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妙算的主角是誰(神機妙算劉伯溫)

2022-12-18劉伯溫

有大智慧的人他出現的機率甚至幾百年才能出一個。什麼人呢?就是我們常說的神機妙算。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無一不精,五行八卦無一不曉。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他全部知道,前知八百載後知五百年。這樣的人物有代表性的,咱都能舉出諸葛亮。他就是最傑出代表,神機妙算,還有興周八百年的薑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良張子房,再加上後世的像徐茂功啊、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

今天說的人物就是劉基,也就是劉伯溫,咱們看吧,劉伯溫他大名叫劉基,字伯溫。據說諸葛亮前知一千年後知一千年。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500年。劉伯溫算出500年後,蟾蜍滿街跑。這個蟾蜍,大概就是一輛現代的汽車吧。像這樣的人物,我們統稱為神人。你注意神人這倆字很有講究。他再怎麼神,他也是人。所以他不是真正的神,但是雖然是人,卻需要在某個時候把它神化。所以我們在接觸這些神人的時候,你發現有很多傳說圍繞著他們。你比方說諸葛亮借東風。好像諸葛亮真把東風借來了,其實他只不過是知曉天文。所以這個神人身上除了神機妙算能預測以外,最重要的一個預測技術就是當天我們的天氣預報。因為過去我們常常都知道中國人對大地上這個事兒很熟,農業文明對土地很熟,但是天上的事兒是很神秘的。所以這些玄而又玄的事,常常和神機妙算的人結合到一塊。劉伯溫當然也不例外。再有一點,就是越是這樣的人。你說說他出山要輔佐哪個君主,君主這就是說你過來吧,打個車他就過來了,這不叫什麼高人,非得要像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在這裡邊才能顯得價值大。那麼劉伯溫呢,他的經歷並沒有逃脫我們對這類神人的規律性總結。劉伯溫是哪的人呢?很多人說他溫州人,不準確,他是溫州青田縣南山鄉人,這裡還有我們這位江南才女蘇坦妹,氣死了。未趕上 這個蘭溪盛會啊,差點累死我這頭牛啊。可惜我們的蘭溪會被一陣風給吹了,好多人都捎口信來說,這兵荒馬亂年月就都不敢過來盛會了。早料到。這朱元璋給我寫了一封非常誠懇的信。

劉伯溫

這封信非常奇怪呀,怪在哪裡?四年前。我的老師佛性過浙西。那時候 。朱元璋還是個無名小輩。老師已經預言,此人日後必將繼大統,成為一代明君呢。當時劉伯溫跟身邊幾個好朋友結伴當了隱士。他為啥結伴兒呢?你這幾個人在一塊兒,隱士往往很 寂寞,這湊四個人能打麻將呢,缺一個人斗地主呢,他有人玩,就這麼他找了幾位朋友。這幾位朋友裡面有個叫葉琛的,有個叫宋濂的,還有叫張逸的。加上劉伯溫四個人被稱為是浙東四隱士。也叫浙東四名士。就名氣開始傳播了,這四位是隱士。到後來這個宋濂先投靠了朱元璋。到這個公元一三六零年的時候呢,朱元璋手底下大將胡大海,這胡大海攻城拔寨,就打到處州這個地方,離這個劉伯溫隱居地方不遠。就聽說這位浙東四隱士也是很有名,尤其宋濂那時候已經投朱元璋了,說請請那哥仨吧。你這釣魚的怪啊,不看魚漂看書。哎呀,一心不能二用。我只是學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給你打聽個人,誰呀?聽說你們武勝村有一個諸葛亮一樣的人物叫劉伯溫,你認識嗎?啊。認識。不過你來晚了,不在家呀。死了,上個月得暴病死了。這不,我燒香,這隻佛爺把屁股給我呀,這麼巧 啊,一個村住著,我豈能紅口白牙的咒人家死啊。這一請的。葉晨和張毅兩個人來了,但是,劉伯溫沒來 ,為啥不來,你這麼請我能來嗎?這胡大海就把這事兒跟朱元璋說了,朱元璋其實沒怎麼拿劉伯溫當一回事。他一聽怎麼著請好幾回都不來,有點意思啊,他到底有沒有能耐啊?你胡大海是個武將,看不出來,我派個文官,手底下一個文官叫朱升。過去找劉伯溫聊天。劉伯溫還是擺譜不來,最後朱元璋派手底下一個武官叫孫岩。你去請他。他不來,你怎麼怎麼怎麼整,所以人就去劉伯溫家裡了。劉伯溫還在那 ,哎呀,我最近身體不好啊,我得調養一陣兒再說吧。這時候孫岩把劍拔出來了,劉伯溫嚇一跳。你要幹嘛?他說不想幹嘛,先生,我就跟你說一個事兒,所以說。此劍當聽命於天子的,以殺不順命者。這個話太厲害了,他說我這把劍我就給你看看,就這把劍我隨時準備獻給天子,以後就給我的主子用,用來幹嘛呢?凡事不聽話的,我就用此劍殺了他。劉伯溫一聽,好漢不吃眼前虧,就是算諸葛亮也怕死啊,一聽這樣說,等不到三顧茅廬歷史重演了,我跟你去跟你去,就這麼著乖乖的跟著孫岩來到這個朱元璋的部隊。朱元璋乞丐出身,還會給你劉伯溫有什麼禮賢下士。

這朱元璋一開始對劉伯溫把他當成個算命先生,就隨時是我智囊團之一。我向你問點事兒。

對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幾股勢力。先除掉哪個為妙。陳友諒佔地廣大,野心勃勃,死敵不除才是大害。得先拔去大釘子,小釘子就隨手可拔了。所以。必須有把拔大釘子的氣魄。朱元璋不以為然,劉伯溫道,既然在下的主意不為明公所用。 在下暫且告退。等你吃了苦頭。再來找我。朱元璋認為,請他來。就好比三十晚上打了兔子,有他也過年沒他也過年。就沒有太大的當回事。

但在後來的戰爭過程當中,他發現劉伯溫這人很了不起。在當時說神機妙算,其實確實對戰況分析預測很準確。你看劉伯溫在朱元璋帳中,這一晃呆了有一兩年了,到了公元一三六三年。這個元末整個農民起義的情勢就很明顯了,就元朝是肯定要完蛋。天下勢力非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莫屬。這時候呢,朱元璋名義上還歸這個小明王,韓林兒的洪進軍管理。奉韓林兒為王,其實朱元璋的勢力遠遠超過韓林兒。那麼這個時候張士誠繞過朱元璋往北打。就打到了現在的安豐這個地方。打到這兒呢,安豐城頭是韓林兒和劉福通兩個人都在這裡。要攻陷這城池,韓、劉都得死完蛋了。這個時候。韓林兒向部下朱元璋。發號施令,你趕緊來救我。這去不去?朱元璋就找劉伯溫商量,劉伯溫直晃蕩腦袋,別去。明王一旦回了金陵城。大帥和明王誰是主子?如果明王在說這說那的,大帥聽是不聽?從。明王名為天下共主,其實他是大帥的包袱。因此,棄之為上策,救回來是給自己增加煩惱,但是朱元璋就沒信他了,我說那不對,我走我的路。結果呢。朱元璋領兵去了,安豐也沒保住,失守了,被張士誠拿下了。但特別膩歪噁心的是呢。安豐是失手了。他還把韓林兒 救出來了,麻煩了。你怎麼擺的?這名義上你的皇帝其實就是兒皇帝,怎麼處理?到後來,朱元璋勢力一天天大了。這個韓林兒非常符合時機的在水裡淹死,說掉水裡死了。幾乎所有人都認定是朱元璋把他害了,你看看結果,朱元璋在這事上還烙了個弒君的惡名。你說假如聽劉伯溫的,讓張士誠直接把韓林滅了,你這事弄的不就乾乾淨淨的。所以朱元璋這個時候挺後悔,想起劉伯溫,了不起啊。這個人穩準狠。二位先生倒挺悠閒,在這納涼的。無所事事,只好如此正覺醒啊,不小將軍跑得喘吁籲的有事嗎?請二位先生救救急吧,出事了,出什麼事了?陳友諒 真不是東西,趁我們東徵抄我們的後路佔了我們的安慶廬州。和張士誠還結成了同盟呢。有了陳友諒支持。張士誠也開始反攻啊。不幸被劉伯溫言中了。快請兩位先生去救救急吧,劉伯溫對朱元璋派來的人說,叫朱元璋自己來。我本不該不請自到。沒人當回事了。朱元璋來了,先生高懿。大人不見小人過。誰能跟我一般見識?所以自那以後。凡有軍國大事,必然向劉伯溫請示。而且這種請示到了什麼程度呢?就是後來劉伯溫這名氣越來越大,朱元璋發現不光是懂軍國大事,因為都知道軍國大事,他能預測。那是因為有現實的一些戰況,各方的實力對比,軍事力量上的此消彼長,他有這些做基礎。他可以做出恰當預測,但是這個傳說裡頭呢,這劉伯溫他的預測能力遠遠超過這個。就是啥也不知道的事情,他都能預測。這個 古老相傳呢,咱們現在你上網查都能查著,說劉伯溫有個著作叫燒餅歌。用韻文寫成的。大概一千九百一十二個字兒,這裡頭劉伯溫預測了什麼事兒呢?就朱元璋之後五百年的事兒。你要什麼土木保持變了。魏忠賢專權了,崇禎吊死到梅山了,滿清入關了,康雍乾盛世了,漢人剃發了,大興文字獄了,就說白了。什麼乾隆皇帝若干年前在濟南大明湖碰到夏雨荷,他都給預測出來。還珠格格時候他都知道。

那這怎麼回事呢?歷史上有這篇記載。說這劉伯溫進宮裡邊,這朱元璋呢?找他來見面。兩人坐那就聊。朱元璋說我呀當了皇帝了,聽說你這個神機妙算,你都能知道以後五百年。你看看我們這個大明王朝朱家天下。能夠得到這天下多少年到哪邊是個頭呢?劉伯溫說,唉,皇帝。這個您是萬子萬孫,何必問我?當然這話聽著是奉承朱元璋,意思你這個傳萬代啊,一輩子兩輩三輩到一萬多輩,後來人給輔會成什麼呢?說這是劉伯溫預測崇禎皇帝,你天下就完蛋了。咱們都知道西元一六四四年,大明崇禎十七年,明思宗崇禎皇帝吊死在梅山上,李自成進北京。說怎麼這跟朱元璋是問劉伯溫,當時劉伯溫怎麼預測呢?萬子萬孫是什麼意思呢?崇禎皇帝。他爺爺。往上查是明神宗萬曆皇帝,也就是說崇禎皇帝明朝的末代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孫子。說陛下萬子萬孫,何必問我呢,意思你這個地位傳到萬歷皇帝,他孫子那萬孫,這你就到頭了。

劉伯溫

當然我一說大家都說挺牽強,無非是。就說劉伯溫這個預測的神。所以這些事兒呢,牽強附會 劉伯恩身上,大家大可不必當這個真。但是劉伯溫在當時遇到個大麻煩,我們就看出來了,什麼​​神人他也不神到哪裡去。所謂的這些打天下功臣,遇到的共同麻煩,他也碰上,咱們都知道朱元璋的好殺功臣。這個天下已定了,劉伯溫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再跟著朱元璋這樣一個多疑好猜忌的君主。伴君如伴虎。劉伯溫請求,我告老還鄉,回青田養老。自從去年以來。臣日漸體衰。皇上。臣請皇上開恩。恩準臣。你是不是覺得。飛鳥盡,良弓藏。朱元璋不同意,不讓你回去,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當朝的文官呢,歷來這個中國封建社會有黨爭的傳統。你看這個康熙王朝裡電視劇,大家看了明珠、索額圖兩黨之爭很激烈。

當時文官出任丞相的是李善長,李善長老家懷西。所以跟他這一派被稱為淮西派。滿朝的文官裡頭,這夥勢力最盛,如果劉伯溫回去了,就沒有人制約李善長的了。所以他希望劉伯溫留下來制約李善長,劉伯溫無可奈何,留下了,他是真不想留下來。他知道這玩意兒早晚沒好果子吃。但即使這樣呢,他就得小心翼翼。有這麼一天呢,朱元璋呢?招劉伯溫進來說,咱商量事兒,劉伯溫就一身冷汗了。這皇上問你什麼話啊,有一句兩句答 不對,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因為這個過程也是皇上試探你。咱們把劉伯溫請進宮。問,劉伯溫。我們善長雖然是資深老臣,功勳卓著。但是他作為中書省的右丞相。就有些顯得懦弱昏昧而做作,像徐達。這是掛了個空名,從來不理政事。李善長也樂於 他不理事。好,讓他一個人說了算。咱現在正在琢磨著。改組中書省。我們當時就一身冷汗,這個話可是兇險無比。為什麼呢?他說看不上李善長了,要換他,劉伯溫怎麼答都不對。劉伯溫說,皇上,您這英明,他早就不是東西了,你看你藏著什麼心。皇上,您忘了我怎麼著,你還不聽我的,怎麼答都不對。劉伯溫很機靈,馬上站起來,恭敬地說,這種天下大事,我等人是豈敢胡言,皇上您定奪吧。這算把這應付過去了。朱元璋說,那你別走,我還得問你。我說幾個人選,你看誰合適,李善長又不當丞相,誰合適?咱擬了三個人選來想聽聽你的意見。皇上。臣鬥膽請求。別徵求臣的意見不成。咱一定要聽聽你的想法。躲是躲不開的。尊旨。請皇上示下。這第一位就是陽線。第二位是吏部尚書汪廣洋。第三位是中書省的參知胡文雍。其實你別小瞧朱元璋這幾句話,這是領導考察的。看你對局勢的把握,看你心裡話是啥?你是跟我說真話,我看你心裡怎麼想,你跟我說假話,我就知道你這人啥樣,這個非常兇險。

皇上。臣以為這三位大臣都不堪相國大臣。洋現雖有相才,卻沒有宰相的氣派。王廣陽偏下淺薄,不如洋現。至於胡惟庸嘛,他的才華都夠了。但此人心性暴燥,行事剛烈,恩怨必報。他做個輔助大臣蠻好。要是把它放在相國大位上。恐怕是用生猛的野牛,家園難以控制,早晚都會翻車。朱元璋一聽回答都挺得體,來來來,太監把茶端上來,倆人喝茶。沒想到突然間朱元璋又問了一句。我準備把李善長拿下來。我想讓你當丞相,如何?當時劉伯溫又傻了,這怎麼答呀?皇上,臣萬萬擔當不起啊。為何擔當不起?醫者稱臣體弱多病。對繁雜政務萬萬勝任不起。其二,臣生性爽直,口出無忌糾纏王法,文武尚可湊合。要是讓臣沒有沉著脾氣,遲早會冒犯皇上。到那時,皇上非殺 了我不可。

即使為了自己身家性命也萬萬不敢當丞相。朱元璋心裡想。這劉伯溫,你除非不用他,你要用他,他就得惹事兒,他就得折騰事兒。這有能耐的人,他是不肯平庸待著的。這時朱元璋天下已定,他不想再用能人了,他就是最大的能人。你只要平庸一點,你老實向我交代你是不是當狗腿子就得了。所以這一試探,朱元璋覺得不行,劉伯溫我不能用他。我不用他,我要把他放走了,萬一誰要造反,找他來做軍師對付我來,我還麻煩。所以這時候朱元璋已露殺機。後來胡惟庸上來之後,朱元璋要胡惟庸去看看劉伯溫,不說在家嗎?就是有病了嗎?劉伯溫確實身體不太好。胡帶著太醫去。劉大人。這是皇上賞賜你的湯藥。喝了吧。沒想到劉伯溫吃完這藥,不但沒好,病情日漸加重,時間不長,一命嗚呼。這段歷史很多人都明白,胡惟庸其實他不敢把劉伯溫怎麼樣。他之所以敢帶太醫過去在藥上做手腳,那是朱元璋允許的。

所以其實劉伯溫千算萬算,他沒有跑出朱元璋的手掌心,這也是中國歷史的必然。敢不喝藥就是不忠,就歷史帶封建皇帝只要上來。就殺功臣,為什麼呢?因為他一上來天下已定了,原來他重用這些有能的人,是因為他有一個大敵人要對付,現在天下已定了,那個敵人沒了,最大的敵人就是身邊的功臣。因為他們最有能耐,有人說,這裡還有忠臣呢,沒辦法,你要鑑定這個人是忠臣還是奸臣,這個成本太高,還需要時間考驗,搞不好會掉腦袋,最省事的,甭管忠臣奸臣我都殺了。有殺錯沒放過以絕後患。這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是天下永固的方法。所以劉伯溫再神奇,再神機妙算,他也逃不脫朱元璋之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