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的家務事
此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衛國,咱就先聊聊衛國國君的家務事吧。
當時衛國的當家人,是第30任國君衛莊公,衛莊公娶了一群老婆,生了一群兒子。
別說是國君,就是一般大戶人家,面對一大群兒子,讓誰繼承家業的問題,也是一件麻煩事。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我們聰明的祖先們,發明了一套「嫡長子繼承製」。
首先,一個男人老婆再多,必須以老婆娘家的地位為依據,確立一個嫡妻,剩下的就是庶妻或小妾了。
然後,這個老婆所生的一群兒子中,第一個有權繼承家業的,便是嫡妻所生的長子,即嫡長子。
第三,如果嫡子因某種原因不能繼承家業,才可考慮庶妻所生的庶子,但也要根據其母親身份的貴賤來排序。
衛莊公的多位老婆和一群兒子中,有幸被載入史冊的,只有四位老婆和三個兒子。
嫡妻莊姜:齊國公主;庶妻厲姽,陳國公主;庶妻戴姽,厲姽的妹妹,也是陳國公主。
除了以上三位來自諸侯國的公主,衛莊公還有一位名姓不詳的老婆,因出身卑賤,被稱為“嬖人”。
莊姜沒有生育,戴姽誕下一子早夭,衛莊公在史書上留名的三個兒子,包括厲姽所生的完、晉和“嬖人”所生的州吁。
根據“嫡長子繼承製”,衛莊公百年之後,繼承君位的應該是公子完,而後是公子晉。
雖然這兩位不是衛莊公的嫡妻所生,但他們的母親是陳國公主,地位不低,而莊姜也很偏愛他們。
那個公子州吁籲,本來地位低賤,莊姜又討厭他,所以與公子完和公子晉,根本無法相比。
這樣一分析,衛國繼承權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可是,衛莊公單寵愛身分卑賤的「嬖人之子」州吁籲。
於是,那些多管閒事的大臣們,開始說三道四,硬是把衛莊公的家事變成了國事。
衛莊公畫像
石碏的不安
在這些愛管閒事的大臣中,最多事的那個叫石碏,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
據說這個人很沒有草根精神,看到衛莊公獨寵地位低下的公子州吁,心裡非常不安。
他多次勸諫衛莊公:您若打算立州吁籲為接班人,那就趕緊定下來;若是沒這想法,就停止溺愛他。
石碏的意思很明確,州吁地位低賤,就應該低調做人,現在被衛莊公當寶貝寵著,他自然變得心高氣傲。
等衛莊公過世,繼承君位的是公子完,讓州吁籲拜倒在公子完的腳下,他肯定心裡不平衡,不平衡就會出亂子。
石碏還拿出不久前鄭國發生的事情,來說服衛莊公不要太寵州吁。
鄭武公的妻子武姜獨寵小兒子段,大兒子寤生(即鄭莊公)繼位後,段心理不平衡就反了,結果被親哥哥剿滅。
石碏每天在耳邊絮絮叨叨,衛莊公煩得不行,只能口頭接受他的建議,但對州吁的寵愛卻有增無減。
這讓石碏更加惴惴不安,而令石碏不安的,不僅是衛莊公,還有他的兒子石厚。
石厚是個頗有心機的人,他發現州吁深受國君寵愛,便千方百計投靠到州吁的門下,並成為其死黨。
西元前734年,衛莊公去世。按著之前的安排,公子完繼承了君位,成了衛桓公。
衛莊公的葬禮一結束,石碏就找了個理由,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回家養老去了。
石碏之前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血淋淋的現實。
州吁從小被衛莊公寵上了天,自己也把自己當成了一盤菜,突然在自己的兄弟腳下稱臣,是萬分的不習慣。
衛桓公繼位的第二年,州吁因為胡作非為目無尊長,被衛桓公斥責,並罷免了職務。
州吁籲只好離開朝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他的前途從此變得更加渺茫。
不能不說,州吁籲還是很有忍耐力的。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地盤上積蓄著力量,一忍就是十幾年。
西元前719年,他帶人闖進宮中,刺殺了衛桓公,逼走了公子晉。然後自立為君,把一直跟隨他的石厚,封為上大夫。
石碏大義滅親
有人統計,整個春秋亂世“弒君三十六”,而州吁卻是第一個憑藉“弒君”上位的公室公子。
州吁籲十幾年,千方百計地要弒君自立,卻沒有想到自立為君後,如何統治一個國家。
再說,一個“嬖人之子”靠著弒君成為國家的統治者,也很難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為了平息國內百姓的情緒,把國內矛盾轉移到國外,州吁兩次帶兵伐鄭。
然而,憑藉暴力徵伐他國不但沒有平息國內的非議,還弄得國庫虧空怨聲載道。
眼看著,州吁的統治在滔滔民怨中搖搖欲墜。
這時候,石厚想起了他的老爹石碏。那個老頭子嘮嘮叨叨,但肚子裡的主意還是不少的。
石碏也不含糊,馬上給他們獻上一計:若是君主去朝覲週天子,由周天子接見正名,事情應會好起來吧。
可是,週天子怎麼會接見一個弒君者,且承認其政權的合法性呢?
石碏又是一計:陳國的陳桓公正得天子寵幸,若是請他從中說和,天子應該接見國君吧?
石厚把老爹的話轉告給了州吁籲,州吁籲非常高興,兩人立刻帶上幾車金銀財寶,向著陳國出發了。
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位來自衛國的信使,先他們一步抵達了陳國。
信使交給陳桓公一封密信,是石碏親筆所寫,其中的內容是:今日去拜見您的那兩個人,是衛國的弒君之賊,請您把他們殺了吧。
這裡有個問題,當時衛國與陳國是盟友,石碏怎麼確定陳國會殺掉衛國的國君呢?這就是石碏的智慧了。
前面說過,衛莊公除了嫡妻莊姜之外,還娶了兩位陳國公主,而繼承衛莊公君位的衛桓公,正是陳國公主戴姽所生。
這樣說來,衛桓公是陳國公室的外甥,自己的外甥被州吁所殺,他們正一肚子憤怒沒處發洩呢。
所以,接到石碏的密函,陳桓公第一時間囚禁了前來送禮求助的州吁籲和石厚。
然後,衛國派人先殺了州吁籲。至於石厚,本來想看在石碏的面上留他一命,石碏卻派自己的家臣前去清理了門戶。
寫在最後
上面所講的,就是春秋初年發生在衛國的那個“大義滅親”的故事。
這個故事流傳了三千年,早已在中國人民的文化和感情中,根深蒂固。
因為石碏一心為國家著想,忍痛除掉了自己的兒子石厚,被史官左丘明譽為“純臣”。
石碏大義滅親之後,把流亡在外的公子晉迎接回國,接任了衛國的君位,也就是衛宣公。
然而,這位衛宣公的表現,也實在對不起石碏老爺子的大義滅親。
當然,這是後話。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