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簡介個人檔案(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但只有6人聽懂,得以善終)

2023-01-14魯智深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為我們描繪了上百個樑山好漢的形象。

這些好漢們或仗義疏財行俠仗義,或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北宋末年黑白顛倒的社會中,這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人生境遇而聚義樑山,本以為能逍遙快活一世,可結局卻事與願違,一百零八將少有善終。

魯智深

宋江作為絕對的招安派,積極主動地促成梁山招安之事,出身於刀筆小吏的他,在將一個個好漢攬入梁山的同時,也一步步走穩了招安的路子,「義」字為先、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漸漸地換成了「忠」字當頭,終於成功「招安」正式轉正。

可是,梁山上許多好漢,都是「官逼民反」地走投無路,才來到梁山聚義的,花和尚魯智深就是如此,自從招安一事被提出,他就態度鮮明地反對招安。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他這樣的覺悟,梁山上也不是魯智深說了算,最後,招安還是促成了,不過樑山義軍,很快就被朝廷奸臣算計,被派到南方徵討方臘。

魯智深

經過慘烈的戰鬥,方臘被梁山義軍平定,可曾經的一百零八將,此時只剩下三十六人,魯智深作為當初招安的反對者,面對如此光景,已經心灰意冷,可他因為生擒方臘有功,宋江堅持要奏請朝廷,給他封妻蔭子。

不過魯智深卻回答說:「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不願放他走,於是打算給他安排個名山大廟落腳,讓他當一個「風光」的主持。

魯智深這時卻搖頭否定,並說:「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此時僅有的三十六位好漢,心中各有想法,是回朝廷受賞,還是學花和尚一般功成身退,必須做出抉擇,其中有6人,聽懂了魯智深的話,離開了宋江,不再入京,最後都得以善終。

魯智深

魯智深入世拳打鎮關西,花和尚出世坐化六和寺

和尚可以喝酒嗎?不行。

和尚可以吃肉嗎?也不行。

眾所周知,出家為僧之人就要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以約束自己的言行和心性,而《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卻最好飲酒吃肉,一切規矩彷彿與他無幹,這樣一位看似魯莽、殺人放火的和尚,最後卻成為了許多讀者心中真正的英雄好漢。

魯智深

與梁山的許多好漢相似,魯達的出身並不差,他是小種經略相公門下的提轄,平素也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於是便有了他出場第一幕的「拳打鎮關西」。

在魯提轄的這次行俠仗義事件中,我們既能夠感受得到他身上的俠義之風,也能看到他性格里急躁的一面,然而這樣的魯達可能無法讓人聯想到就是那個日後坐化圓寂、能感言道「今日方知我是我」的魯智深。

打死鎮關西鄭屠後,魯達前往文殊院出家避禍,正式得法名“智深”,但由於他多次違反寺院規矩,飲酒滋事,醉打山門,引得寺內僧人惱怒,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大相國寺投奔智清長老。

魯智深

在路上,魯智深智降小霸王、救劉太公的女兒,火燒瓦罐寺、除掉敗類小人,之後與林衝結為兄弟、義救其於野豬林,從這些事情中,都不難看出{b }魯智深是個憤世嫉俗、愛憎分明的人,他幫人從不為一己私利,純純出於那片「赤子之心」。

這樣一個人,官場俗世必容不下他,寺院清修也會束縛他,擺在魯智深面前的只剩一條路可走:落草。

魯智深在十字坡與張青、孫二娘夫婦相識,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去往二龍山落草,做了山寨之主,後來三山聚義對戰呼延灼獲得勝利,與幾位英雄一起上了梁山。

魯智深

在宋江力主招安的過程中,魯智深是堅定的反對者之一,官員出身的他太清楚北宋朝廷早已是奸臣當道,天下民不聊生,他只恨不能端了那起賊人,為民除害,可宋江心意已定,魯智深也無法勸服。

之所以繼續跟隨宋江招安、出征,也只為履行心中的「義」字。

招安後,梁山軍隊奉命徵討遼國取勝,魯智深不忘師恩,前往五台山參拜曾經賜他法名的智真長老,長老數年前就看出魯智深並非凡人,此次臨別又贈魯智深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魯智深

不成想智真長老一語成諶,後來在徵討方臘過程中,烏龍嶺一戰活捉夏侯成,此謂“逢夏而擒”,生擒方臘,此謂“遇臘而執”。

徵求方臘獲勝後,宋江預備班師回京復命,活捉方臘是大功一件,宋江欣慰地讓魯智深與他一同去東京封官領賞,不料魯智深拒絕了,並說出了本文開頭的那句話,任宋江誠意相邀,魯智深也堅決不往,宋江也只得作罷。

魯智深言出必行,他就此在六和寺住下了,中秋之夜,他誤以為錢塘江潮信的聲音是兵戈之聲,提杖欲行,寺裡的僧人告訴他這是潮信,魯智深突然想起智真長老的偈語,後兩句謂“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正在此時。

魯智深

於是,魯智深焚香沐浴,圓寂涅槃,他這一生做的就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魯智深是個有血有肉的俠義之人,勇敢果決是他,仗義疏財是他,膽大心細是他,淡泊名利是他,做事求個乾脆痛快,看到兄弟慘死戰場絕不以此換取功名,這才是心中有大義之人的所為。

魯智深

行者武松真豪俠,遁入空門高壽終

在武鬆成為「行者」之前,他不像別的樑山好漢一般有個綽號,而且最初也沒正當職業,就是個無業遊民,甚至還因為在清河縣打了人,外逃避難,最後遇到宋江,得其賞識並資助銀兩,才回鄉尋親。

回清河的路上,他進了「三碗不過岡」的飯店,之後醉打老虎,上演了我們熟知的「武松打虎」橋段。

魯智深

這個連喝十八碗酒,在景陽岡打死大蟲的武松,醉時生猛異常,醒時感慨人生,一路下來竟然成了打虎英雄。

這之後,武松也有了名頭──打虎武松,也得到了一份正經工作──陽谷縣都頭。

陽谷縣的好日子沒多久,他就在為哥哥報仇,當街殺死西門慶後成為了犯人,最終刺配孟州。

隨後,在髮配途中結識孫二娘、張青,在孟州牢中受到施恩照顧,為義氣“醉打蔣門神”,不料遭到暗算,後來又大鬧飛雲浦、血濺鴯樓。

魯智深

不過,武鬆自始至終,都敢作敢當——為兄報仇後主動投案,鴛鴦樓殺人後血書留名“打虎武松也”,光明磊落的同時,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武松書寫自己「打虎」的名號,終結了打虎少年的英名,取而代之的是官府的通緝榜文和自己的新身分——行者。

武鬆在逃命時,又一次遇到了張青夫婦,孫二娘為他找了一身行頭,讓其偽裝成未剃發的“行者”,投奔二龍山,在這裡他結識了影響他最大,也是日後關係最好的魯智深。

魯智深和武松,以二龍山為地盤,建立了自己的隊伍,在攻打青州後,三山聚義一起上了梁山。

魯智深

作為帶著隊伍加入梁山的二龍山頭領之一,武松面對宋江的招安大計,並未因其幫助過自己、交情匪淺而丟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自始至終清醒並且堅持主見,招安被提出後,他第一個站出來極力反對招安。

事實也證明了武鬆的堅持是正確的,出征過後,梁山眾兄弟犧牲過半,留下的人非病即傷,就連他自己也因遭暗算失去一臂。

武鬆與魯智深感情甚篤,在魯智深執意留在六和寺拒不回京後,武松也決定離開宋江的隊伍,陪伴林沖在六和寺中養病,半年後,林沖病故,也算是善終。

武鬆在六和寺出家,朝廷賞賜其十萬貫,八十歲時壽終正寢。

魯智深

浪子燕青真情真性,忠誠伶俐全始全終

梁山上有情有義的人比比皆是,可既有情義又有頭腦的人就不多了,除了上文提到的花和尚魯智深,下面要說到的浪子燕青絕對要算一個。

這位生得英俊瀟灑、聰慧機智的小生就是燕青,他擅長弓弩和相撲,身手敏捷、能歌善舞,還有一身十分漂亮的刺繡。

燕青自小雙親亡故,由盧家收養長大,是盧俊義的養子也是盧家的僕從,他靈巧通透,對盧俊義知恩圖報、忠心無二,到了最後也在極力勸說盧俊義莫要再回朝廷受封。

魯智深

燕青在《水滸傳》原著敘述過才出現,可是他一亮相,就讓讀者眼前一亮,他無論是出身還是名氣,都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即便是影視劇作品中,也沒有過多篇幅的展示,但燕青仍憑藉自己獨特的魅力給讀者和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吳用設計,假扮算命先生賺盧俊義上樑山開始,燕青就展現出他縝密的心思:能識破吳用算命有詐,數次建議主人當心,奈何盧俊義固執不聽,再加上他的妻子背叛“後院著火”,終於遭到殺身之禍,身陷囹圄。

多虧燕青忠心護主,多方聯絡,才保得盧俊義平安出獄,一起上了梁山。

燕青的才能和忠心不單單是對於主人,他於樑山,也有大功。

因為心智成熟,待人接物不摻雜念,燕青得到了李師師的青睞,因而為樑山招安——借李師師聯繫宋徽宗之事——立下大功,由於奸臣阻礙,必須由李師師引薦見到徽宗,才能順利招安。

魯智深

不得不提的是,玉麒麟盧俊義生不逢時,他糊塗和頑固的相信朝廷,造成了他日後的境遇,“忠僕”燕青的命運隨著他不斷改寫,落草樑山後,他們二人的主僕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儘管燕青一直稱呼盧俊義為“主人”,但上了梁山後,兩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梁山上一百零八位頭領雖然有天罡地煞之分,但都以兄弟相稱,追求地位最大化的平等。

在這個「桃花源」中,他們用尊重取代了等級,燕青奴僕的一面得以消解,他的個人價值也就開始極大的展現出來。

燕青知道,盧俊義是被設計騙上樑山的,他自始至終都希望回到原來的社會中去,擺脫綠林好漢的非法身份,所以盧俊義心中必是認可招安的,燕青心中雖明了招安一事過於卑躬屈膝,但還是輔助宋江促成了此事。

魯智深

這裡面有很大一層是出於對盧俊義的“忠”,但更是出於對梁山眾兄弟的“義”。

在徵求遼國和田虎、方臘等勢力時,燕青依然在盧俊義麾下盡心盡力,隨軍出征。

平定方臘之後,宋江準備帶領梁山兵馬回東京復命,燕青深知,亂世功臣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於是去勸說盧俊義要明哲保身,不要再入官場,可盧俊義是不可能聽進去的,他拼死作戰,為的就是功成名,然後重新封官加爵、衣錦還鄉。

燕青對盧俊義,絕對算是仁至義盡了,兩個人不同的出身跟人生追求,決定他們注定會分道揚鑣,最後燕青用“八拜大禮”辭別了這位曾經的主人,挑了一筐財寶遁跡江湖,遠離了紛擾,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俗人眼中,燕青的浪跡天涯是漂泊不定,但對他自己而言,「浪子」之名早就注定了這條路才是歸途。

魯智深

李俊雙童南下暹羅,梁山好漢泰國稱王

於宋江而言,李俊可謂是他的救命恩人,不止救過一次。

江湖人稱「混江龍」的李俊,是安徽廬州人,原本是揚子江上的芐公,同時販賣私鹽為生,與「催命判官」李立成為揭陽嶺的豪強。

魯智深

在宋江刺配江途中經過揭陽嶺前,李俊早已得知此事,雖未曾謀面,但李俊對這位赫赫有名的「山東及時雨」崇拜有加,於是他與童威童猛兄弟二人前去揭陽嶺下等候宋江。

誰承想,與李立擦肩而過的宋江進入到了李立的飯館,飢腸轆轆準備用餐,李立不認識宋江,覺得他身上有財物,便給他下了蒙汗藥,正準備動手殺害,恰巧李俊趕了過來,制止李立,解釋了誤會,救下宋江。

就這樣,宋江逃過了一劫,李立與其結為兄弟,款待數日後,宋江離開揭陽嶺繼續趕路,來到揭陽鎮。

魯智深

揭陽鎮上,病大蟲薛永在當街賣藝求圍觀百姓打賞,可並無一人給錢,宋江不知這是當地霸主穆弘穆春故意壓制,不許百姓打賞薛永,就給了十兩銀子,這可得罪了穆氏兄弟,遭到其二人的追殺。

宋江被穆氏兄弟等人追到潯陽江邊,匆匆忙忙上了張橫的黑船,待船駛至江中央,張橫露出了真面目,既要謀財,又要害命,千鈞一發之際,李俊恰好趕到,又一次解救了宋江。

李俊對宋江的最後一次搭救,就是原著中十分精彩的“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宋江因在江州寫反詩被黃文炳揭發,被判斬首,消息傳出,不只梁山組織了十幾名好漢前去劫法場,李俊等人也自發性地前往江州相救。

宋江在法場獲救後,在白龍廟與李俊一行人相遇,為替宋江報仇,李俊與張順聯手,活捉了黃文炳

魯智深

在這之後,李俊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隨宋江上了梁山,落草為寇。

可見李俊與宋江算是有深厚的生死之交了,在梁山排的座次也很靠前,位列二十六,星號天壽星,智勇雙全,水軍第一位頭領實至名歸,但他緣何離開宋江自立門戶?

在李俊心裡,上樑山落草就意味著重情重義、替天行道,從此與貪官污吏劃清界限,那宋江的「招安」無疑是對當時烏煙瘴氣的朝廷助紂為虐。

不過,既然認了宋江坐第一把交椅,李俊為了心中的「義」字繼續替宋江賣命,招安後隨其多方徵討,戰功累累。

在隨軍徵討的過程中,梁山不斷有頭領喪命,李俊逐漸認清現實,不再對北宋朝廷抱持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魯智深

在平定淮西之後,朝廷不允許梁山軍隊進入東京城,只得在城外安營扎寨,李俊曾向吳用進言表示重回梁山落草,但吳用卻無此意,這也是讓李俊心寒的一件事。

徵求方臘的慘重傷亡大概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張順被亂箭射死魂歸湧金門,杭州一戰後張橫病死,阮小二兵敗自刎,阮小五混戰中被婁丞相殺害,樑山水軍八位頭領已折損一半,即便最後贏了方臘,平日寢食同步的好兄弟也活不過來了。

李俊深知,再這樣繼續下去,恐怕自己也不會有好結果,兄弟們戰死還勉強可以說是死得其所,如果隨軍回京後被陷害而死,那是最不值的。

魯智深臨別時說的話彷彿為李俊做了決定,梁山軍戰勝方臘後班師回朝,路經蘇州時,李俊對宋江謊稱自己中風,暫時無法跟隨大軍繼續前進,只求留下童威童猛照看,讓宋江不必等自己了,宋江怕耽擱了行程,只能留下李俊和二童,回京了。

待宋江繼續返京,李俊便與童威童猛兄弟趕去榆柳莊,找到了此前結義的費保、倪雲、卜青和狄成,造船遠行,利用自己曾經的生意頭腦,開闢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後來在暹羅國定居,被推為暹羅國主。

魯智深

結語

魯智深從拳打鎮關西出場,到六和寺坐化而終,期間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竟然得成善果,讓人佩服感慨,魯智深作為和尚是沒有一點合格的,但是作為人,他一生都遵從自己,問心無愧,沒有將一身高強的武藝白白浪費。

魯智深的經驗讓人感慨,尤其讓執著功名利祿的人難以企及,他的修行師傅曾經斷言:魯達有慧根,「花和尚」反倒能夠成就正果。

但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有血有肉,敢於打抱不平,不把過多的利益得失放在心上的人,他能夠看破紅塵,功成身退,因而也影響了周圍的人。

武松、林沖、燕青、張俊、童威、童猛這6人,聽懂了魯智深最後的2句話,也選擇了放棄榮華富貴,逃出了梁山招安受封後被清算的命運,得以善終。

魯智深

參考資料:

1.魏鵬學. 一杖撐得乾坤開-《水滸傳》魯智深人物形象分析[J]. 名作欣賞,2022,(23):90-93+116.

2.蔣兵魁. 「浪子」燕青:端正品行超逸人生[J]. 菏澤學院學報,2022,44(04):126-130.

3.王振星. 「浪子」與「可兒」—燕青形象索微[J]. 明清小說研究,2021,(04):269-282.

4.李佳軒. 《水滸傳》中武松人物形象分析[J]. 美與時代(下),2019,(02):122-124.

5.戚琦. 淺析《水滸傳》中的武松形象[J]. 群文天地,2012,(11):160.

6.《水滸傳》第九十九回,金聖嘆批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