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狡猾的奸臣
{不} {/不}
李林甫(小名“哥奴”,683年-753年1月3日),號月堂,陝西人,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孫,父李思該,唐朝宗室。生性陰柔姦狡,人稱“口蜜腹劍”,又稱他為“肉腰刀”,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李林甫雖無學術,但是善於音律,為舅氏姜皎所愛。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任禦史中丞,歷任刑部、吏部侍郎,其中離間中書令張九齡,使之被貶。在734年至752年間任宰相,追封太尉,揚州大都督。李林甫專權十九年,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助成安史之亂。
李林甫擔任宰相,對於才能功業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威脅到他相位的的官員,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進的。他表面和善,言語動聽,卻在暗中陰謀陷害。世人都稱他「口有蜜,腹有劍」。
說說李林甫操弄權柄、排除異己的事。
唐玄宗曾在勤政樓垂簾觀看樂舞。兵部侍郎盧綏以為玄宗已經離去,便揚鞭策馬從樓下緩緩而過。他風度翩翩,玄宗讚美不已。李林甫得知,擔心盧綏被玄宗重用,便將盧綏的兒子召來,對他道:「你父親素有名望,嶺南道的交州廣州等地現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員,陛下有意讓你父親前去。赴嶺南,一定會被貶官。的建議,主動到洛陽任職。李林甫擔任違背眾望,便任命他為華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稱其患病不能理事,將他貶為太子員外詹事。
唐玄宗曾問李林甫:「嚴挺之現在在哪裡,這個人還可以用。」嚴挺之之前被貶出朝廷,這時正在綾州擔任刺史。李林甫擔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見其弟嚴損之,道:「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讓你哥哥上書,就說得了風疾,請求回京就醫。這樣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後,對玄宗道:「嚴挺之年事已高,近來又患風疾,應該給他一個閒置官職,讓他安心養病。」玄宗嗟嘆良久,將嚴挺之打發到洛陽擔任太子詹事。
李適之拜相後與李林甫爭權,但因性格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對李適之道:「華山有金礦,開採可以富國,皇帝還不知道。」李適之便在一日上朝時,將華山金礦奏知唐玄宗,玄宗又詢問李林甫。李林甫說:「臣早就知道,但是華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氣所在,不宜開鑿,臣便沒有提及。」唐玄宗認為李適之慮事不周,惱怒的對他道:「你以後奏事時,要先與李林甫商議,不要自行主張。
後人評曰:「國之安危,在乎論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則治,後用李林甫、楊國忠,幾致亡國。雖賴郭子儀諸將效忠竭力,克復舊物,然自是藩鎮縱橫,紀綱亦不復振。
其實,李林甫之所以能把持朝政,禍亂國家,與唐玄宗這個皇帝有直接關係。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在成都曾與給事中裴士淹談論宰相。他提到當時被肅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房琯,道:「房琯平定不了叛亂。如果姚崇尚在,叛亂早就平定了。宋璟則是沽名賣直之人。」而後又對所有宰相一一點評。當提到李林甫時,玄宗道:「李林甫妒賢能,無人能比。」裴士淹趁機道:「陛下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讓他當這麼久的宰相?」玄宗默然不語。
儘管人們對李林甫非議甚多,但對他能夠制約安祿山這一點還是有很多人表示讚揚的。
要說安祿山,最怕的那個人還是李林甫。
據說安祿山每次進京的時候,總是斜著眼不停地在觀察左右,甚至要把周圍都看過好幾遍,才肯進殿去。由此可見,安祿山其實打從心底就一直在覬覦大唐的錦繡河山。
安祿山仗著唐玄宗對自己的無比恩寵,當初見李林甫的時候,他很沒把李林甫的那個老頭放在眼裡。而李林甫不動聲色,當時大夫王鉷在朝堂上和楊國忠齊名,身兼二十多職,混得風生水起。李林甫就把王鉷叫過來問話,王鉷對李林甫態度甚是恭敬,這讓安祿山很是意外和驚恐,又了解了李林甫的一些事蹟後,他見到李林甫就再也不敢放肆了。
而在此之後,李林甫和安祿山的每次對話,彷彿李林甫都可以摸透他的心思,更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安祿山把滿朝文武都不放在眼裡,唯獨對李林甫是畢恭畢敬。據說在和李林甫對話的時候,即使是數九寒冬,安祿山也會大汗淋漓。安祿山甚至直言:「他這一生誰都不怕,就怕李林甫。」而李林甫自己也知道,安祿山對他的忌憚,所以兩個人就這樣互相掣肘牽制、相互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