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劉德華踏上了演藝道路,簽約TVB藝訓班,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而與他相隔1600多公里的湖北襄陽,一個小梨渦笑容燦爛的女孩誕生了,她的名字叫賈俞玲。在賈俞玲成為劉德華的忠實粉絲之前,她的生活是平凡而樸實的。
小賈玲的家境並不富裕,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化工廠工人。儘管家庭條件有限,但她的父母深愛著彼此,尤其是在小賈玲出生後,她的俏皮和幽默常常讓母親李煥英開懷大笑。
小賈玲有個比她大5歲的姊姊賈丹,她們姊妹倆都是高瘦個,大眼睛,小梨渦,笑起來特別迷人。然而,與其他家庭不同的是,賈玲的父母並沒有對她們有過高期望或嚴格要求。母親李煥英只希望她的兩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給了小賈玲更多的自由和膽量。
儘管小賈玲長得可愛,但在她的童年,她並沒有少和男孩一起爬樹、捉鳥蛋,她是個十足的頑皮搗蛋。在9歲時,她甚至迷上了父親的拖拉機,也是家裡唯一的交通工具。她不僅磨著父親教她開拖拉機,還真的學會了。
然而,小賈玲並不總是那麼活潑好動,每當電視播出《曲苑雜壇》時,她就會安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沉浸其中。她不只是為了消遣,她會模仿節目中的鳥叫聲,還模仿那些她從未見過的樂器聲音,而且模仿得非常惟妙惟肖。
天賦很難解釋,但是父母願意支持她,並為她提供了這個表演的機會。於是,賈玲踏上了表演之路。
18歲時,賈玲第一次嘗試考入表演學院,但意外地落榜了。她覺得很沒面子,因為父母供她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她覺得自己丟人至極,因此決定留在北京打工,成為一名飯店服務員,以賺點生活費,並在明年繼續考試。
2001年,賈玲再次報考中央戲劇學院。這次,她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訓,並報考了戲劇表演班和喜劇表演班兩個專業。令人驚訝的是,賈玲成功地考入了這兩個專業。
然而,此時賈玲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她的姊姊賈丹也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但家庭條件只能供養一個孩子繼續閱讀。於是,賈丹毫不猶豫地選擇將機會讓給了妹妹賈玲。
有一天,學校打電話給賈玲的老家詢問她要選哪個專業,是戲劇表演班還是喜劇表演班。電話是母親李煥英接的,由於李煥英說話帶有口音,學校誤將賈玲錄入了喜劇表演班。賈玲得知後非常生氣,因為她學了這麼多年的表演,卻被安排進了一個她認為不適合自己的相聲專業。
賈玲的外表確實非常出眾,高高瘦瘦,擁有迷人的小梨渦,她更適合拍電影和演戲。這個相聲專業還是中戲第一次開設的,教學效果如何無法預料。
李煥英只好安慰女兒,告訴她:「你看,你長得好看,雖然咱不拔尖,但你又愛吃又不愛穿,平時還喜歡逗人笑,就學這個吧,也不錯。」然而,賈玲接受不了這個結果,因為她已經努力了兩年,她不願意因為一個誤會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於是,她拉著姊姊賈丹一起去中戲,四處求人,最後解決了這個混亂的局面。儘管學校已經決定將她輸入相聲專業,但賈玲仍然選擇了頑強地繼續前行,這個專業也成為了她走向喜劇之路的開始。
這條路,是母親
賈玲的故事是一個充滿坎坷與堅韌的人生篇章,她的才華和毅力在娛樂界閃耀,但背後隱藏著一個深刻的故事,一個母愛和堅持的故事。
賈玲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表演天賦,即便在普通的家庭背景下,她也積極向前,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初入娛樂圈,她曾面臨失敗和困境,但她不曾放棄,堅持不懈地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然而,命運的捉弄卻在她生命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母親的突然離世讓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掙扎,但這也激發了她更大的動力。為了實現與母親的承諾,賈玲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努力來彌補遺憾。
賈玲的喜劇才華漸漸被人們認可,她透過相聲、小品、綜藝等不同領域的嘗試,逐漸站穩了腳步。然而,她的成功並沒有讓她變得驕傲自滿,相反,她一直保持著謙遜和善良,盡力幫助別人,傳播快樂。
透過成立自己的公司和製作作品,她實現了母親未完成的夢想,也讓母親在粉絲和觀眾心中得到了認可。她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打動了觀眾,不僅是因為情感真摯,更因為其中包含了母女之間深厚的感情和堅守信仰的力量。
現如今,賈玲的成功不僅是娛樂圈的輝煌,更是一個普通人透過堅韌和努力,克服生活的挫折,實現夢想的故事。她的母愛故事激勵人們,讓我們明白,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只要堅持信念,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賈玲用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母愛和堅持,永遠是最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