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原名賈裕玲。
1982年生在湖北襄陽。父母都是化工廠的工人。
她從小就特別喜歡看一檔名叫《曲苑雜壇》的節目,她模仿裡面的鳥叫聲和樂器發聲。
父母一聽都驚了,人才。
家人為賈玲找了個表演老師學習,當時只是當做興趣來學,目的是為了中考高考加分。
{還2}01
高中畢業後,賈玲來到北京,她勵志報考中央戲劇表演學院。
戲精,成了她的夢想。
可惜在俊男靚女札堆的競爭中她敗下陣來。
不甘心,賈玲伸出一個指頭,對家人說:「再給我一年」。
她在北京一面打工一面復考,第二年再戰中戲。
為確保萬無一失,她多報了一個「相聲表演」兜底。
天降好運,「戲劇表演」和「相聲表演」兩個專業的分數她都達到了。
但喜劇與悲劇只有一秒之間。
當時賈玲沒手機,填志工留的是家裡的電話。
學校打電話去她老家,媽媽接的電話。
母親誤將「相聲表演」理解成了喜劇表演,畢竟相聲對於老一輩理解就是喜劇。
學校那頭催得急,“大媽,戲劇還是相聲專業,選一個嗆。”
母親覺得賈玲從小就挺幽默的,替賈玲選了「相聲表演」。
從此,她就與戲劇演員、電影演員失之交臂,成了相聲演員。
{還2}02
等進了班上後,賈玲愣住了——
學員大都是男的,標準的小平頭、笑容滿面。說相聲的,顏值喜感和親和力很重要。
相聲表演班只收了36人。
門檻高,對每個科班學員提供機會,請了姜昆、牛群等大腕來班上講課。
而當時賈玲的班導是馮鞏,馮鞏成了賈玲的老師。
那段學習時光是艱苦且快樂的。
每天早上,36人一起咿咿呀呀的吊嗓子,每天上課,36人一起「扁擔長南邊來了個喇嘛」的打快板。
賈玲確實天資聰穎。
在畢業的那一年,她參加全國相聲表演邀請賽,贏得了冠軍,轟動相聲界。
以為成名在望,沒想到卻是休止符。
{還2}03
其實在傳統人的印像中,相聲是兩個男人說的,一個捧,一個逗。
哪看過女人說相聲的?
畢業後,賈玲沒接到什麼活。
她租在北京地下室。
為了維持生計,她只能去客串一些兼職主持、給明星當助理,折騰了一年,沒賺到一萬元。
還要靠著姊姊救濟。
時間越耗下去,家人越感到前途渺茫,女孩的青春寶貴。
姊姊幫賈玲找了一個高速站的收費工作。
姐姐說,“數錢多好啊,坐在亭子裡,夏天有冷氣冬天有暖氣,又舒服又穩定。”
賈玲不甘心,她又伸出了一個指頭,“姐,再給我一年。”
誰知道,一年之後又一年。
2005年到2008年,賈玲一直住在北京的破地下室。
清晨吊嗓子,說著:「加油、努力、奮鬥」。
她每天出門,爭取一個又一個機會,然而都是失望而歸。
她漸漸覺得,相聲也許真的是男人的世界,而自己可能只是一個陪襯。
{還2}04
但這樣的局面,被一個對她影響至關重要的人改變──恩師馮鞏。
一次,她和馮鞏出去演出,忘帶衣服,回家拿。
馮鞏跟著一起,他第一次看到了學生賈玲住的地下室,如此狹小,如此簡陋。
出來之後,馮鞏說,“我不能保證別的,至少要讓你把這一年房租賺到。”
於是馮鞏常帶著賈玲四處演出,只要有機會就提拔她。
這讓賈玲在北京總算能夠在北京混得下去。
2008年,賈玲創作了一個講述80、90後拼客的劇本,想找一個編劇提提意見。
馮鞏介紹了自己的御用編劇鄒僧給賈玲。
排練的時候,鄒僧給賈玲推薦了一個搭檔,白凱南。
於是他們以賈玲為中心,為她創作了一個「女主角相聲」──《愛拼才會贏》。
這個相聲拿到了中央電視台專業組三等獎。
而經過這次合作,鄒僧被賈玲的氣質折服了。
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多年前曾有一個叫做《大話捧逗》的作品,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演。
於是在經過改編後,鄒僧將《大話捧逗》的劇本交到了賈玲的手中。
2010年的春節晚上,兩個80後站在了舞台中央。
“你的眼睛出賣了你的心,你的眉毛卻出賣了你的眼睛。”
“您不要命了嗎?真的嗎?這是真的嗎?您真的真的已經不打算要命了嗎?可是這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大話捧逗》笑點密集。
賈玲表演的是一種名為「酷口相聲」的新相聲種類,用各種元素提高相聲的娛樂性。
28歲的賈玲一夜成名。
{還2}05
這些年,觀眾會在許多綜藝電視節目中看到賈玲。
她擅長誇張的喜劇,一會兒白娘子、一會兒斧頭幫模仿周星馳。
有時惡搞、有時自嘲。
這樣的表演方式對於女演員來說心裡是有道坎的。很多女演員在台上不計形象搞笑後,回家偷偷落淚。
可賈玲自己絲毫沒有這個包袱。她認為「既可耍寶秀絕活,也敢剃髮充硬漢」。
對於賈玲的表演,外界依然充滿爭議。有人認為她表演過火,自毀形象。
可賈玲的成績有目共睹——
誰說女人不能演相聲?誰說女人不能表演喜劇?
她獲得否定,也擁有肯定,既有質疑,也得讚美。
未來將會如何,無人知曉。
但此刻的賈玲,渾身下都是戲,已成為最有特色的「女喜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