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他從生化博士轉行當喜劇演員,曾受邀在白宮記者年會上表演,近日以選手身分參加《脫口秀大會》。
|作者:陳嶸偉 黃先懿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淘汰賽上,黃西出場,全場觀眾、選手、領笑員紛紛起立鼓掌,人群中發出不可置信的感嘆“是真的嗎?”“他是我的偶像!”
表演中,黃西調侃邀請他上訪談節目的楊瀾、以編劇身份給他節目供稿卻被拒絕的李誕,也把自己這些年的起起伏伏寫進段子:「如果不是我當年把脫口秀引到中國,就不會有《脫口秀大會》,我今天也就沒有這個機會來參加海選。
入行19年,這位中國脫口秀界當之無愧的“元老”,突然出現在新人雲集的舞台上,不少觀眾甚至參賽者紛紛表示“萬萬沒想到”。頂著「第一個在白宮記者年會上表演脫口秀的亞洲人」「第一個躋身美國主流喜劇界的華人」等諸多光環回國,這些年黃西見證了中國脫口秀從起步到飛躍的巨變,也經歷了頭頂光環的消散,但他對脫口秀的熱愛日益深厚。
被仰視的驚喜選手
「剛剛看了這麼多年輕演員的表演,我壓力非常大,有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你們都太優秀了。但是我就想問你們一件事,你們去白宮演出過嗎?」這個「凡爾賽」段子,是黃西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舞台上丟出的第一個包袱,成功為他贏得了大片笑聲。
那場於白宮進行的演出發生在2010年3月的美國記者年會上,黃西作為唯一受邀的脫口秀演員,在美國副總統、國會議員、美國最高法院法官以及眾多美國著名記者面前,進行了一段15分鐘的脫口秀表演,轟動全美。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會後對他說:「黃西,你將來成了大名人後,如果你的傭人告訴你喬·拜登在門口等你呢,請千萬不要問Who? 」
年會結束後,他在白宮表演的影片很快席捲華人圈,並遠渡重洋,登上中國各大影片網站的熱榜,成為許多國人對脫口秀的啟蒙。黃西自己也未料到,他的脫口秀表演竟能在國內收穫如此熱烈的迴響。
2011年,黃西的自傳《黃瓜的黃,西瓜的西》在中國出版,他的「草根」過往為更多人知曉:出生於吉林白山的一個普通家庭,上世紀90年代赴美攻讀生物化學博士,32歲從零開始接觸脫口秀,利用業餘時間在酒吧練習,花了8年時間登上美國主流喜劇節目《大衛·萊特曼秀》《艾倫秀》的舞台,而後受邀到白宮表演,一戰成名,成為全職脫口秀演員。黃西的經歷,如同一粒投入水面的石子,率先激起了中國脫口秀的漣漪。
不只一位脫口秀演員表示,自己走上這條路是受到黃西的影響。 「如果沒有黃西,很多人會缺乏勇氣。」曾經懷著「朝聖」心情參加黃西新書籤售會的脫口秀演員程璐說,黃西於中國脫口秀而言,是「一個有著勵志意義與複製可能的模板人物」。楊蒙恩更直呼黃西是“脫口秀演員的理想人生”,被稱為“脫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也連忙將“OG(元老)”稱號拱手相讓。正因如此,當黃西在《脫口秀大會》中調侃自己是「脫口秀在天之靈」時,台下一片歡呼與掌聲。
·2021年,黃西參加《脫口秀大會》第四季。
這次以選手身分參加《脫口秀大會》的錄製,黃西的本意是「和年輕同行切磋切磋」。 「我以為就是作為驚喜選手講一下就完事了。」自2013年回國發展以來,黃西大多數時間都在北京,參加《脫口秀大會》對他來說,是一次難得的、能與全國各地年輕同儕交流的機會。
回國這些年,黃西切身經歷了中國脫口秀的快速發展,與美國「打法」的不同也日益明晰:「中國是團隊作戰、集體創作,能夠很迅速地產出好多東西來,在美國可能得8年到10年能做到的事,在國內有可能6個月就乾出來了,機會特別多,大家都覺得在一個特別大的、前所未有的浪潮裡。
·2009年,黃西參加美國電視節目《艾倫秀》。
黃西去哪了
黃西在段子裡講,2013年回國的時候,發現自己比脫口秀還要火。事實的確如此。彼時,黃西已是美國喜劇界紅人,楊瀾、魯豫接連邀請他做了專訪。而當時脫口秀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線下脫口秀俱樂部僅在南方城市有零星幾個,北京的脫口秀演出剛剛在極少數酒吧和俱樂部冒頭。
有當年在北京看過脫口秀演出的觀眾回憶,有黃西的場次,他大多都是壓軸心。現場少數的觀眾包括演員,對其他人的表演大都意興闌珊,唯獨看到黃西上台之後,都會報以歡呼、掌聲和歡笑。
·黃西的表情和肢體語言。
近幾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風生水起,造就一群脫口秀明星,線下脫口秀俱樂部也如雨後春筍在全國各地紛紛成立。有人說,中國脫口秀的黃金時代到了。然而,將脫口秀引入中國觀眾視野的黃西,卻與這股熱潮背道而馳,漸漸遠離了大眾話題中心。偶有人問,黃西去哪了?
回國後,黃西接下央視拋來的橄欖枝,成為財經頻道《是真的嗎》節目主持人。 「不管你走到哪裡,有台電視就能看央視的節目。」黃西坦言,加入《是真的嗎》原因之一,是央視強大的影響力,他想藉此讓更多人看到脫口秀。
黃西回憶,最開始在國內講脫口秀的時候,在上海連續4場,底下觀眾清一色都是大學生、白領。到2015年後,觀眾群年齡跨度、職業類型的障礙慢慢不見了。在他看來,其中就有這檔節目潛移默化的影響。 “那會兒很多人看《是真的嗎》,老人看,小孩兒也看,觀眾對脫口秀的接受程度也大多了。”
在這檔生活科學類互動求證節目中,每期兩分鐘的開場秀是黃西的脫口秀表演時間,其餘節目內容則由真相視頻調查、現場真假實驗、嘉賓猜真假遊戲環節等構成。這是當時中國僅有的兩檔有脫口秀舞台的電視節目之一,另一個是王自健主持的《今晚80後脫口秀》。而後者的導演正是後來拉李誕入夥、創辦笑果文化的葉烽。
2017年,笑果文化與騰訊錄影帶聯手打造的《脫口秀大會》第一季上線,成為中國脫口秀熱潮的第一波推力。而如今鮮少有人記得,同年還有一檔由黃西擔任評審的《CSM中國職業脫口秀大賽》曾在愛奇藝播出。殺入節目20強的選手裡,有現今的脫口秀OG週奇墨、人氣脫口秀演員球。 「那會兒點擊量也是破億的,很遺憾沒有再做第二季、第三季。」談起這檔節目,黃西有些感慨,「其實《脫口秀大會》也是到第三季才真正火起來。
除了電視、網路綜藝,黃西還創辦了脫口秀俱樂部“笑坊”,組織線下演出、培訓新人,《脫口秀大會》熱門選手Rock就是從笑坊培訓班裡走出來的。 2014年到2019年,黃西還花了不少力氣去做融入脫口秀元素的情境喜劇,可惜由於投資、市場等因素,一直未能如願。這次參加《脫口秀大會》第四季在段子裡講到,投資方將資金撤出,改投區塊鏈的橋段,就出自這段經歷。
然而,黃西最享受的還是線下演出。每年舉辦巡演,他不僅琢磨段子,也琢磨觀眾:天津觀眾喜歡接話,北京觀眾對callback(扣題)反應最好…「舞台上,當我抖出包袱,台下一片笑聲,感覺特別好。
·黃西在線下演出。
認命與沉迷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總導演譚曉虹認為,脫口秀就是「好笑地講你的故事」。有別於需要師傅領進門的相聲,脫口秀似乎完全沒有門檻,妙趣橫生的段子往往源自於表演者的生活累積。李誕也多次在節目中強調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能做5分鐘脫口秀演員。”
而黃西則認為,說脫口秀容易,但成為職業脫口秀演員,卻要經受重重考驗。他曾在其自傳中寫道:“在美國,脫口秀演員一般需要15年時間才能夠一夜成名,同時,也可能要花15年時間才發現自己不適合說脫口秀。”
在成名之前,黃西也經歷了很長一段寂寂無名的時光。在2007年兒子出生後,他甚至一度遠離舞台。這中間,黃西面臨過身邊朋友的不理解、演出屢屢碰壁的現實,還有險遇車禍、遭受歧視等一系列「雪上加霜」。
這些痛苦與磨難大多成為他編寫段子的素材,在之後的脫口秀表演中被風輕雲淡地講出,成為逗笑觀眾的引子。再痛苦的事、再不堪的經歷,也可以用喜劇的方式講出來,這就是脫口秀的力量。
在他看來,對一名職業脫口秀演員而言,最重要的是「認命與著迷」。 「你得承受得住這種可能性——你可能講到20年的時候還默默無聞,在小俱樂部裡面講。但是你得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事,你得真正愛這個東西,離了它我活不了,而不是因為有回饋才熱愛。
在美國當脫口秀演員時,黃西總是備著兩本筆記本,一本小巧的隨身攜帶,一本放在床頭,以便隨時寫下靈感,然後對著鏡子或者錄影機練習。 「不能說每天每分鐘都沉迷在脫口秀裡,但是你確實得有那麼幾年吃飯、睡覺想的都是脫口秀段子,沒有經歷過那個階段的話,你是不可能做好脫口秀的。”那些逗得無數觀眾捧腹大笑的段子,都是在這些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和重複練習中形成的。
成名十餘年,時至今日,黃西仍保持著這種創作習慣,有時間就會寫段。只是如今手機取代了筆記本,靈感閃現,就隨時從口袋裡掏出來紀錄,一年能存4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表演內容。寫好後就拿到線下演出中嘗試、練習,每週三四次,循環往復,鮮少間斷。
·2020年,黃西在廈門演出。
黃西從小是個內向又敏銳的人,總想取悅他人,所以常常將自己的感受深埋心底。他曾聽從朋友建議,用寫日記的方式來自我排遣,但收效甚微,直到遇見脫口秀。
“因為我沒勇氣面對面跟朋友聊這些事,只能去脫口秀舞台講出來。”脫口秀為他提供了一個“氣口”,“講脫口秀的時候,我感覺雖然還是在過自己的生活,但是又可以和生活保持一定距離,這是挺好的一件事。
黃西希望,72歲時能在舞台上說「我從事脫口秀已經40年了」。 「在那個年紀還能表演的話,說明就是滿腔熱情,而且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一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我覺得這幾乎是一個完美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