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本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渭州(今甘肅平涼)人,生活在北宋年間,原名魯達,當過提轄,又稱魯提轄。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為人慷慨大方,憤世嫉俗,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細,與史進、林沖、武松、楊誌等交好。因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出家當和尚,法號智深,後與楊志、武松佔領二龍山擔任大頭領。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第十三位,星號天孤星,樑山上司職步軍總大將。徵方臘得勝後隨錢塘江潮圓寂,死後追封義烈照暨禪師。
隨潮圓寂
魯智深隨宋江南下徵討方臘,大功告成後,武松、魯智深不願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有一天,錢塘江大潮來臨,魯智深是關西人,不知道浙江潮信,以為是戰鼓響,賊人來了,便跳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為何如此?去哪裡去?」魯智深說:「我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錯聽了!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我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我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
魯智深浙江坐化(戴敦邦繪)
當圓寂。眾和尚,我問你,如何喚做圓寂? 」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熱水來。 」「灑家沐浴。 「寺內眾僧讓人燒熱水,讓魯智深洗浴。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哥哥,來看我。 「又比及宋江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宋江與盧俊義看了偈語,嗟嘆不已。眾多頭領都來看視魯智深,焚香拜禮。那徑山大惠禪師手執火把,直來龕子前,指著魯智深,道幾句法語,是:魯智深,魯智深! 忽然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後,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以上情節根據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全傳》概括。
在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魯智深作“花和尚魯智深”,與水滸傳基本一致。其他盧俊義、吳加亮、李海、阮進、關必勝、王雄、張青等卻與《水滸傳》略有不同,故事情節也不同。
在宋元時期的畫家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讚》畫贊中初次完整地記錄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號,其中包括了魯智深,也作「花和尚魯智深」。
在元雜劇水滸戲中,魯智深也有出現,其中包括《魯智深喜賞黃花峪》等。而明朝出身皇族的劇作家朱有燉則作有《豹子和尚自還俗》一劇。這些劇本中的魯智深形象仍與《水滸傳》中的不畏強權、不願受拘束的魯智深形像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