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臉」的倪大紅個人資料,已在成為「非著名」演員的路上越走越遠

2024-04-07倪大紅

倪大紅,挺怪的!

一張“非演員”的臉,既沒有守住飛馳的髮際線,也沒有護住垂吊三尺的大眼袋,操著一副“老痰嗓”,卻在演員這個行當裡,整整走過了37年。

有趣的是,這張「面癱臉」放在任何角色裡,都乾淨透頂、張弛有力,按照張藝謀的話就是,哪怕最小的角色,他也能琢磨出味道來。

這種味道是獨屬於倪大紅的,鑽進角色的「眼」裡,再成為那個人,而後樸素地生活著。

於是,這才有了《喬家大院》裡機關算盡的「孫茂才」;《活著》中陰沉精明的「龍二」;《三國演義》裡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大明王朝1566》中大姦似忠的「嚴嵩」......

從被否定的丑角到黃金配角,再到名導爭相合作的演員,他詮釋著演員戲外應有的低調,只在戲裡發光發熱,倪大紅已在成為“非著名”演員的路上越走越遠。

一、關於「夢想」這件事

作為“星二代”,老天卻與倪大紅開了個玩笑,出廠配置從一開始就設定歪了。

1960年,倪大紅出生在哈爾濱一個“演藝世家”,父母都是哈爾濱話劇院的著名演員,父親倪正華還曾在電影《保密局的槍聲》中扮演“張仲年”,家喻戶曉。

那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父母為了掙口飯吃,忙得不見身影。

剛出生的兒子,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名字,稀里糊塗就叫了“倪小孩”,後來,還是姥爺想起給他起名字,因是家裡的老大,遂叫“倪大紅”。

從姥爺身邊接回家,他與父母住在尚志大街22號,也就是話劇院的家屬樓,與樓裡的其他孩子相比,倪大紅長相偏老成,喜憂之間都掉了靈氣。

從小,他是在話劇舞台的側邊幕邊長大的,看著台上演古戲今的父母,回到台下秒回常態,倪大紅覺得十分新奇。

改革開放之後,外國許多電影流入內地,像是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的老電影,還有國內流行的《地道戰》《地雷戰》這類電影,讓倪大紅開蒙了藝術智慧。

後來,他立志要做演員,父母深知這行的艱辛,以及苛刻的門檻,他們給兒子潑過冷水,但拗不過兒子的好勝心,最終也就隨他去了。

16歲,初中畢業,倪大紅下鄉插隊,被分配到大慶的安達農場,做了一名趕馬車的車夫,他還種過菜,刨過土豆,看過老農割麥子,總覺得那些動作漂亮極了。

在那段貧瘠的歲月裡,陪伴的他的是一本叫作《演員的自我修養》的書,他常將它藏在一堆貨物中,在披星掛月的深夜,躺在顛簸的馬背上,借著手裡的油燈,細細咂摸。

1978年,恢復高考後,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中戲表演系,但在第一輪面試中就被刷了下來,他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在自己的形象和聲音上。

於是,他找父母幫忙,跟著當地京劇院的人學唱戲,想藉此打開嗓子,結果成效不佳,也就放棄了這個方法。

接下來的兩年裡,他又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上戲,可惜都名下孫山。

從上海回哈爾濱的火車上,他像一隻鬥輸的公雞,耷拉著腦袋,蹲在車廂的接縫處,一路都在抹眼淚,看得旁人都心疼這個堂堂七尺的小伙子。

80年代,對演員的形像要求,近乎莫名般的苛刻,像唐國強、郭凱敏這樣「國字臉」的小生風靡全國,歪脖聳肩,一張「老頭臉」的倪大紅,基本被判了死刑。

然而,熱愛一旦種下了,就再難拔除。

1980年,倪大紅踩著狗屎運,考進了黑龍江雞西市話劇院,然而,地方團一年之中劇目少之又少,論資排輩也輪不到倪大紅,大多時候,他都在乾裝台卸車的雜活。

1982年,22歲的倪大紅,決定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他報考了中戲,如果再考不過,他就去哈爾濱電線廠上班,以後混個八級電工,也算體面。

這次,倪大紅終於考上了,卻是以「喜劇演員」的身份被錄取,雖然有些傷自尊,但是只要能讓他待在這行裡,他就心滿意足了。

收到錄取通知的那個晚上,他與父親痛快地喝了一杯,多年來的壓抑,終於在這一刻,雲消霧散。

二、明星班的“老大哥”

第一次走進中央戲劇學院,倪大紅總覺得似曾相識,因為他夢裡不知道多少次來過這裡,站在燙金大字的門頭下,他暗暗下決心,要做一個好演員。

他所在的正是有名的“82級明星班”,班裡何政軍、張光北、張山等都是青一色的大帥哥,相較而言,倪大紅長得就有些湊數的意思。

但是在專業方面,倪大紅還是很有自信的,來自雞西市話劇院,也算是個正式演員,而比他更豪橫的是同學張山,這傢伙剛從電影《戰地之星》下來,帶著一星期沒卸的妝,就過來報道,出盡了風頭。

因為年紀最大,倪大紅被選為班長,常常給同學們各個宿舍打開水,加之穿得土氣,他總被錯認是燒鍋爐的。

那時,倪大紅與張光北、何政軍玩得最好,作為北京人的張光北,每到週末,就帶著幾個兄弟回家加餐,他的父親早早備好一桌好菜好酒,招待這群小子。

後來,直到張父過世,倪大紅他們都把張光北的父親,當成自己父親看待。

幾人之中,何政軍屬於「班草」等級的,經常被下面的小學妹圍著轉,今天是伍宇娟,明天是金莉莉。

而他卻唯獨對鞏俐心動不已,礙於面薄,兩人就這樣錯過了。

倪大紅可沒有這“女人緣”,不僅如此,他還因為長得比較著急,被大家戲稱“倪大爺”,班裡排小品時,他從來撈不到主角,多是被拉去演個大爺或者爹。

長相上不討巧,那就在專業上下苦工,4年時間,倪大紅雷打不動地出晨功,還閱讀了大量書籍,以此增加自己的厚度,靜待機會。

大二時,倪大紅剛上完形體課,垮著身子,拖沓著腳步往宿舍走,正好被來校選角的謝晉看到,他讓高一屆的叢珊來找倪大紅,讓他過去試戲。

一聽學姐說是謝晉導演,倪大紅心跳加速,他可是當時名望頗高的大導演,自己燒了哪門子高香,就被他給看中了。

第一次見面,倪大紅腿哆嗦得厲害,小心翼翼地回答謝晉的問題,當導演問到他看過哪些書時,倪大紅才放鬆不少,一口氣連說了30多本。

“就你了”,謝晉大為滿意,立刻拍板定下了他。

穿著劇組發的軍大衣,倪大紅第一次坐上了南下的火車,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裡飾演反叛的文藝小兵「段雨國」。

雖是個小配角,但他卻興奮地整晚睡不著。

殺青後,他拿著導演給的200塊錢片酬,回到了北京,拿出百來塊錢請同學們吃了一頓大餐,自己花了30多塊錢,買了一件外套,保留至今。

畢業後,倪大紅被分配到國家話劇院工作,默默精耕在小劇場,出演了《陽台》《臭蟲》《哈姆雷特》等多部話劇,還憑藉《趙氏孤兒》和《生死場》,斬獲了梅花獎、文華獎兩大戲劇獎。

直到1991年,倪大紅參與拍攝電視劇《我是鄉巴佬》,才正式步入影視圈。

接下來的10年裡,倪大紅都在跑龍套,因為形象問題,他常常坐冷板凳,甚至常被言語攻擊,撿著別人不要的丑角來演。

1994年,他合作宋丹丹,在情境喜劇《我愛我家》中,飾演弱智低能的“胡阿大”,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彼時,好友張光北因《三國演義》中“呂布”一角紅透大江南北,而何政軍也因《亮劍》裡的“趙政委”,家喻戶曉。

倪大紅依舊在各種劇裡演著小配角,從三十歲熬到四十歲,又從四十歲快熬到了五十歲。

三、37年,每一步都不容易

對於表演,倪大紅有著近乎瘋狂的熱愛與執著,他努力抓住每一次演戲的機會,哪怕出場只有幾秒,就算是一具沒有台詞的屍體,他也從不懈怠。

1994年,他被張藝謀看中,出演電影《活著》中,那個專斂不義之財的賭徒“龍二”,後來被送上刑場槍決時,他徹底沒了當初的囂張,眼神中甚至閃過一絲絕望。

一張一合,形神具備,倪大紅的表現讓張藝謀贊口不絕,兩人又先後合作了《滿城盡帶黃金甲》《三強拍案驚奇》和《懸崖之上》四部電影,成為20多年惺惺相惜的好友。

每一次創作,倪大紅都把自己掏得一乾二淨,面對劇本,他反覆研讀,在腦海中無數次咂摸,直到角色與靈魂附體,才算初定。

2007年,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那個權傾朝野、竊權罔利的內閣首輔“嚴嵩”,就是這樣被他“盤”出來的,而這部劇一度被稱為國產劇巔峰之作。

時年47歲的倪大紅,為了演出80歲老人的感覺,設計了很多細節,說話緩慢,手腳微顫,還時常容易走神,但作為朝廷重臣,卻始終不怒自威。

這種“面癱式的表演”,倪大紅自成一派,他的戲沒有聲嘶力竭,也沒有大張大合,看似什麼也沒有做,卻處處拿捏精髓,火候正好,看得觀眾直叫爽。

而監視器後的導演張黎,每次都忍不住感嘆道:「有你在,我放心」。

同年,在陳建斌的推薦下,倪大紅出演了《喬家大院》,飾演精明商人“孫茂才”,憑藉這一角色,他獲得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男配角獎,逐漸嶄露頭角。

在業界,倪大紅是當之無愧的老戲骨,其敬業與拼命的精神,讓人感佩不已。

在拍攝《泥鰍也是魚》時,為了找到小人物身上的“擰巴感”,他穿小兩碼的鞋,幾個月不下腳。

拍攝電影《倖存日》時,為了演出被困井下,強烈求生的礦工,他不惜吃真煤塊果腹,一度被送至醫院洗胃。

在電影《戰狼》的片場,他飾演的大毒梟,在爆炸的衝擊波中,依舊面不改色,即使被水泥板劃破大腿,十幾公分的口子鮮血直流,他也一聲不吭。

然而,這樣的事情,卻成了倪大紅演藝生涯的家常便飯,也正是對錶演的這份堅守,讓他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生動人物。

後來,他又塑造了《正陽門下》裡前清貴族遺老“關大爺”,

《北平無戰事》裡中共地下黨“謝培東”,

《遠大前程》里大當家“霍天洪”,

《新三國》裡的軍師「司馬懿」......

直到2019年,倪大紅才等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角色,一個讓他把渾身上下骨頭鬆了,徹底施展拳腳的角色,蘇大強。

與姚晨、郭京飛和高鑫合作的《都挺好》,成為當年熱門的電視劇,其中倪大紅飾演的作爹“蘇大強”,更是以一己之力,將該劇頻頻送上熱搜,創造了無數個經典橋段。

這一年,倪大紅獲得了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成功「封帝」

59歲的倪大紅,終於紅了。

四、頑心不老

和許多注重名氣、熱度、排場的著名明星相比,倪大紅卻活成了個「非著名」演員,而且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他始終堅信,只有作品才會被永遠銘記。

走紅之後,面對接踵而至的採訪,倪大紅還是有些無所適從,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說,自己的眼神是渾濁的,只有在獨處時才是清澈的。

後來,他選擇回到戲劇舞台,主演了《銀錠橋》和《安魂曲》兩部話劇,只有沉浸在表演裡,他才感到真實和踏實。

對於他的決定,妻子倪煒總是無條件地支持,同樣低調的她,是倪大紅深愛30年的女人,也是陪他趟過苦日子的人。

1993年,倪大紅在工作中,認識了年輕漂亮的倪煒。

當時的倪煒,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製片人,出品過《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泥鰍也是魚》和《八兄弟》等影視劇。

第一次見面,倪煒沒有嫌棄貌醜名微的倪大紅,反倒一見傾心,堅信他是個好演員,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

就這樣,兩人順理成章走進了婚姻,婚後育有一女。

而倪煒另一個身份,就是倪萍的表妹,姊妹倆長得非常相像,一個台前,一個幕後,成為家裡的一段佳話。

這層身份,讓倪大紅被質疑走紅靠的是大姨子倪萍,實際上,在自己最難的時候,倪大紅也沒有攀附這層關係,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如今,夫妻倆已經攜手走過30年,始終恩愛如初,沒有半分緋聞。

現在倪大紅拍戲時候,倪煒也會跟著去劇組,給他做飯、洗衣服,不在一起時,兩人每晚都會視頻,只要看到妻子,倪大紅就會覺得心安。

生活中,倪大紅是個老頑童,無懼年齡,愛打遊戲,喜歡唱周杰倫的歌,還特別時尚,身穿豹紋服,腳踩AJ鞋,完全就是一個狂野男孩。

不拍戲的時候,他就約上三五好友喝茶聊天,或是在家陪老媽,要不就跟年輕人一起K歌、喝酒。

這樣的生活,他覺得挺酷的,「我估計我還得一直這麼酷下去」。

猜你喜歡