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姐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禦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少年時依附姐夫鄧當,追隨孫策為將。他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禦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初不習文,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
呂蒙成功奪取荊州,立下大功,孫權於公安大會上宣告拜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以身體虛弱多病請辭,孫權不許,更笑曰:「擒捉關羽成功,全賴子明設謀,如今大功已經成就,未受賞賜,何必多慮?」於是特別派遣軍隊鼓吹慶賀,為呂蒙挑選虎威將軍轄下的官屬,與及作為南郡、廬江二郡太守的威儀器物。拜封完畢後呂蒙返回軍營,兵馬前後相從,軍樂沿路鼓吹,光耀萬分。
可惜的是,還未正式封爵位,呂蒙卻突然病發,孫權當時仍在公安,特地將呂蒙置於內殿,千方百計為他醫治,又以千金懸賞,招募能治愈呂蒙疾病的人。孫權為此情緒低落,想隨時留意呂蒙的病況,但又恐怕阻礙他歇息,於是在別室的牆壁上鑿了個小洞,以便觀察呂蒙。每當看見呂蒙稍能進食,孫權便為之大喜,言笑歡暢;當呂蒙病況轉重,孫權便會心煩失眠。某次,呂蒙之病曾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孫權更為此下達赦令,聚集群臣一起慶賀。
然而不久後呂蒙病況急轉直下,孫權親自探望,命道士為呂蒙求命祈福。呂蒙臨終前向孫權交代後事,將重任交給朱然、陸遜,便於內殿病卒,得年四十二歲。孫權極度哀痛,因而憔悴。呂蒙未死之時,其畢生所得的金寶享賜盡付給府藏,令家人在他命絕之日皆上還至尊,喪事務要簡約。孫權聞知此事,悲痛更甚。
呂蒙兒子呂霸承襲其爵位,又得守墓者三百家,復田五十公頃。呂霸死後,其兄呂琮承襲侯位。呂琮死後,其弟呂睦嗣任。 《三國志》記載孫權與呂蒙親厚的君臣關係,如《朱然傳》中有「權意之所鐘,呂蒙、凌統最重」之語;《朱據傳》又有「權咨嗟將卒,發憤嘆息,追思呂蒙、張溫,以為朱據才兼文武,可以繼之」之語。 。從以上各段記載可見,呂蒙在孫權心中是如何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