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總算是找到你了……你現在還年輕,我卻老得走不動了!」
2019年,河南一烈士陵園中,一名76歲的老人又哭又笑地摔坐在墓碑前,兩行濁淚順著如枯樹皮一樣的臉龐流了下來。
他身邊的墓碑上,赫然貼著一張年輕的照片。照片裡的女孩長著副嬌憨的面龐,正衝著鏡頭露出雪白的牙齒。
因為當年訊息封閉,鑄造殉道者墓碑時大家甚至不知道景寶玲的出生年
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華!
這名女子的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她的弟弟為什麼會尋找她64年?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上個世紀。
美好年華,築「從軍夢」
景寶玲,1932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一處農民家庭。
景寶玲舊照,拍攝時景寶玲已成為軍醫
她出生的前後正是日軍侵華戰爭爆發時,地主的殘酷剝削和戰火紛飛使得景寶玲從小便吃盡了苦楚。
儘管一家人生活拮据,景寶玲依舊被父母送入了學校學習。她為人聰慧又好學,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再加上生得眉清目秀、臉頰圓潤,個性開朗,十分招人喜愛。
那些年的知識分子很少,景寶玲頭腦聰慧,前程更是一片光明。
如果景寶玲沒有投身部隊,或許她同樣會有無比綏爛的人生。
隨著年紀漸漸長大,景寶玲對國家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重。此時,為了救黎民於水火,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了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景寶玲深切地體會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偉大。
在那以後,她更如飢似渴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只盼望著有朝一日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景寶玲(下)
1949年,景寶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西北軍軍醫大學。
這在教學資源匱乏的年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當景寶玲收到錄取通知的那一天,整個村子都沸騰了。村民奔走相告,「咱們村裡出了個大學生,這下可長臉了!」
看到女兒即將成為大學生,景父、景母也樂得合不上嘴。當天夜裡吃飯時,還往景寶玲碗裡多放了一粒蛋。 可此時他們還不知道,他們的女兒將一去不回。
景寶玲舊照
在接近開學的前夕,景寶玲得知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那一瞬間,更加迫切地願望一瞬間出現在景寶玲的腦海中。
她想要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為此,她願意放棄前往大學就讀的機會!
景寶玲向父母告知了自己的想法:爸媽,我想加入人民軍隊,為國家的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在景寶玲犧牲後,其父母沒多久便過世了
聽到景寶玲話的那一刻,景父景母都愣住了,“你是女孩子,哪有力氣打打殺殺,還不如去唸大學,在醫院裡找份好工作。”
景寶玲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無一例外都被景父、景母所駁回了。當父母的怎麼忍心看到女兒上戰場?景寶玲想法雖好,但倘若真的打起仗來,刀劍無眼,少不了就是生離死別。
景寶玲見父母強烈反對,就沒有再提這事。但她的心中已經做好了不告別的打算。
這天,景寶玲藉口帶著弟弟出門玩耍離開家中,用自己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零用錢弟弟買了一包花生,囑咐他在原地玩耍後便轉身離開。
見到好吃的,景寶龍不疑有他,胡亂點了點頭便將姊姊放走了。
他站在原地一等就是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景寶龍才意識到姊姊不會再回來了。當即抹著眼淚跑回家中,將姊姊不見了的消息告訴了父母。
景寶龍和姊姊相差整整11歲,此時,景寶龍才6歲出頭,正是成長期。因此,姊姊的離去,給這個尚且年幼的孩子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得知景寶玲離開的消息後,景父、景母緊張不已,沿著村落找了好幾遍都沒能找到女兒,以為女兒就此走失,老兩口整日以淚洗面。
而此時的景寶玲,正懷著一腔熱血奔赴在前往軍營的路上。她一路省吃儉用,直到磨壞了一雙鞋子才找到解放軍部隊,她不顧一切地向部隊提交了入伍申請。
指導員見景寶玲一番赤誠之心,自然沒有拒絕。當即將景寶玲安排在第一五七野戰醫院任職,並為她安排了住所。
在徹底安定下來後,景寶玲找組織借來一支筆和一張紙,向家裡寫信:爸,媽,我已到達軍營,請勿擔心。景寶玲稱自己位於後方的醫院工作,十分安全。
收到信之後,老兩口找來識字的人將信念給他們聽。
見女兒在信中說得言辭鑿鑿,老兩口信以為真。自此對女兒的一腔報國理想表示了支持。
兩位老人轉而盼望女兒在閒時常回家看看,而景寶玲雖然答應,卻並不打算時常回家:因為前線退下來的戰士們,實在是太多了。
銷聲匿跡,身在何方?
在醫院裡的日子是非常忙碌的。隨著解放戰爭轟轟烈烈地打響,前線戰士們衝鋒陷陣,自然少不了傷亡,第一五七野戰醫院到處都是剛下戰場的傷員,景寶玲時常忙得暈頭轉向。
但她為人親切,醫術又非常不凡。很快就成為了排長級護理長。
而張輝,就是在野戰醫院認識景寶玲的。
1950年,張輝在前線受了重傷,被組織安排在第一五七野戰醫院修養。因為不能盡快踏上戰場,張輝的心情十分焦躁。
景寶玲見他醒了,走過來查看他的傷口,明媚的笑容讓張輝看得有些移不開眼:「你應該是張同志吧?別擔心,你現在是安全的。」{ /b}
這句話一下子驚醒了張輝。意識到自己盯著一個女孩看了半響,張輝的臉一下子就紅了,結結巴巴地詢問景寶玲的名字。
景寶玲立刻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我叫景寶玲,你呢?」
張輝將自己的名字告訴景寶玲,兩人就這樣相識了。他的傷勢並不樂觀,在野戰醫院整整躺了一週才能勉強活動。 而這一週中,景寶玲的悉心照顧使得張輝對她情根深種,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從相識到相愛,一切都是那麼水到渠成。
但在家國情懷面前,個人的情愛是那樣的奢侈。前線戰況吃緊的消息,使張輝那顆愛國之心再次沸騰起來。隨著傷勢漸漸好轉,張輝決定再次踏上戰場。他最後拉著景寶玲的手,與她告別:等戰爭結束再次見面時,我一定會娶你,到時候我們相守一輩子!
景寶玲大方地笑:好呀,這可是你說的,那你一定要記得。
此時的張輝根本沒有想到。這次別離,將會是兩人的永別。
張輝回到了前線,他跟隨部隊一起四處徵戰,每一場勝利的戰爭,都為當地人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而景寶玲也依舊跟隨醫療團隊,執行著救死扶傷的任務。
1955年前後,河南漯河地區匪盜猖獗,百姓不聊生。
景寶玲跟隨醫療團隊來到河南漯河參與剿匪任務,然而,匪盜殘忍肆虐,導致參與剿匪的解放軍全軍覆沒。
而景寶玲,便在當時的部隊中擔任軍醫。
那個年代資訊科技並不發達。後來將賊匪剿滅後,當地群眾集資建造了烈士園林,景寶玲便被安葬在河南漯河的烈士園林中。
因解放軍全軍覆沒,沒人知道景寶玲的出生年
建國初期時的一封信件,要寄回家中很慢。景寶玲的家人全靠著幾月一封的家信來聯絡女兒,景寶玲怕因為自己洩漏軍情位置,在信中又對所處位置閉口不言。因此家人只知道女兒在河南地區,並不知道具體的位置!
景寶玲為國捐軀後,景家人寄出的信件遲遲未獲回應。
一開始,他們只以為景寶玲在忙,但1955年寄回家中的一張鮮紅的「殉道者證明書」和一顆紅星,徹底刺痛了景家人的雙眼。
景寶龍此時已是少年,早已明白「死亡」二字帶來的沉重。
姐姐在他的人生中,並不單單是個稱號。少時,姊姊總是省吃儉用,為景寶龍買來美味的零食。長大後,優秀的姊姊更像是景寶龍成長路上的一枚道標。
1954年,景寶玲曾回到家中,用溫暖的手掌撫摸著景寶龍的頭:「寶龍這個名字不太好聽,你以後就叫景峰吧。登上高峰,就能看到最美的風景,這才是男生該有的理想。
景家人商量了一下,都覺得不錯。但由於軍中事務繁忙,景寶玲沒來得及和景寶龍一起更改姓名,便離開家鄉,參與到任務中去了。
景寶龍無法接受,那樣鮮活的姊姊變成了冰冷的兩個字:「犧牲」。
軍中並沒有告知家人景寶玲埋葬的地點,也許姊姊沒有死呢?景寶龍暗中下定決心。即便是死了,他一定要找到姐姐!但此時的他沒有想到,這是一條長達64年的漫漫長路。
守墓幾十年,只因約定
戰爭結束後,張輝懷抱著激動的心情找到景寶玲所在的部隊,可數日苦尋,最後卻只得到了一個驚天噩耗。
景寶玲已經犧牲了!
河南剿匪紀念章
張輝一時欲哭無淚,恍若被什麼扼住咽喉,頭腦一陣陣地發暈。在張輝的心目中,景寶玲早就是他相伴一生的愛人。在緩過神來後,張輝頓時眼中蓄起淚水,只能用袖子擦了擦後詢問部隊的人:景寶玲葬在哪裡。
得知景寶玲失聯前所處的位置在河南漯河後,張輝隻身踏上了前往河南漯河的綠皮火車。他走遍了整個漯河的烈士園林,終於在其中找到了愛人的身影。
當看到那張靚麗的臉孔時,張輝立刻跪倒在墓前,哭得聲嘶力竭。
在收拾好心情後,張輝做出了一個讓全家人都萬萬沒想到的決定:打算用一輩子為景寶玲守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張父、張母得知張輝的決定後,都對他的決定持反對意見。
不是當父母的棒打鴛鴦,早年得知媳婦是軍醫後,家人都對景寶玲十分滿意。但張輝畢竟是家中獨子,又豈能為了一份沒有回應的感情,將活人的路走死?即便張輝如何傷心欲絕,家人還是透過媒人介紹為他相看了一門婚事。
張輝一開始堅決反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為他所做的種種事情逐漸打破了張輝的心理防線,最終張輝還是決定成家。
但即便如此,張輝也沒有遺忘過景寶玲。每逢佳節,他都會帶著一束最美麗的花朵、穿上最好、最新的衣服到景寶玲的墓前。
倘若有人問景寶玲是他的什麼人,他就會苦澀地說:「是我沒有結婚的愛人,我們約定要在一起白頭偕老,現在再也沒有機會了。」
張輝就這樣,在愛人的墓前守了六十多年。
多年來,除了偶爾有學生來景寶玲墓前掃墓,其他時候愛人的墓前總是一片孤寂。張輝意識到,景家人很有可能不知道景寶玲葬在這裡了。他曾到景家尋找他們。但可惜的是,老宅早就人去樓空。從鄰居口中,張輝得知他們早就搬家。
為了尋找姐姐,景寶龍同父母搬了家。搬走時,景寶龍根本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陌生人在深切地懷念著姊姊。
景寶龍向姊姊下跪痛哭:終於找到你了!
為了尋找姐姐,景寶龍一直遊走在河南的各個省縣。但河南地大物博,豈是一雙腳能夠走遍的?直到他成了家,生了孩子,也沒有找到姊姊的消息。
他為孩子取名景峰。將姊姊給他的祝福,傳承給了這個與他血脈相連的孩子。
而一切,似乎在冥冥中得到了指引。 這位名叫景峰的孩子,在發現家中珍藏的那枚紅星和姑姑的烈士證明後,一直對姑姑心懷敬佩。 2019年8月1日建軍節,景峰發送了一條緬懷姑姑的朋友圈,並配上了景寶玲的照片:深切懷念我的姑姑,景寶玲女士。
漯河烈士林業為烈士們舉辦「回家」活動
哪知,烈士園林方面正舉辦了一個「幫助英雄找到家人」的活動,幫助曾經在漯河犧牲的英雄找到他們的家人,而景寶玲赫然在列。
一位朋友將這消息告知景峰,一家人才透過聯絡烈士園林工作人員,找到了景寶玲所在的烈士園林。
2019年9月4日上午,一家人終於來到景寶玲墓前。
景寶龍和其家人、後代
墓碑上的景寶玲還是那般年輕,帶著開朗的笑容。
見到姊姊的那一瞬間,景寶龍的眼淚順著臉頰流下,他將從家鄉帶來的泥土,小心地灑在了景寶玲的墓前。這下,跨越了六十多年的思念終於得到了慰藉。姊姊也終於能「落葉歸根」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輝和景寶龍兩位老人最終也得知了彼此的存在。截止到2022年,兩家人會當作正常關係往來。想必以後的每一個節日,景寶玲最珍愛兩個老人都會聚在一起,懷念起景寶玲在時的日子。
隨著和平時代的到來,新時代的青年們逐漸遺忘了那些時光中美麗的故事。
但透過景寶玲殉道者的事蹟,我們依舊可以窺見舊時代那些一心報國的赤誠青年。為國捐軀,只為一個偉大的理想:讓所有的中國人民過更好的生活!
這種崇高的理想,是他們留下的超越生命和時光的寶貴財富!
讓我們為他們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