懷裡掏出僅剩的一張餅,對郭冬臨說,天涼了,你得吃口熱的,你等著,爸爸去跟麵館裡的人要碗熱湯,咱們就著湯吃點餅。
可是經過父親一番哀求後,郭冬臨和父親得到的回應卻是服務生的一個白眼。 看著餓到不行的兒子,郭冬臨的父親對他說,沒事兒子,咱們在這等會,有人喝剩不要的湯,咱們再要來。
等了一會,還真有人起身要走,碗裡剩下半碗湯,可這個人看到郭冬臨和父親走到跟前時,特別鄙夷地看了他們一眼,往碗裡吐了口水才轉身而走。
即使這樣,郭冬臨的父親還是選擇把這碗湯裡喝了,把餅給郭冬臨吃了。長大懂事後,這件事成了郭冬臨心裡無法言語的痛,不管何時說起這件事,郭冬臨總會掉下眼淚。
他的父親,他最愛的父親的自尊心在那一刻被踐踏得體無完膚。而這也只不過是那段艱難歲月中的小片段。
原本生活已經夠艱苦了,可屋漏偏逢連夜雨,郭冬臨的父親有一天在幹活的過程中把腿摔斷了,家裡的頂樑柱一下就倒了,這時所有的重擔全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於是5歲的郭冬臨便跟著母親開始了走街串巷說評書的生活。 俗話說得好,困境練就人,童年的經歷和深受父母文化薰陶的郭冬臨,10歲多就能獨自登台表演。
這樣的表演經驗讓沒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他順利地在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大學期間,郭冬臨腳踏實地,苦學基本功,從上戲畢業後,郭冬臨又憑藉自己的能力,一舉考進北京人藝繼續深造,為他的表演事業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
可是還沒等到郭冬臨在演藝事業上取得成就,郭冬臨的父親就在他20歲那年突發腦溢血永遠地離開了他。 帶著沒能讓父親過好生活的傷痛,郭冬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加倍孝順母親。
功夫不負苦心人,1993年,在郭冬臨27歲這一年,迎來了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的機會。那一年他參與的小品叫《市場速寫》,可是作為春晚舞台的新人,郭冬臨的第一次春晚舞台表演在一眾大咖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反響。
兩年後,郭冬臨再次登上了春晚舞台,和李文啟買紅妹帶來小品《有事您說話》,經過兩年的總結反思,郭冬臨這次的表演更接地氣,笑點十足的表演讓台下的觀眾掌聲不斷,郭冬臨也因此一炮而紅,從此開始成為「春晚釘子戶」。
前後共21次登上了春晚舞台,成為了春晚舞台中最熟悉的面孔之一。 平常的小事在他的表演下越發耐人尋味。每年坐在小板凳上等郭冬臨的小品也成為了許多人的期待。
但成功的路上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成也蕭何敗蕭何”,小品讓郭冬臨成為了春晚的常客,也讓他因此而退出春晚舞台。 原因是為何呢? 麻煩各位觀眾朋友點個贊加關注,回家不迷路,我們繼續為你解說。
事情起因於2017年的春晚,萬眾矚目下,全國人民迎來了郭冬臨和「國民姥姥」孫桂田合作出演的小品《取錢》。
小品表演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孫桂田接到一個詐騙電話,騙子正好操著一口河南口音,這個細節引起了河南人的不滿,憑什麼要用河南話給騙子配音?這不是對河南地域黑嗎?
小品演出結束後,導致郭冬臨成了堵在地域黑槍口上的人。 有一個在西安工作的河南律師以侵害河南人名譽權為由,將郭冬臨告上了法庭。
一下子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出現這樣的失誤,難道全部的責任全在郭冬臨身上嗎?
我們都知道,能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的節目都是透過層層篩選出來的,非常的嚴格,出現這樣的失誤,編劇、導演、演員、整個節目的負責人等都脫離不了關係。
可正因為郭冬臨是這個小品裡最紅的演員,所以大部分矛頭都指向了郭冬臨,而郭冬臨從這件事後轉年沒有再次登上春晚舞台,消失在大螢幕。
直到2018年,郭冬臨開通了微博,並笑稱自己是“三無人員”,無簽約公司無經紀人無助理,發了微博後,對網友們的每一條評論都一一回复, 這讓許多網友覺得非常溫馨感動,那個笑起來有著大酒窩的「光頭郭子」好像又回來了。
轉天,郭冬臨又發了一條感激微博,他說,昨天是我這輩子跟朋友打招呼最多的一天,滿滿的都是感動,在下郭冬臨何德何能收到了這麼多的祝福和關注,特別是許多年輕的朋友。
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郭叔,我是看你作品長大的,郭冬臨說看到這裡自己熱淚盈眶,並不是感慨歲月和人生,而是深深地為這些孩子高興,高興我們都長大了。
最後郭冬臨也祝福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也謝謝大家讓他在溫暖的陪伴中變老。自此郭冬臨活躍在網路各平台上,短時間內粉絲暴漲,成為了一線網紅。
從“春晚釘子戶”到“網紅”,很多人覺得唏噓,覺得郭冬臨的身價降了,其實不然,郭冬臨依然熱愛表演,他通過一個個用心拍攝的短視頻和段子來向觀眾展示自己,他的表演水平依然在線,只不過是從電視螢幕換到了網路平台。
展現自己的舞台形式改變了,可不變的是郭冬臨對錶演的初心。
“初心不改,方得始終”,不管經歷過什麼波折,郭冬臨始終給我們呈現出樂觀、積極向上和溫暖的一面,這大概就是很多人至今仍然喜歡郭冬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