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簡介(他用背影默默告訴我,不必追)

2022-11-16龍應台

今生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Gwen Yip [美]

目送(節錄)

作者:龍應台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多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管,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選自《目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內容有刪節,朗讀者根據閱讀習慣略有改動

人生的聚,有定額,人生的散,有期程,你無法索求,更無法延期。

——龍應台

– 關於作者 –

龍應台,1952年生於中國台灣高雄。代表作有《野火集》《目送》《天長地久》等。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

留言:說說你記憶中,父親的背影吧

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

年少的仍舊嘰嘰喳喳談自己的學校,

年老的仍舊嘮叨自己的假牙。

——龍應台

提及背影,彷彿許多故事都與父親有關。

朱自清先生曾以「背影」為題寫過一篇散文:「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成家時,父親總會牽著女兒的手,交給女婿,並帶著萬千祝福目送女兒的「背影」。

在中國,我們的父親彷彿都如出一轍:他們沉默寡言、任勞任怨,他們的情感向來沒有那般熾烈,卻往往行勝於言。

龍應台的父親,在80多歲時依舊喜歡自己開車出門,常出一些小意外。家人對此都很擔心,決定讓女兒龍應台強行把車鑰匙要過來。父親乖乖地交了鑰匙後不久,就生病了…

David E Bonazzi [義大利]

不禁想起,父親騎著小貨車送龍應台上班的往事。 大概,全世界的父親都覺得對兒女的愛,沒有盡善盡美吧,才會說出這樣的愧疚之言: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還有一類「蘇大強」式的父親,他們的行事風格,與多數父親迥然不同。每當家庭發生爭執,他總是懦弱地面壁而立,用背影把自己保護起來,以沉默的方式將自己隱匿。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似乎總是很難讀懂父親,父親也未必知道我們的困惑,但這些都必將過去,因為彼此都在成長,最重要的其實是理解和釋然。

龍應台似乎也用文字釋然一切:「人生本來就是旅程。夫妻、父子、父女一場,情再深,義再厚,也是電光石火,青草葉上一點露水,{/b }只是,在我們心中,有萬分不捨。

唯願你我,把握每個陪伴父親的當下。

龍應台詩意生活態度

龍應台曾說,我們記得父親的暴躁,記得他的固執,但更記得他的溫暖、他的仁厚。他的眼睛毫不遲疑地告訴你:父親的愛,沒有條件,沒有盡頭。 今天就是父親節了,順祝天下父親,節日快樂。

可我的父親 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

– 詩音樂 –

配樂編自音樂人Haneda Ryoko的作品Fragile,出自專輯Farewell In Paris

來源:為你讀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