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到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遊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大約在西元1345~1355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裡說書,一些雜劇作家,也在這裡活動。羅貫中與志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為喜愛,到了這裡,自然不願離開遠去。
那麼他的著作的問題,羅貫中的著作除了《三國志演義》以外,現在比較準確地咱們能夠知道的是有兩部戲曲作品,有三部戲曲作品,是《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後兩部已經佚失,現在存下來的只有一部雜劇作品,叫《趙太祖龍虎風雲會》。也是寫歷史故事,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的思想觀念、思想內容跟《三國演義》還是有些相通的地方。
羅本貫中編次的這部《三國演義》是不是就是咱們現在看到的這部《三國演義》呢?還是有疑問。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很長的時間流傳的過程。從十四世紀中後期一直到十六世紀初有了這個刻本,嘉靖元年是1522年,如果說羅貫中去世是1402年,那麼大概可以知道從1402年到1522年是120年時間。在這120年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主要是以一種抄寫的方式流傳的。大家知道《三國演義》是很厚的一部小說,這麼厚的一部小說長時間抄寫很難保證它能完整的、一點不變的保留原貌。
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巨星,是白話長篇回小說的開山鼻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俄、瑞士、日、蒙、朝、泰、越、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10多種語言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美國把《三國演義》列為國家最高軍事學院的戰略教材之一,日本經濟界把《三國演義》作為企業管理人員的必讀書,世界各國大百科全書都收錄有羅貫中及其作品,並給予極高評價。羅貫中的小說創作,已成為中國和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