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水滸第一豪俠?花和尚魯智深的個人簡介

2023-07-15魯智深

水滸傳中英雄甚多,有林沖、武松、盧俊義、柴進等,唯有魯智深堪稱第一豪俠,並且透過原著也看出施耐庵偏愛魯智深。

我們從原著中去看,原著中的契子介紹了大宋仁宗期間,當時京師瘟疫盛行,讓洪信太尉去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張天師,之後洪太尉誤放了伏魔之殿中的36員天罡星和72座地煞星合計一百單八魔君出世,為後面的108將打下了一個伏筆。

接著第一回介紹了水滸傳的故事時間為大宋哲宗期間高俅因為會踢球得到端王的喜歡,後面哲宗晏駕冊立端王為天子,也就是後面是宋神宗。介紹了一下九紋龍史進的來歷和身家。

魯智深

第二回,寫到了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也打開了整部水滸的故事,原著裡介紹魯智深的形像是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落腮鬍鬚,身長八尺,腰闊十圍。簡單一點形容,長得很魁梧,甚至是有點胖,個子很高。

為什麼說魯智深堪稱水滸第一豪俠,和武松、林沖等比都有什麼不同呢,我們看魯智深的幾個英雄故事,都是與自己毫無瓜葛的,純粹的行俠仗義,路見不平。

首先就是拳打鎮關西這個事情,不管是原著還是電視劇裡面都不管是鄭屠還是金翠蓮與魯智深沒有任何直接關係,魯提轄只是聽到了不平事替金翠蓮抱不平,不想三拳打死了鄭屠。原著裡寫到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

而且魯智深並非只是一個頭腦簡單之輩,且看他讓金翠蓮父女走的時候,怕店小二去追趕,一個人坐在門口就是兩個時辰,等他們走遠了才去找鄭屠,後面找鄭屠麻煩的時候,先讓他切了一個早上的肉,才開始動手錘他,雖然原著裡面並沒有寫鄭屠切了一早上肉切累了或者手酸了,戰鬥力肯定是下降一些,魯提轄是想來揍他的,即使對自己的實力十分有信心,在挑釁的過程也正在降低對手戰鬥力。發現鄭屠被打死之後離開現場還指著鄭屠說他詐死,原著裡說: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酒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可見思路清晰,遇事不亂。

魯智深在桃花村暴打小霸王週通,救了劉太公和他女兒,也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後面李忠邀請他山上入夥,但是由於魯智深不喜歡他們兩個人,所以拒絕加入,也顯得真性情。

後面認識林衝,知道林沖娘子被欺負,拿起禪杖就要去幫林沖打高衙內,後面在野豬林救了林沖,也體現了魯智深的心細,明白高俅不會放過林衝,所以一路跟著林沖,到了野豬林救他,一直護送到滄州,確認董超和薛霸在人多的地方不敢下手之後才離開。

魯智深在去東京的路上經過瓦罐寺,搶了吃寺廟裡的和尚米吃,但是聽說他們也沒幾天沒吃飯了,就立刻不吃了,原著裡寫道:那老和尚道:“我等端的三日沒飯吃,卻才去那裡抄化得這些粟米,胡亂熬些粥吃,你又吃我們的。魯智深一直以來殺人放火的事沒少乾,但是心地不壞,在這也能看的出來。

從這幾個事情都可以看出魯智深的豪情,都是與己無關,但也勇於出手。後來魯智深佔據二龍山,做了寨主一直到後面的南徵北戰,都顯出一身的本事。

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也對魯智深有過一個決定性的評價,書中智真長老在第三回的時候以入定的方式去看了一下魯智深,原文裡說一炷香過,卻好回來,對眾僧說:「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

以智真長老來看,魯智深是非常具有佛性的,取名智深。後面去大相國寺的時候給了他16字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馬代表了,林衝,二龍山,水泊梁山,宋江或錢塘江。也都一一應驗。

魯智深

同樣是一身本事的武松,他的英雄事蹟也很多,但是都與自身有關,他鬥殺西門慶,那是為兇報仇,打蔣門神,是為了還金眼彪施恩的人情,血濺鴛鴦樓是因為張都監的陷害。

林沖的妻子被高衙內欺負,可是林沖卻沒有發作,不敢得罪高俅,原著寫道:林沖道:「原來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內,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

林衝還做了一件對不起了魯智深的事情,魯智深一路護送林衝去滄州的時候都不曾提及自己的任何信息,董超和薛霸試探魯智深的來歷的時候也被魯智深給罵了回去,但是魯智深離開的時候林沖卻說了他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原著說,林衝道:「這個直得甚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不出來。」兩人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事實。也因為林沖說漏了嘴,才導致魯智深在大相國寺待不下去,最後落草了二龍山。

魯智深

林沖本身也是一心求功名,所以不敢得罪高俅,一直到被刺配滄州也都想著怎麼和高俅和解,並回到東京,後面發現高俅怎麼樣都不放過自己,才反上樑山。後面因為王倫的刁難,以及吳用的用計,才殺了王倫,佔了梁山。

所以魯智深比武鬆多了一份無私,比林衝多了一份豪情。

如果縱觀水滸原著全篇,其實暗黑的篇幅居多,108將真的稱得上英雄好漢的也沒有幾個,大多都是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用魯智深作為開篇,也把整部書的節奏帶回到江湖俠義,路見不平,英雄好漢的節奏上來。原著一一九回,水滸的最後一次打鬥,魯智深擒了方臘,自己坐化也把水滸傳這本書合上了,開也魯智深,合也魯智深。

到魯智深坐化,魯智深也是水滸108將裡面結局最好的一個,智真長老第二次給魯智深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段在水滸原著一一九回中全部應驗,唯一的區別在於,「夏」應該是指夏侯成,智真的預言是擒,但是魯智深超額完成了指標,直接擊殺了,抓住了方臘,這算是徵討方臘裡面最大的功勞了,但是魯智深卻看破功名利祿,原著裡寫道:魯智深答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智深聽了,搖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屍首,便是強了。好的解決了。算是懟了一下宋江,原著中寫:宋江聽罷,默上心來,各不喜歡。

後來魯智深在六和寺中休息聽到錢塘江大潮聲如雷響,以為是戰鼓響了,拿起禪杖就要出去,寺廟裡的僧眾解釋了這是潮信: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因不失信,謂之潮信。魯智深想起智真長老的偈語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當僧眾解釋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得知自己今天三更子時將死,卻變現的極為灑脫:魯智深笑道: 「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日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只是一笑而過,卻沒有任何牽掛,展示出不似凡人的佛性。隨後寫了一篇頌子,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隨後圓寂坐化在禪椅上。圓寂是佛教用語,原意為積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也就是圓滿了,這都是大德高僧才用的。也詮釋了佛教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

為什麼說魯智深的很具有佛性呢,我們可以看的出來魯智深的性子,是不會為環境而改變,他做的了提轄,打死了鄭屠,說做和尚也沒問題,落了草也當的了寨主,上了梁山也一樣坐的了第十三把交椅,一路南徵北戰建功無數,魯智深的一生從不為世間的俗世而牽掛,功名利祿放的下,連自己的生命也一樣看的輕淡。就如他自己寫的頌子一樣,忽然的頓悟,扯斷世俗全部,赤條條來,又隨潮信而去。

武松雖然也得以80善終,但是失了一條手臂,公孫勝也善終,只做到了道家的無為歸隱,但是並沒做到道教的羽化,只有魯智深達到了佛教的圓滿而寂。他的結局是最好的。

作者施耐庵也偏愛魯智深,把魯智深寫得盡善盡美,水滸整部小說我們可以看的出來,整書都是男性為主,女人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或者說只要扯上女人都是不好的。而幾個主要人物裡面,只有魯智深沒有和任何女性有過瓜葛,無論是金翠蓮,還是劉太公的女兒,都沒有和魯智深有任何的瓜葛。但看別的,武松前有潘金蓮勾引,後有張都監介紹玉蘭,林沖的故事也就是由於他的妻子所引起,宋江也是。只有魯智深從開局一直到結局都是清清白白。

魯智深外號花和尚,那是因為他的紋身,非常的漂亮如雲一般,花團錦簇,所以外號花和尚並不是他花天酒地。

水滸傳整部作品有著儒釋道的三個代表人物分別是宋江,魯智深,公孫勝,在三種文化衝突之下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紅樓夢中也有一詩是對魯智深真性情,大灑脫的評價: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