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五一商圈最出名的一條街就是太平老街了,而在這條老街裡面有一個更具有歷史感的老房子——賈誼故居,今天跟大家說說這住在這的賈誼老嗲嗲的故事。
賈誼:漢代名士
賈誼(西元前200年~西元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諦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內疚,抑鬱而亡,時僅三十三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人物評價: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也奠定了漢代騷體賦的基礎。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說理透闢,邏輯嚴密,氣勢洶湧,詞句鏗鏘有力,對後代散文影響很大。
司馬遷:「餘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弔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
劉向:「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魯迅:①「惟誼尤有文采,而沈實則稍遜,如其《治安策》,《過秦論》,與鼂錯之《賢良對策》《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皆為西漢鴻文,沾樂後人,其澤甚遠;然以二人之論匈奴者相較,則可見賈生之言,乃頗疏闊,不能與鼂錯之深識為倫比矣。生所議,皆不見用,為梁王傅,憂鬱而終。
「」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需哀傷付一生。 」
這是毛主席一首詩,詩中對賈誼的才情有著極高的評價,但也道出了他對賈誼的看法,從中我們看出,他老人家也認為賈誼不值,性格有缺陷,這與東坡在《賈誼論》中所執觀點,何其相似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