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四子中,相較於出口成段子的朱廣權,
總是互開玩笑的撒貝南和尼格買提,
康輝永遠是那個最穩重的存在。
一方面因為他是《新聞聯播》的“國臉”,
一方面是因為他是新聞小組主任的身份,
更多得是因為他從小到大養成的嚴謹、理性的習慣。
從一個差點被頂替的大學生,到最讓人放心的新聞主播,
康輝真的不是一天修練出來的。
1971年,康輝出生於河北保定市,
後來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一家人搬到了石家莊。
他的父母都是郵電系統的員工,
家裡還有一個大他兩歲的姐姐,一家四口平淡溫馨。
小時候康輝也經歷過掏鳥蛋、玩泥巴的調皮童年,
父母對他的管教也比較寬鬆,大部分時間都讓他跟著姊姊玩。
等他上學讀書以後,學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每次家長會康輝都是老師稱讚的典型,
其他同學的父母總來家裡請教怎麼教孩子,
實際上康輝放學回家很少複習功課,
也從來不需要父母輔導功課。
因為學業成績優異,康輝也獲得了一些特權,
例如有時候他因為貪玩忘了寫作業,
老師不但不會批評他,
還會認為他一定是家裡有事沒來得及寫。
班上組織同學外出活動也總是讓康輝負責,
只要有他在老師和家長都放心。
在學習上康輝是個有主見的孩子,
高中的時候,父親想讓他學理科,
當年流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學習理科更方便以後找個好工作。
但康輝偏向要選擇文科,還決定報考廣播學院,
當時以他的成績完全可以備考清華北大。
這緣於康輝高中期間一次意外的主持經驗,
當時河北電視台來學校找小主持人,
一眼就相中了身材筆直,長著一張國字臉的康輝。
這次的主持經驗讓康輝對舞台充滿了嚮往,
剛好暑假姊姊一個讀廣播學院的朋友來家裡作客,
經過深入交流後康輝更確定了自己要當主持人的決心。
最後父母沒有乾涉康輝的選擇,
他成功通過了藝考,高考成績依舊名列前茅,
卻沒有收到傳媒大學廣播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反而是他的第三志願天津商學院發了通知書。
這件事非常蹊蹺,康輝的父親康守禮一定要為兒子查個明白,
不能讓兒子就這樣和夢想擦肩而過。
當年廣院在河北只錄取兩名學生,
康輝的成績排名第二,照理說應該在錄取名單內,
然而廣院卻錄取了排在他後面的第三名,
康守禮親自找到廣院問過之後,才知道學校根本沒有收到康輝的成績單。
剛好康守禮在郵局工作,便透過工作便利尋找當時的郵單,
他發現兒子的成績的確沒有寄出去,
而且巧合的是被錄取的第三名家長同樣在郵電系統工作。
答案呼之欲出,第三名的家長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考上廣播學院,
偷偷將第二名康輝的成績單抽了出來,
以至於廣院根本沒有收到康輝的成績單。
康守禮趕緊拿著康輝的成績單去北京,
將這件事向廣院解釋清楚,
學校終於同意錄取康輝,只要他把檔案調過來就好。
然而這時康輝的檔案已經被學校寄到天津商學院,
康守禮不得不再次前往天津,
說盡了好話把兒子的檔案要出來。
那段時間康守禮為了兒子的學業,輾轉北京、天津、河北三地,
賠了無數笑臉,說了無數好話,只為了讓兒子進入心儀的大學。
在那個年代被頂替上大學的案例不在少數,
很多人因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如果沒有康守禮的堅持和奔波,螢幕上會少一個優秀主播。
那時候的康輝還是個羞澀靦腆的男孩,
只能留在家裡等消息,將對父親的感激埋在了心裡,
這件事也給他上了一堂刻骨銘心的一課,
他在日記中寫道『世事絕非盡人意』。
來到廣院後,康輝所有的光環都消失了,
廣院播音係是主持人的搖籃,這裡培養了許多名嘴,
每年招生標準非常高,一個省只有一、兩個名額,
一年只招幾十個學生,很多都是高考狀元。
康輝從小到大的光環都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埋頭苦讀,練習發音位置,
從最簡單的拼音字母表開始重新學習如何發音。
在廣院的四年,康輝非常低調,很少參加社團活動,
害羞得他很少和女生說話,是個沒有存在感的學生。
僅僅比他高一屆的魯豫對這位學弟毫無印象,
長相清秀的他也沒有引起學妹們的注意。
所幸苦讀換來了成果,1993年康輝進入央視新聞頻道,
第二年他便成為了《世界報道》的主持人,
由此開始了自己三十年的主持生涯。
最初亮相螢幕的時候康輝內心非常激動,
想像親朋好友都在電視機前看節目,
自己多年來的主持夢終於實現了。
央視新聞頻道向來的傳統是主持人自己準備服裝造型,
康輝特地挑選了一件土黃色西裝,梳了一個中分頭,
在當年看來的確是個精神小伙子。
但這樣的興奮很快就過去了,康輝發現工作重複而乏味,
主持工作並沒有想像中光鮮,每天對著冷冰冰的攝影機,
連一點互動都沒有,甚至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看。
就在康輝心灰意冷的時候老同學的一句話改變了他,
同學無意間說起他播的新聞,饒有興致地分享起來。
康輝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新聞默默陪伴著很多人,
他這才決定將播新聞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拿出在學校裡死磕發音的勁頭把這件事做好。
康輝有個習慣,手邊總放著一本新華字典,
凡是有不確定的讀音一定要查清楚。
嚴謹的工作態度讓他成為了台裡的活字典,
同事常找他請教不認識的字,
這個稱號也維持了三十年。
1997年香港回歸,康輝被指派為前方記者,
在現場解說交接這歷史性的時刻。
這是康輝第一次在大型活動中擔任重要主持任務,
他有條不紊,自信冷靜,給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開始他經常擔任重要的現場主持工作。
2000年,康輝結婚了。
妻子是他的廣院的師妹劉雅潔,也是他的初戀。
此前兩人並不認識,康輝大學四年非常低調,
而劉雅潔是北京人,也是走讀生,
下課後很少在學校看到她的身影。
兩人竟然透過相親認識,身邊的朋友都覺得他兩個合適,
不管是氣質還是性格,連外表都有點像。
在朋友的撮合下,兩人被安排在一起吃飯,
康輝是個木訥的大男孩,不會說甜言蜜語,
更不會察言觀色,當劉雅潔要點湯時,
他脫口而出那個湯不好喝。
劉雅潔吃完飯要搭公車回家時,
康輝禮貌地送她上車,但一分鐘都沒多停留,
根本沒有目送對方離去的浪漫戲碼,
看著對方上車後他轉身就走了。
還有一次康輝要買生日禮物,
劉雅潔便陪著他一起逛商場,
逛了大半天康輝竟沒有絲毫的表示,
甚至沒有問一句,你喜歡什麼,要不要買給你。
然而劉雅潔偏偏喜歡上了實在的康輝,
比起花俏的浪漫,
她更喜歡康輝的專注、認真、樸實的個性。
康輝也曾經嘗試過浪漫,他送了劉雅潔一大捧紅玫瑰,
這也是他第一次送女生玫瑰。
劉雅潔自然非常歡喜,將這束玫瑰擺在床頭,
心想就算玫瑰乾枯了也捨不得丟。
結果就在她看著玫瑰陶醉時,從花蕊爬出了一個大蟲子,
從小就怕蟲的她嚇得魂飛魄散。
後來康輝又送了一次玫瑰,結果花裡又有蟲,
這讓劉雅潔對玫瑰再也沒有了嚮往,
她要求以後送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送花。
康輝也逐漸被這個溫柔體貼的小師妹所吸引,
他寫信給朋友說,自己遇到了小龍女。
兩人因相親走到一起,在相處過程中兩情相悅,
在同事、同學眼裡他們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就連婚禮的證婚人都是他們在廣院共同的老師。
婚後康輝越來越忙了,他幾乎成為了重大活動現場報道的不二人選,
2006年,他正式成為《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成為新一代國臉,
這大概是國內新聞主播的巔峰,也是最高要求。
由於《新聞聯播》報導的都是最新發生的新聞,
時效性很強,很多新聞都是臨開播前幾分鐘才送過來,
根本來不及上提詞器,需要主播現場應變,
用過硬的業務素質將新到手的新聞稿讀出來,
這其中還可能有書寫錯誤。
這樣的事情對康輝來說已經不新鮮,
他每次都能化險為夷,準確、完美的完成直播。
有一次已經18:53,康輝還在和編輯修改稿件措詞問題,
倒數計時開始後他一臉平靜地在主播台就座,看不出一點波瀾。
最初康輝和每個新國臉一樣,坐在主播台上緊張不已,
直播結束後已經一身汗,後來他適應了這種緊張,
倒數計時開始後整個直播間沒有一點聲音,
都在等他說出那句,各位觀眾,晚上好。
曾經有網友戲稱新聞主播上半身穿西裝,打領帶,
下半身卻穿著大褲衩、拖鞋。
但康輝對自己的要求向來是不能有點半放鬆,
台上的他和台下的他一樣嚴謹,襯衫也要緊緊地插進褲子裡。
康輝也成為了最讓人放心的主播,
多年來他主持了五十週年國慶盛典,六十週年閱兵,
他用聲音帶觀眾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時刻,
他也拿下了金話筒,最佳新聞主持多項大獎。
2014年,李瑞英退休後,康輝成為央視新聞部主任,
在他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還要主導整個新聞部門的工作。
在康輝忙碌的工作背後是劉雅潔默默的支持付出,
尤其是當他當上新聞部主任後回家時間越來越少,
家事做得越來越少,甚至幾年都沒有碰過洗衣機一次。
對此康輝一直對妻子充滿了感激,唯一可惜的就是兩人沒有孩子。
對兩人來說,他們早已習慣了兩人兩隻貓的生活,
也騰不出更多的精力去養育一個孩子,
但對康輝的父母來說這是莫大的遺憾。
自從工作後康輝便很少回家,
北京到石家莊很近,不管是飛機、高鐵還是開車都很方便。
正是因為回家太方便讓康輝忘了回家,
總想著一天一個來回,有空回去一趟,
卻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回家看父母。
等到康輝得知父親病危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一樣,
他放下一切工作往回趕,等到他趕到醫院時,
父親已經沒有意識,他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
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為此,母親還寫了一封信給他,
“你爸在世的時候希望你事業有成,現在你做到了,所以不要愧疚。你爸爸最大的遺願,就是沒能見到孫子。”
父親過世後只剩下母親一個人,
她留在石家莊和姐姐一起生活。
年邁的老母親同樣身體不好,常去醫院治療,
為了不耽誤康輝的工作,母親每次都騙他,
即便自己在醫院做透析的時候暈倒了,
也騙他說自己沒事,一點都不痛。
後來,康輝曾坦言,若是可以重來絕對不會做丁克,一定會完成父母的心願。
也是因為家人和妻子無條件的支持,
才讓康輝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
這才有了他今天的成績。
2015年康輝擔任央視春晚的主持人,
他也是第二個主持春晚的新聞主播,
之後他多次主持春晚,在新舊交替的幾年裡,
他一度站在了主持人的中心位。
這兩年康輝也不再侷限在新聞頻道,
他出現在央視真人秀裡,出現在央視助農直播間裡,
讓觀眾看到了這位國臉生活中輕鬆的一面。
但隨著相關政策改革,康輝從這類節目中退出,
以後恐怕很難看到生活化的康輝,
只能看到那個西裝筆挺的新聞主播,
當然在所有重要的活動,也少不了他的聲音。
康輝是優秀的,同樣也是幸運的,
他事業的背後是家人無條件的支持,甚至犧牲。
不過康輝沒有辜負家人的支持,
他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成為了國內最標誌性主播,
成為一個陪伴觀眾長大的國臉。
文|Nancy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